晨念(七心孤桐)
今天早晨起得早,到单位了。周围静悄悄的,来看看您,和您说说话。
妈,您现在干嘛呢?你在那个世界,开心吗?一定很幸福吧,因为那应该不是个物质的世界,所以应该很超脱,应该真的是心想事成。不过您可别再操心了。操心本来就不对,瞎操心,更不对,是吧。话虽这么说,可我现在每当做些惹您说的举动,耳边马上又会响起您的唠叨声,比如我起早了,您会说:“游啊,觉够吗?又没睡好吧”;吃的多了,您会说:“孩儿啊,可别吃太多了,不消化”;或者说:“没吃油腻的吧,注意你的胃呀”;我稍有点愣神,您就会问:“儿啊,没生气吧,没心情不愉快吧”;“游啊,又瘦了……”平时这种感觉随处可有,做点啥都能招您说。
要是能再听到这些唠叨,该多好啊。
每次听到桃桃大声喊“妈妈、妈妈”,可羡慕她了……
可羡慕了。
有一天桃桃突然半唱半说地嘟囔了一句:“小螺号,嘀嘀吹……”我一下就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忽然停顿了一下,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涌了上来,说不出是哀伤、是茫然、是无奈还是什么,说不清。我赶紧打岔打过去了。这是您最爱听的一首程琳的歌,一首您最早教桃桃唱的歌,我无法再听。
我常常要做个深呼吸,舒缓一下胸口的窒闷。
人要经历特别强烈的情感,尤其是悲痛,才有可能体会艺术。这个我过去也曾知道,研究过,可现在才真正体会。比如我就突然喜欢写点诗了——嗨,其实也不敢说叫诗,韵句而已——只是感觉不如此不足以表达这缕缕如丝的心绪。再比如,网墓上的这首“清尘雅音”,每次上来都会听到,清澈、悠扬,让人油然升起一股淡淡的哀思,有时婉转沉静,有时也略有澎湃,真的是沁入心脾。这些感受都难以言语表达,只能自己体会。
我有一才高八斗的同学,写过一首诗,清幽高雅,得配此“清尘雅音”。抄录于此,献于母亲:
七心孤桐 裁为七弦 纵调清吟 寄我郁离
一弦别鹤 一弦孤鸾 钟期不存 谁与问耽
七心孤桐 裁为七弦 拂指度丝 寄我幽独
一弦玄默 一弦忘机 不牵尘纲 谁与和弹
七心孤桐 裁为七弦 挑宫拨商 寄我哀思
一弦秋鸿 一弦幽兰 识音者希 谁与尽言
七心孤桐 裁为七弦 木性自凄 人心自恬
入云避影 呼芦惊寒 鸣琴在御 我心卿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