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邓丽君的歌曲正式进入大陆
随着时代发展,90年代初,邓丽君的歌曲正式进入大陆,她在不同时期的众多作品也逐步浮出水面,全方位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物换星移,年轮交替,丽君的歌声伴随一代代人的成长,老去,也渐渐淡忘在一些人记忆中。可无论你走到哪里,总是会在你的耳边突然听到这种温暖熟悉的声音,让人得到久违的感动,无论你走道哪里,也总会有不分男女老幼的“邓丝君迷”,跟你掰扯经典作品。而邓丽君的经典曲目又何止十指尽数的啊。今天我们回首伊人,翻出一些她鲜为人知、或是被人遗忘的作品及故事,希望会重新令到听众对邓丽君的歌路历程更深刻的认识,以及她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
《小媳妇回娘家》
1983年的央视举办的第一届春晚上,朱明瑛以一曲《回娘家》红遍了大江南北,唱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开创了内地改革开放初期流行曲的先河。而鲜为人知的是,这首歌的原唱是邓丽君。因当时的特殊时代环境,邓丽君及其作品还被主流媒体接受,朱明瑛巧妙的将其改为民歌形式演绎,以河北民歌定位,顺利登上首届春晚的舞台。时至今日,很多人记忆中的朱明瑛经典曲目就是回娘家,而甚少人知道邓丽君在1982年推出的专辑《初次尝到寂寞》的《小媳妇回娘家》。
《想你想断肠》
1982年,一部由朝鲜艺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谍战电视连续剧《无名英雄》,可谓是风靡了全国电视观众。这部讲述朝鲜战争期间,一群英勇的朝鲜地下党与敌斡旋,用机智勇敢与美韩特工斗智斗勇的故事。故事一幕说到朝鲜地下交通员到香港,与潜伏在歌厅里化身歌女的同志接头。而朝鲜歌女身着华服,吟唱的就是邓丽君1973年演唱的作品《想你想断肠》。虽然电视剧中出现了音乐年代混乱(讲述的是50年代的朝鲜,而歌曲则是邓丽君1973年推出),但是可见在当时封闭的朝鲜影视圈,对中国的印象和华语音乐的理解只有邓丽君!这也是邓丽君原唱作品第一次以特殊方式进入中国的主流媒体视线。
《难忘初恋情人》
回顾台湾的时代流行曲史,上世纪的50、60年代台湾的闽南语歌曲因受当时政府的控制打压,不能在台湾主流音乐领域得以共存,但还是有凤飞飞、邓丽君等艺人,积极推动闽南语音乐文化。而70年代蓬勃的台湾电影业,也为众多香港演员创造了赴台发展的新机遇,当中的香港女演员李司棋,赴台出演的电影《难忘初恋情人》,这部电影的红火也一并带红了这首与电影同名的主题曲。而闽南语版的《难忘初恋情人》也浮出水面,邓丽君曾先后两度在其闽南语专辑中演绎此作品,让更多台湾以外的乐迷真正认识了闽南语流行音乐。
《在水一方》
提起爱情故事,古今中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作者就非琼瑶莫属。1975年,琼瑶将古诗改编为今词,经过林家庆的谱曲,为电影《在水一方》谱写的同名主题曲,由江蕾演唱。后有高凌风等陆续传唱,1981年,邓丽君在白金唱片《在水一方》重新演绎了这首歌,用自己跨越民族和流行的歌声,令到这一首不朽的经典情歌被更多人熟记和传唱。
《白色的孤挺花》(罗大佑《爱的箴言》日文版)
邓丽君自上世纪70年代去日本发展,以她特有的声腔韵味重新演绎日本众多歌星的经典曲目,同时,她也努力把当时台湾的中文歌引入到日本。如收录在邓丽君1983年在日本其发行的专辑《旅人》中的《白色的孤独挺花》,便是罗大佑谱写,后被无数歌手传唱的经典作品《爱的箴言》改编的日文版。使得身处流行音乐高端地位的日本得以接触到来自中国台湾的音乐作品,不难看出她当时在日本本土的流行乐坛的影响力和地位,以及她那份勇于打破地域音乐壁垒的勇气。
《别离的预感》
邓丽君在日的鼎盛之时,是以《偿还》、《爱人》、《我只在乎你》连夺三届全日歌曲大赛的冠军,而另外一首得奖作品,是鲜为人知的《别离的预感》。这首作品是十足十的日本流行风格,但出自邓丽君独有的歌喉声腔,而打动到当时的日本歌迷、令人留下深刻记忆。事隔邓丽君逝世的多年后,日本的女歌手夏川里美运用现代的录音技术,在录音室中与邓丽君隔空对唱来重录了这一首作品,去缅怀这位既是中国,也是日本的音乐巨星。
《从今日后》
邓丽君在70至80年代居港期间,以其实力为国语歌曲在香港粤语圈抢占了一席之地,自1977年的“第一届香港金唱片颁奖礼”开始就连续数年获得“金唱片”和“白金唱片”的奖项。同时,她也积极地和香港本土的流行音乐创作人合作,寻求新的突破,其中与已故的香港音乐大师黄霑就曾合作过两首作品——得到广泛传唱的《忘记他》外,和另这一首收录在她1983年推出的专辑《漫步人生路》中鲜为人知的《从今日后》。曲风巧妙的把岭南小调融入到中国民歌旋律之中,轻盈欢快、韵律悠扬。1985年,由广州首届羊城十大歌星之一的安李,与著名内地音乐人陈小奇合作,重新填词的国语版的《渡口》,则为这首邓氏情歌赋予了一种新的伤感味道。国语版的歌词,似乎更能表达邓丽君的星路历程与光环之后的落寞,与追求爱情生活的渴望,“微风已不再吹,流莺也不再飞,默默的站在渡口,伴我只有低垂的芦苇。”(安李《少女情怀》专辑,由中唱广州公司1985年出版)。
《甜蜜蜜》
《甜蜜蜜》的原曲,原本是印尼民歌《Dayung Sampan》,在邓丽君70年代中期东南亚巡回演出时发现它后,交由知名的词作者庄奴填词,成就了这首日后邓丽君逢演必唱的首本名曲。也是70年代末最早进入内地的邓氏专辑,从那个时候开始《甜蜜蜜》就成为内地青年情侣互诉衷肠的定情小调,港台流行曲也以邓丽君为代表伴随着卡式录音机,合并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得以普及开来并传唱至今。除了国语版外,邓丽君还推出了这首作品的粤语版《结识你那一天》,之后瑞典歌手Sofia Kallgren那把它翻唱成英文版的《Cherie》、韩国女歌手Du Li An也以韩语来重译为《I’m Still Loving You》、新加坡的女歌手Jessica Jay也演唱的英文版《Time is all we need》,不难看出经过邓丽君的演绎的作品是绝对经得起时间地域的考验与洗礼。
《人面桃花》
邓丽君自幼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对旧中国时代歌曲情有独钟,一生翻唱过上百首曲目,其中的《人面桃花》,原作是1957年由新华影业公司拍摄、王天林导演的电影《风雨桃花村》的插曲,姚敏作曲、陈蝶衣作词、姚莉在幕后代唱的作品。邓丽君于1992年后期推出的新歌+精选专辑《难忘的Teresa Teng》里面重新演绎了这首《人面桃花》,是当计划推出怀旧国语时代曲专辑里面的作品,其中作品还有如诸如《勿忘今宵》等等。其实已于1991年灌录完毕,只是之后计划搁浅一直搁置,于是《人面桃花》最后就出现在她了生前最后一张精选专辑里面。有关邓丽君重译的这首《人面桃花》,其实也有另一个版本,是在她去世数年后,环球唱片在征得其家人同意后,由台湾音乐人李寿全制作,将其生前未出版过的曲目整理出版。于是在专辑《忘不了inoubliable》中,就有了另一个伴奏以民乐为主版本的《人面桃花》,如今伊人仙去,已无从考究,只有歌中唱到的:一处一处问行踪,指望着劫后能重逢,谁知道人面漂泊何处去,只有那桃花依旧笑春风……
《独上西楼》
2012年,一幕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震动了全中国,台湾盲女歌手张玉霞选唱的《独上西楼》,以其酷似邓丽君的歌韵,震撼了所有观众,赚足了眼球和眼泪,也唤起了很多观众重新寻找其原作,不乏很多90后、00后的观众都误以为这是张玉霞原唱的歌曲。而关于邓丽君原唱的这首歌、以及收录这首作品的专辑《淡淡幽情》,会有很多很多故事、或话题——无论是对于这张1983年推出的《淡淡幽情》是华语流行乐坛中第一张以古诗词来谱曲的专辑,再还是这首《独上西楼》前奏清唱部分所展现出来的如真似幻的空间感与感染力,都一一地开创了世界人文音乐的典范。而这张专辑中的另一首作品《但愿人长久》,更是被选为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环绕太空播放歌曲之一。由此也足以看出,邓丽君在其短暂的一生当中用音乐所缔造出来的影响力,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华人歌后,也是国际公认的最成功和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歌星。毕竟,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文/蓝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