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逊传略
发布时间:2010-01-26 14:22:32
发布人:
天堂天使
张宗逊,陕西省渭南县赤水镇堰头村人。1908年2月7日(清光绪三十四年正月初六日)生于一个富农家庭,幼年时受叔父张浩如爱国思想影响,立志救国,七岁入私塾读书。1920年随张浩如进入赤水镇法济寺小学读书。1922年7月,转入赤水职业学校,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王尚德组织的政治活动。1923年冬参加支持渭南农民以抗捐抗税为目标的“交农运动”。1924年5月加入青年团,协助团支部兴办“平民教育服务团”等群众团体,在赤水镇一带先后办起了十多处平民夜校。1925年春,张宗逊经组织安排加入国民党;同年秋前往广东报考黄埔军校。1926年2月进入黄埔军校学习,编入第五期入伍生二团二营五连,并转入共产党;3月20日蒋介石在广州策划“中山舰事件”后,张宗逊毅然退出国民党,公开了共产党员身份;7月9日北伐开始,张宗逊随入伍生部学生调往东江,担任巩固革命根据地的任务;9月入伍生团回到黄埔升入本科,张宗逊编在第四期政治科第二队学习,12月调武汉。1927年1月编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科;4月张宗逊毕业,被分配到第八军第三师第九团,任团政治指导员办公室干事兼第二营政治指导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后,张宗逊奉命离开国民党军队,分配到二十四师新兵训练处任中尉排长,7月下旬第二十四师新兵营被编为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卢德铭)第三营,张宗逊任第十连副连长,所部参加南昌起义未成,转入江西修水,张宗逊升任第十连连长;9月9日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29日三湾改编,张宗逊任第一团团部参谋,继续南移;10月3日进宁岗县城,调任第四连(即特务连,连长曾士峨,党代表罗荣桓)副连长,24日随毛泽东到达井冈山大井村;11月中旬攻占了茶陵县城,张宗逊因腿部负伤被送到茅坪医院。1928年1月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团第二连连长;4月朱德和陈毅率部到达井冈山,5月4日红四军成立,张宗逊任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第一营二连连长;5月参加草市坳战斗,改任永新县游击大队大队长;6月23日,湘赣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发动第一次“会剿”,张宗逊率永新县游击大队连夜到龙源口配合主力作战,粉碎了“会剿”;6月25日再次任第三十一团第二连连长;8月7日湘赣国民党军队发动第二次“会剿”,张宗逊从永新县小江区连夜回井冈山,参加了黄洋界保卫战;10月1日在茅坪伏击周浑元部,11月9日红军在新七岭击溃周浑元旅一个团。1929年1月第三次“会剿”开始,张宗逊任红四军三纵队九支队副支队长;2月参加大柏地战斗;3月9日任红四军第三纵队第九支队支队长,14日参加了长汀战斗;5月23日参加一打龙岩,6月3日二打龙岩。1930年6月红军再次进入长汀整编,张宗逊任红一军团第十二军(罗炳辉代军长,谭震林任政委)代参谋长;8月在吉安编成红十二军第三十六师,张宗逊任师长;12月29日参加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斗,张宗逊率领红三十六师支援红三军第九师作战,全歼国民党十八师。1931年4月第二次反“围剿”开始,5月16日张宗逊在白沙袭扰敌四十三师,俘获甚多;5月27日参加攻打广昌,31日参加建宁战斗;7月参加第三次反“围剿”。1932年7月参加第四次反“围剿”;10月在闽西成立新的红十二军,张宗逊任军长。1933年2月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张宗逊参加了东陂、草台岗战斗;6月红一方面军奉中央军委命令实行大师大团编制,张宗逊任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一团团长;11月中旬调任红五军团第十四师师长兼广昌警备司令。1934年4月28日进入红军大学(在瑞金)学习;6月任红军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10月长征开始,张宗逊任红军中央纵队参谋长,一周后调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在通过敌人的封锁线时,由于当时中央领导人军事指挥的错误,致使部队损失惨重。1935年2月上旬,红三军团在云南的威信(扎西)进行了缩编,张宗逊任第十团团长;2月28日,在率红十团同敌人争夺遵义城西南郊的战斗中腿部负伤,伤口恶化送总卫生部治疗;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7月23日张宗逊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许世友,政委王建安)参谋长;8月31日参加了包座战役;9月被张国焘胁迫南下,同分裂行动作坚决斗争,10月9日被调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校长刘伯承,政委何畏)参谋长兼高级指挥科科长。1936年2月13日,红四方面军开始向北行动,6月与红二方面军会师,继续北上,10月和中央红军在会宁会师;11月26日,张宗逊任红军大学第二学校上级干部队队长。1937年1月3日到保安,7日被任命为军委一局局长,13日随军委纵队进驻延安,19日兼任富县、甘泉警备司令;8月25日,张宗逊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旅长,辖七一五、七一六团;9月进入山西前线;10月8日指挥袭击宁武县城,14日攻占大牛店,18日令七一六团在雁门关伏击日军,打击进攻忻口日军的后方补给线,切断了日军由大同经雁门关到忻口的后方补给线,使进攻忻口的日军供应濒于断绝,攻势受挫。1938年2月,张宗逊部打击从太原向临汾进攻的日军,歼四百人;3月17日到达神池以南的虎北村、山口村一带,与一千多日军遭遇,歼三百人,接连收复了多座县城;10月开赴同蒲路以东地区,参加反围攻作战;11月3日指挥了滑石片伏击战,歼七百人,缴获大批武器;12月随贺龙、关向应开赴冀中,参与指挥陈庄等战斗。1939年5月组建八路军一二○师“张纵队”,辖独立第一旅、独立第二旅,张宗逊任司令员,张平化任政委,在沧石路右侧开展游击战;6月22日向张荫梧部反击,歼二千五百人;8月18日,“张纵队”离开冀中平原,越过平汉路;9月10日“张纵队”番号撤消,张宗逊仍任三五八旅旅长,参加了陈庄战斗。1940年6月参加了晋西北夏季反“扫荡”;8月参加了百团大战;10月30日晋西北军区成立,张宗逊任第三分区司令员,辖三五八旅。1941年8月参加指挥了晋察冀边区反扫荡。1942年5月带职去延安参加整风学习,12月与杜芳结婚。1943年3月返回部队;6月第三次反共高潮爆发,张宗逊在葫芦河地区布防;10月开展全旅大练兵,受到良好效果。1945年4月参加了中共七大,6月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7月胡宗南部进攻边区,张宗逊在爷台山指挥八个团反击;8月成立晋绥军区,张任副司令员;9月到晋西北创建吕梁山军区,张宗逊任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辖五个军分区。1946年7月,张宗逊指挥三十个团一万六千人参加大同战役,歼敌一万二千人;11月10日任晋绥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12月奉命率部开赴陕甘宁边区保卫中央。1947年2月14日,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组成,张宗逊任集团军司令员,习仲勋任政委,辖六个旅;3月4日指挥西华池战役,击毙第四十八旅旅长何奇;3月13日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发起进攻,张宗逊出色完成了掩护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及群众转移的任务;3月16日野战集团军撤消,部队归彭德怀统一指挥;7月31日西北野战军成立,彭德怀任司令员,张宗逊任副司令员兼一纵司令员,他同彭德怀一起指挥部队,进攻榆林城,歼敌沙家店,攻克清涧城,在半年多的内线作战中,歼灭大量敌人,掌握了战场主动权。1948年1月,西北野战军奉命转入外线作战后,张宗逊又协助彭德怀指挥了宜川、黄龙、西府、陇东等战役,将胡宗南的重兵集团牵制在西北战场上,并给以很大的杀伤,有力地配合了各兄弟野战军发动的战略决战。1949年2月西北野战军改为第一野战军,张宗逊任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进行了扶眉、兰州等一系列重大战役,解放了大西北;11月任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副司令员。1950年2月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署西北分署检察长;10月彭德怀入朝参战,张宗逊担负起西北工作。1952年11月张宗逊到北京,任副总参谋长兼军事学校管理部部长。1954年9月出席全国第一届人大,任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4月成立训练总监部,叶剑英任代部长,张宗逊任副部长和总参谋部军训部部长;9月23日授予上将军衔,27日参加了授衔仪式,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9月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1957年4月随彭德怀出访七国。1964年12月因“大比武冲击政治”受到批判。1965年初,林彪在全军“整风”,张宗逊成为被批判的对象。“文化大革命”中,张宗逊被冠以“反对突出政治的急先锋、罗瑞卿的同伙、彭德怀的黑干将、贺龙的心腹、三反分子”,受到残酷迫害。1971年1月,毛泽东问总参谋长黄永胜“张宗逊到那里去了”,黄永胜假说“在济南军区当副司令员”,张宗逊被立即送到济南军区任副司令员。1973年6月任总后勤部长。1975年2月5日,军委决定张宗逊列席军委常委会议。1978年2月退居二线。1983年6月被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98年9月14日,张宗逊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岁。 X*:)9deD
张宗逊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英勇善战,战功卓著,识大体顾大局,能上能下,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刻苦钻研现代军事科学,注重调查研究;他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七、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