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骅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0292
本馆由[ 天堂天使]创建于2009年12月07日

莫文骅回忆录

发布时间:2009-12-07 14:47:13      发布人: 天堂天使
“深知慎处”
        1941年秋的一天,西北局组织部长找我去他那里谈话。他说,359 旅有两位连排干部违法营业,与县大队发生冲突,在延长县政府院内开枪打了县大队的人,蛮横无理,对此事西北局已决定,将肇事的那两个连长和排长枪决。因我兼兵团军法处长,他通知我要马上执行,我听后,吃了一惊,对此事毫无所知,怎能立即执行?我说,此事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待调查清楚后再严肃处理。359 旅属兵团代管的部队,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我得回去告知肖劲光同志和王震同志。这位部长回答说,不行!西北局已经决定了,不能改变,这是党的决定,你一定要执行!我仍坚持先调查后处理的意见,我俩争执起来,谈了半天,没谈成,部长火了,拍着桌子大声说:“莫主任,你不执行西北局的决定,你这个主任还想不想当了?”我也火了,拍着桌子说,我不当了,便骑马走了。回到兵团,我把此事告诉肖劲光、曹里怀等同志,肖劲光是西北局委员,他还不知道此事,他们也不同意西北局的决定。
        延安城小,此事很快反映到中央去了,朱总司令出面找西北局的同志说:“莫文骅是广西人,有犟脾气,光压是不行的,要调查,讲点道理。”后来毛主席也说话了,指示双方要进行调查。于是我和这位部长各带几个人,一起去延长县调查处理。路上走了两天,我俩一路没有话。到了延长县,我们召集有县党政领导同志参加的双方当事人开会,了解情况,双方都说是对方开的枪。我查看了县政府院内墙壁上留下的两个枪眼,像是“七九”枪的枪眼,县大队的枪均是“七九”枪,而359 旅两位干部背的是驳壳枪。我问开枪的距离,都说是离墙10米左右。我叫人用一张红纸贴在墙上枪眼的旁边,我站在离墙10 米的地方,用“七九”枪对准墙上的红纸打了一枪,墙上的枪眼与红纸上的枪眼基本大小一致。我又拿359 旅那位连长的驳壳枪向墙上打了两枪,其枪眼很小,与墙上原来的枪眼不同。这证明开枪的是县大队的人,而非359 旅的两位干部。这时,这位部长也无话可说了。我问他,怎么样?不是359 旅的人开的枪吧,还枪毙人吗?枪毙谁?他不作声,我又说:“算了吧,回去各自作检查好了!”他表示同意。这样,我们便回延安汇报,和平解决了这一问题,救了两条人命。回来后,我写下了“深知慎处”四个大字,一直挂在墙上,成为警策自己的座右铭。深知,就是一定把情况搞清楚,了解事情的本质,不被现象所迷惑;慎处,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处理问题。作到慎重处理问题也并不容易,往往会受到环境形势的压力和影响,这是需要有点勇气的,有时还要冒点风险。这件事也说明了在军政关系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些事情上还闹得很僵。边区军政关系上存在问题这是有缘由的。
       延安时期,高岗成为陕北红军中的最高领导人。开始高岗在军委当科长,肖劲光是军委参谋长,肖对高不感兴趣。后来,高岗当骑兵团长、陕甘宁苏区党委书记、陕甘宁边区中央局书记、西北局书记,官越当越大,掌握了边区党政大权,只差军权尚未到手。他虽然兼延安保安司令,但这只是千八百人的地方部队。当时边区部队主要是八路军留守兵团。高岗一心想当留守兵团政委,但1939年秋中央军委任命肖劲光为留守兵团司令,我为政治部主任,政委空缺。高岗继续活动要兼政委。一次肖劲光找我谈话说,留守兵团没有政委不行呵,最好请中央军委派一个来,实在派不出,能否在我们两个中出一个人来兼呢?当时我想,没有政委确实不行,怎么办?中央已经考虑过,没让高岗来兼政委,不便再提了;上级派人来,看来一时也困难。不如让肖兼为好。于是,我并没和别人商量,以个人名义写了一个报告给毛主席和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同志,建议肖劲光兼政委,不到三天,毛主席下手令让肖劲光兼政委。这样,高岗的希望落空了,对留守兵团很是不满。
       1939年9 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反共高潮,突然停发八路军的军饷。寒冬在即,留守兵团部队措手不及,衣食无着。朱总司令说,我没钱了,发不了饷。边区的主要领导者高岗又不给部队任何补助,军队的供给更加困难。平心而论,陕甘宁边区经济落后,人烟稀少,却供养那么多部队、机关、学校,群众负担确实很重。加上国民党的军事围困和经济封锁,使边区的财政更加艰难。
        但是,在部队衣食无着的情况下,边区一点也不管,一颗粮食也不发,也确是不正常。这里问题的实质是高岗在处理军政军民关系上掺杂了个人的情绪。这样边区的军政关系就不平静了,许多简单的事情也变得复杂起来。仅就我经历过的事情就很有感觉。
       1939年夏,毛主席《论持久战》公开发表。有一天,毛主席叫我到他家里去。一进门,他便问我:“莫文骅,你对《论持久战》有什么意见呵?”我听了吓一跳,真是摸不到头脑,忙回答说:“没有呵,主席把初稿给我,并写了信让我提意见,我阅读了两遍,认为很好,提不出什么意见,还想再看,但叶子龙来电话收回去了。”主席又问:“你没有意见,为什么出版后不向部队传达呀?”这问题就更大了,我赶忙汇报说:“我们早已向部队传达和学习了,还专门组织了学习班,至于学习效果如何,待后还要检查。”主席说:“你们做的工作为什么自己不汇报?”我这才听出点原委。我问是谁报告的,主席说是高岗。我即骂了一句:“高岗,这个坏蛋!”便讲了军政关系方面发生的一些问题及对高岗的看法。主席静静地听着,有时“哦”了一声,没有说话。突然主席问我:“你在什么地方工作啊?!”主席的话讲得很慢,声音拖得很长。唉,怪了,主席的问话让我感到莫名其妙:“我在留守兵团呀!”“留守兵团在什么地方啊?!”语音还是很慢很长。我更奇怪了:“在陕甘宁边区呀!”“在陕甘宁边区?!”主席点点头,自言自语地重复了一句后,态度严肃起来:“对了,部队住在边区,你们就要和高岗搞好关系,你要知道,中央的东西,高岗不点头,在边区也行不通。”我火了:“这是要挟中央!”我走时,主席送出门口,拍着我的肩膀说:“你多大年龄了?”“30岁”,“你还年轻啊,过些年就好了。”主席的话,我一直装在心中,当时只感到高岗权力不小,心术不正。后来边区在一段时间里军政军民关系发生一些矛盾,其根本原因,即源于此。
        至于后来高岗个人主义、宗派主义恶性发展,搞反党联盟,这只能说明事情总有个发展暴露的过程。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在毛主席直接关怀领导下,在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抵御日寇侵略,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和摩擦,参加边区建设等斗争中,做出了贡献。对此,毛主席在一次讲话中曾评价说,留守兵团的工作,在西北局高干会后有成绩,高干会前也有成绩。当然,作为兵团主要负责人,我们也有错误和不足,在工作指导上也有失误的地方。但说到边区军政关系问题上决不是那么简单,肖劲光与高岗工作上存在矛盾,也不能笼统他说成是留守兵团与西北局的矛盾。我认为,这段历史情况也应实事求是地加以说明。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