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著名书法金石大家吴觉迟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95592650
本馆由[ 孝爱天使 ]创建于2018年11月02日

江苏巨擘书法金石大家吴觉迟先生逝世,享年90岁,书友:大师走矣

发布时间:2018-12-17 09:35:45      发布人: 孝爱天使

笔者今天写这篇文章,纯属是受人之托,本来这篇文章应该是在11月3号就应该发表的,但是笔者近期一直很忙,无闲余时间来整理此篇纪念文,所以这篇文章就一直一拖再拖,好在今日总算是有些时间,就花一整天的时间来整理一下文章以作发表,以示对江南著名书法金石大家吴觉迟先生的怀念【由于百家平台发图较为严格,所示图片皆无法通过,所以只好采用单一的文字叙述,还烦请书友将就一阅】

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位书家,还是在笔者师傅的朋友圈里看到的,当时由于作品太过于深奥,而自己对于书法也是一知半解甚至是连书法门前的小白都算不上,所以根本没有眼光来欣赏此等佳作,但是隐隐约约的感觉这几篇书作应该不像是一般的学书人能写得出来的,所以就保存在了朋友圈里,偶尔有时间还会拿出来看一看,甚至直至今日,笔者的手机相册里依然还留的有吴老先生的一些书作,并时常翻出来欣赏,以作瞻仰!

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吴觉迟老先生,笔名觉迟,原名吴铮远,同时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更是江苏省无锡市第三届书法家协会主席,可就在2018年11月1号凌晨,吴老先生溘然长逝,终于走完了他与书法金石相伴的一生,享年90岁。

吴老先生生于1929年,出生于苏州一个经营日常家用百货的家庭,青年时曾就读于苏州光华中学,而且就在学习以及后来工作之余,先生也是专心学习书法以及篆刻,先后师从张寒月,庞士龙,邓散木,钱瘦铁,陆俨少等诸位书画篆刻名家,同时更是刻苦研习金石书画,曾作品也是经常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江苏以及无锡报刊上得以发表展示。

但就是这样一位集书,画,印综合造诣冠于一身的金石大家吴老先生,在11月1号凌晨,最终还是永久的离开了我们,得到噩耗后,籍贯为无锡的导演山奇即刻在朋友圈发文,回忆与吴觉迟老先生一生之交往,竟也不忍感慨:两年前到养老院探望吴老先生,顺便烦请他听了一遍自己创作的曲子,同时还想麻烦老先生帮忙为自己题写一下曲名《意江南》,谁知老先生欣然应允,没想到晚上吴老先生一个人写了20多遍,最后取出了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幅赠与山奇导演,当时的那一张简简单单的作品,看似只是一幅墨宝,可其中的份量又何尝不是一份深情厚谊呢!

同时无锡市的书法家协会会员们也还记得:2016年的上海国际艺术家无锡分会会场展览活动中,“逸者之风”——吴觉迟书法篆刻作品展在荣巷书社成功举办,当时现场展出了吴觉迟老先生各类作品多达100幅,反响异常热烈。同时现场一位与吴老先生相识的书协会员也表示:先生为人清高,处事低调,善于人际交往,就连平时也是深居简出,除了工作之外,业余时间就是潜心研究书画金石。

同时与吴老相识的美协名誉主席张崇政老师也表示:和吴老先生相识于70年代初,那时候他的书法以及印章的造诣就极高了,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为人正直清高,因此我对他及其尊重,记得晚年曾捎带礼品去广益看过他几次,可每次他都只是礼节性的收下食品,其他的东西一律坚决不收,这一点让我记忆特别深刻,同时更是钦佩不已。

当代艺术教育专家陆修伯先生在得知吴老溘然长逝后,也随即发文表示:11月3号,读《江南晚报》,惊悉吴觉迟老先生星陨,为此不胜伤感。想先生书画金石,无一不精,为人平和,处世淡泊,洁清自矢,艺界表率,而今溘然长逝,深为痛心,寄语数句,表我缅怀之情。

吴觉迟老先生的匆匆离世,惊动了社会各界,因此文艺界里吴觉迟老先生的生前好友也纷纷写来缅怀短文以表追思之情,因为吴老先生的离世,不仅仅让江苏无锡艺术界失去了一位品高才高的艺术家,更是让我失去了一位相契40余年的可敬的长者良师,同时,在江苏无锡,知先生者,赞誉有加,推崇备至,不知先生者,则往往谓之“难交”,而恰好这种褒与贬的差异之别,正应验了前人之言“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世民,所以仁智随识,酸甜异味,这是很自然的社会现象,不足为怪”。

同时吴老先生的一生,不慕荣利,甘守寂寞之道,笔耕不辍,唯痴艺术终其一生,艺高于同辈却又不求闻达,先生曾与余言:君子固穷,其行已则不敢有愧于道,于此可见其高蹈风骨,余常与同道论及其人其书,曾谓之:先生人品既高,而艺品也必将见重于艺林不朽。

刘铁平先生表示:吴觉迟先生从艺七十年,书法金石造诣精深,在其身上凝聚着传统文人特有的品格与风骨,其几十年如一日的潜心研究书画金石,喜怒哀乐一寓于此,其淡泊名利,不求闻达,谦恭待人,提携后学,逸者之风,受人敬仰,虽逝者如斯,却依旧风骨永存。

续18岁学书人心中的师恩难忘

感谢书友您能够坚持看到这儿,虽然可能这篇纪念文的内容看起来很冗长繁杂,但却是笔者今天临时总结出来的,可能由于时间较为紧迫,因此言语之间叙述还有不周之处,还请书友不喜勿喷,毕竟笔者写这一篇文章下来,也是需要几个小时的,但受人之托,所以还是不辞辛苦,只盼能将这篇纪念文写得更好。

真正精彩的内容,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来修饰,因为,真情流露,便是最丰富的表述,回想这短短一年多,和师傅(吴觉迟老先生的学生)您由刚开始的相识,到最后的畅聊书法,虽然只隔着一个屏幕,只是单单通过文字的表达来进行简单的的描述沟通,以及知识的传授。有时候打开相册,也会时不时得看看之前和您的聊天截图,恍然间才明白原来您也教会了我很多的人情世故以及书法方面的内容,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难忘,不管是单单的聊书法,还是人情世故的传授,您都堪称对我有授业之恩,因此师恩不敢忘!

虽然我与你几乎是相隔千里,即使聊天也只是通过手机微信以及单一的文字描述,但是您教给我的东西,我依然是铭记于心,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对书法几乎是一窍不通,而且书家也只知晓欧颜柳赵,

后来还是您告诉我的孙晓云,曹宝麟,沙曼翁,启功,周慧珺等书坛大家,如果当时我没有猜错的话,这些文字应该是您一笔一笔写上去的,因为毕竟年龄大了,所以有时候玩手机才不像我们年轻人这么方便,但正因为这样,现在我才觉得这些珍贵的聊天截图显得弥足珍贵。

同时,之前也想给您写一篇文章以示感谢,并且系统的叙述您教给我的书法知识,但由于前段时间工作较为繁忙,因此实在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誊写此篇文章,恰好今天受师傅您之托,帮忙写下师公这篇纪念文,顺此便一鼓作气的趁着状态好连写此篇感谢文,将心里的肺腑之言匆匆记下。

记得之前您和我聊天的时候,告诉我学书法,一天写个300—500楷书不算多,古人尚且能日书万字,今人一天写个1000楷书也是不难做到的,不然学书难以有所进步,但当时由于学业较为繁忙,因此没能做到,但是一天写个100楷书,还是不难做到的,因此那一段时间,难以做到您对我的学书要求,因此都不怎么好意思来找你聊天,但你对我的敦敦教诲,我都一直铭记于心,并未遗忘,常言道:鸦有反哺之义,羊也尚懂跪乳之恩,因此您对我的教诲我又怎敢轻易忘记呢!

但是书法这门艺术,相信学习过的书友都会感慨真的是学之不易,若是读书时学习,尚且还有点闲余时间,但是出来工作了之后,还能够坚持每天练字的真是少之又少,但有这一份对书法的爱好还是蛮好的。

而且现在冬天也到了,您自己也多保重身体,记得去年的冬天和您聊天的时候,您告诉我您还是每天坚持5:00钟起床来练字,练到7点多的时候才吃早餐以及去上班,虽然冬天了早上起来练字可能会很苦很累,但您还是坚持每天耕笔不辍,后期我也跟着您坚持了一段时间,可惜未能持之以恒,但您的忠告我却依然铭记于心。

之前笔者受师傅之托,帮忙写下这篇纪念文章来以示对吴老先生的怀念,今天总算是兑现了诺言,最后谨以此篇文章来纪念江苏无锡金石书法大家吴觉迟老先生,同时也想告诉书友:真正的高手是民间那些默默无闻的学书人。

虽然江南金石书法大家吴觉迟老先生他已经溘然长逝,但是逝者如斯,风骨依旧青史永存,并且永远值得每一位学书人敬仰与怀念!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