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到永远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98187759
本馆由[ 红红 ]创建于2010年08月28日

七月七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发布时间:2011-08-10 15:42:22      发布人: 红红

  “那三面墙的房间看起来是布景,可里头的东西样样都是熟透的。床上的被子是七成新的,烟灰缸里留有半截烟头的,床头柜上的手绢是用过的,揉成了一团,就像是正过着日子,却被拆去了一堵墙,揪出来示众一般。看了心里有点欢喜,还有点起腻。”王琦瑶第一次到片场的时候,王安忆这样写到。那时我就坚定的认为,买下这本书,是个明智的选择。
  王安忆文字的感觉实在太好了。她有女性作家独有的气质,在她身上你模糊的看到了张爱玲的影子,文字里糜烂奢华的大上海,故事绚烂时如舞会的灯光,低迷时若寺庙的烛火。全篇叙述像在江南水乡摇晃的乌篷船,慢慢悠悠中像在用月光煮一碗汤,不温不火的。这是我喜欢的节奏。没有什么比读一篇有节奏感的小说更快乐的事了。
  很多人在读《长恨歌》都会感到阅读的疲惫。但在多数读完作品的人中,都会感慨这是一部回味无穷的小说,连哀伤都是如此平淡。在把书放进抽屉里后,不时想到其中的一段情景,又会唏嘘不已。不一定要整段整段慷慨激昂的描写,或者绘声绘色的对话。光是弄堂、流言、闺阁,就能我们回到那个久远的年代,闻到了弄堂小贩那桂花糕的扑鼻香,听到了有轨电车的当当声,妇人们打牌时的嬉笑声。这样的阅读仿佛是场时光旅行。
  旧上海本来就个悲剧,旧上海的女人也是场悲剧。但王安忆笔下的悲剧温宛如三月玉兰。“在那最后的一秒钟里,思绪迅速穿越时间隧道,眼前出现了四十年前的片厂。对了,就是片厂,一间三面墙的房间里,有一张大床,一个女人横躺床上,头顶上也是一盏电灯,摇曳不停,在三面墙壁上投下水波般的光影。她这才明白,这床上的女人就是她自己,死于他杀。然后灭了,堕入黑暗。”这是长恨歌的结尾,稳重而干脆的结局,在漫长的阅读中我就已预见到了它的到来。一切结束的时候,长舒一口气。“长恨绵绵无绝期”,你,我,终究也是一个路过而已。人生像一条路,每个人都在走自己的平缓和曲折。
  暧昧,纠缠,婚姻,青春。这有关于一个女人。或者也和无数女人也有关。雕花门窗般的上海女人,凄迷哀怨的上海时光。每个优秀的作家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情境,王安忆的上海能抵的过张爱玲吗?
  曼桢曾对世鈞说,不管怎样,你都要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个人,在那里等着你。所以,无论多么困难,多么艰苦,都一定要相信有那么一个人,勇敢地等下去,直到她出现。
  琦瑶外婆在书里说:“一个人一开头错了,以后要改可就难了。”
   如文中写景:“早晨的揭开的花窗帘后面的半扇窗户,有一股等待的表情。”爱情对于一个女人也是等待。或许你的爱情旅程在出生时早就写进了生死簿里。七月七日的长生殿,只是千年前仙子们的一场儿戏。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