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到永远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98187759
本馆由[ 红红 ]创建于2010年08月28日

心诚则灵

发布时间:2011-09-22 20:14:47      发布人: 红红

    竺法护,又称昙摩罗刹,是西域月支国人,世居敦煌郡。8岁就出家,拜印度高僧为师。因师傅姓竺,他也就改姓竺,后来他的弟子也就多改姓为竺。

   竺法护时代为我国西晋时代。他生于公元231年,死于公元308年,终年78岁。据说他遍游西域诸国。能通晓西域三十多国语言,搜集到了大乘佛教经典原本。在晋武帝泰始二年开始在长安,洛阳等地译经。到晋怀帝永嘉二年,在弟子们的帮助下,共译出了一百五十余部经论。

   竺法护泽本有《般若》经类,有《华严》经类,有《宝积》经类,有《大集》经类,有《涅槃》经类,有《法华》经类,又有西方佛教撰述。几乎具备了当时西域流行的佛教要典。为大乘佛教在中国的弘传打开了广阔的局面。

   竺法护的弟子很多,据传有数千之多,可见他在当时的影响力。著名的有竺法乘、竺法首等。

   梁《高僧传》说他“自敦煌至长安,沿路传译,写为晋(汉)文,所获《贤劫》、《正法华》、《光赞》等一百六十五部。”竺法护到底译了多少部经,历代记载出入较大,这里不再赘述了。但数目巨大是毫无疑问的。

东晋道安称赞他的译经:“护公所出,若审得此公手目,纲领必正。及所译经,虽不辩妙喻显,而宏达显畅,特善无生,依慧不文,朴则近本。”“护公,菩萨人也,寻其余音遗作,使人仰之弥远。”梁僧佑称赞他:“经法所以广流中华者,护之力也。”

   竺法护因为世居敦煌,时人称之谓“敦煌菩萨”,以敬仰他弘扬佛法,救拔众生的功德。

   竺法护翻译的《正法华经》首次介绍观音菩萨,从而让观音菩萨这个形象逐渐深植于民间。

   佛说盂兰盆经说的是佛陀的弟子目连刚刚学得神通,他想度化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不料用道眼一看,他的已亡母亲处在饿鬼之中,不能吃食,瘦得皮骨相连。目连感到非常难过,就用钵盛饭来到母亲旁边,给她喂饭,不料食物还没到母亲口中,就化火炭,那当然吃不了了。目连大哭,回来后就把这事告诉了在给孤独园精舍的佛陀。佛陀说你老娘生前罪孽深重啊,靠你一个人的力量有什么用呢,哪怕你的孝心感天动地,也解脱不了这件事。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呢?佛陀说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需要十方众僧的力量,让十方众僧在七月十五日那天为七世父母和在世父母度灭厄难,这样你的母亲和其它苦难中的父母亲们就能够吃得好,穿得好,福乐百年了。当然要十方众僧为施主咒愿度厄,大家必须点好香油蜡烛用盆子盛满米饭以及百味五果,好好供养十方有德众僧。如果你这样做了,你的母亲就能借众僧威神之力解脱苦厄,不受饿鬼之苦了。如果天下人也在七月十五那一天备好百味饭食,作盂兰盆,布施给十方众僧,那么他的父母可以无病无痛,没有烦恼,长命百岁,死了也不会在饿鬼当中,会永远享受天上人间的幸福与快乐。

    关于七月十五,我还必须得说一下。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四大鬼节之一。这四大鬼节分别是清明节,三月三,七月十五,十月初一。

   因佛教的故事,七月十五又叫“盂兰盆节。”盂兰盆意思为解救倒悬,这个节日有二层意义:一是要诚意供养佛徒众僧,二要人们多做善事以解脱先人所造罪孽,提倡孝悌之心。

   七月十五,在道教中称之为“中元节”,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鬼囚徒亦得解脱。”

   而佛教的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在那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盂兰盆意思为倒悬,而法会就是为解脱倒悬,脱离苦海。这天念经、布施、行善、让孤魂野鬼脱离厄难,共升天国。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