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你死里逃生的半杯水
哈利和朋友困在沙漠,后来哈利发现
满满一杯水,是先给朋友,还是留给自己慢慢救命?
哈利没有把水分给朋友,他竭尽全力向沙漠深处跑去,想独享比黄金还要贵重的水,但朋友在后面使劲追赶。哈利踉踉跄跄,慌不择路,又要护住杯中的水,累得够呛,朋友也气喘吁吁。追了多久,故事里没说,最后是哈利一不小心,一杯水全泼到了黄沙里。结果两人一滴也没喝进嘴,筋疲力尽,求生的勇气全无,很快被黄沙埋葬。
也许,相当多数的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哈利的做法。
其实把半杯水给别人,同时也救了自己。
倘若把上半杯给别人,还给了自己成功的最大机会,还可能成为上帝一样的恩人。 再以一个故事论证。乔治起先不过是英国一家手工作坊的小业主,按照马克思资本积累原理,完全有可能转化为大资本家。但是很不幸,一场经济危机使他陷入了困境,产品卖不出去,资金周转不开,物价暴涨,他面临破产的威胁。友人劝他赶快裁员,以减轻负担。乔治思考良久,准备采用友人的建议。
消息不知怎么传到了老乔治的耳朵里。第二天清晨,老乔治来到办公室,勒令他收回成命。乔治不服,老乔治便现场解除了乔治的职务,中午,老乔治走进了工人餐厅,看见大家一脸憔悴、苍白,碗里是白水煮的青菜和几片豆腐,老乔治立刻从街上的小餐馆花三英镑买回两碗红烧肉,端进餐厅,哽咽着说:“兄弟们受苦了。现在,我已解除了他的职务,并且从今以后,每天中午我和你们一起吃饭——价值三英镑的红烧肉必不可少!”工人们欢呼起来。
那时候,三英镑是个不小的数目——可以供老乔治夫妇一天的基本生活。
每天三英镑,所带来的效益却是无法计算的,因为工人们心存感激,便拼命干活,努力降低成本,竟然使这个手工作坊慢慢过了难关,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全英一家著名的电器公司,拥有资产过千万。
细细想来,老乔治不过是把上半杯水给了工人。
做起,从半杯水开始,从最打动人心的角度入手,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说不定什么时候,半杯水,就能帮你死里逃生。
学校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情感沟通更为重要,学校校长更应深谙此道。
台湾心理学家曾文星认为 ," 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主要被情感所操纵 ", 情感相通 , 心理相融 , 和谐奋进 , 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最佳氛围里进入最佳精神状态 , 发挥最佳的教育教学效益。当然 , 要充分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 , 必须恰当运用激励机制。美国心理学家 赫兹伯格提出的 " 双因素理论 ", 是以情聚人、建设教师队伍的激励理论。 " 双因素 " 即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激励因素主要调动人们的积极情感 ; 保健因素主要防止产生和缓解不满情绪。在具体工作中 , 一方面要不断创造积极上进的情感 , 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 , 另一方面 , 尽量使教师避免产生消极情绪 , 使大家在互谅互助互爱 , 相互关心的气氛里为教育贡献才华和力量。要达此目的:
3、看准时机。人的精神处于最佳状态 , 随之工作效率也处在最佳态势。校长要努力探究教师心情的最佳期 , 适度激励 。
只要要经常分半杯水给老师,老师会回报给你一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