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凯旋的人生故事,年少很辛苦
苦 学艺 酱油当菜吃
汤凯旋是新会人,出生在肇庆,兄妹6人,他排行老二,很小的时候就跟爷爷奶奶去了香港,到5岁时才回到广州。5岁的时候,他跟老爸回过一次新会老家,由于生活条件不好,在那里吃了半年生菜咸鱼头粥,这半年的生活经历,留下的后遗症就是一闻到生菜味,就受不了要反胃,虽然近年有进步,看到别人吃,他还可以勉强撑得住。在吃饭时,学生常打趣说:“汤老师,给你点个生菜?”汤老师便连连摆手:“哎,不生财啊,哈哈。”
他的父亲会弹秦琴,他也跟着学了点皮毛,由于家里环境差,15岁时听说广州艺术学校招人,于是就去参考了。考试时要弹两首曲子,他弹了《五朵金花》中的《蝴蝶泉边》,这个曲子是要转调的,可他不会;另外他还弹了广东音乐《雨打芭蕉》,不过当时他连谱都不会看,可也许老师更看重他的潜质,他还是考上了。
在叶孔昭老师的启蒙下,汤凯旋从弹秦琴转学扬琴。当时的艺术学校有音乐曲艺班、美术班,教他们的老师叶孔昭是二弦演奏家,从其他学校借调来兼课的。“当时我们学习比较刻苦,与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过去是我要学,现在是要我学。”汤凯旋说在学校时比较苦,吃蒸饭,菜就是酱油,当时5个学扬琴的,谁早上最早起来,就先练,不练的人就到山上喊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