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035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15日

失却的星辰——写给古龙

发布时间:2010-09-16 17:07:22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人一生中错过的东西或者会有很多,可是在我生命中错过的,却远远不止鲜花,晨风以及其他。如果谁问我这一生至今为止最感遗憾的是什么,那我一定会这样回答:我最遗憾的就是没能主动的接触一些大众文化成果,这些成果比如香港的beyond乐队,以及台湾武侠作家古龙。

  从流行音乐到武侠小说,好象风牛马不相及,可是接触这两者的过程,在我,却戏剧化而且都惊人的相似。

  在接触beyond以前,这个乐队的大名早就已经听得腻了。可是一直到黄家驹风逝日本,我都用一种偏执而且很大程度上属于无知的眼光冷冷的看待着这支乐队,在从来没有听过他们的任何一首歌的情况下,恶作剧式的以嘲笑和挖苦在身边热爱着他们的朋友为乐。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黄家驹死去(其实就算对他的死,我都曾经嘲笑过,现在回想一下,当时的我真是对生命的可贵麻木不仁了)。

  黄死了以后,香港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其场面之热烈实在大出我的预料,在当时的我看来,beyong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乐队而已,其中的一个主唱死了,又有什么好难过的,反正香港乐坛多的是人才,过不了两天,就会有一个人出来取代黄的位置,继续“领导”广大浅薄的“追星族”向潮流的远端“前进”。(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我错得多么荒唐),在一种好奇而且是迷惑不解的心情中,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带着巨大的偏见很不情愿的听了beyond的歌曲——如果我要搞清楚这个乐队为什么能如此成功,就必须去面对他。我强烈的记得,我听过的beyond的第一首歌:《大地》,我强烈的记得我听完这首歌以后的沉痛的后悔。

  那一种沉重的音乐仿佛是从云端落下的重锤,猛烈的敲打着我那个自命清醒的心灵,以至于那种无法挽回般的痛一直延续到许多年后的今天。那一刹那我明白了为什么香港人对于黄家驹的死反应会这样强烈,他们悲痛的不仅是一个音乐天才的消逝,他们更加悲痛的是一个响亮的声音已经远离尘世,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再出现与之媲美或者超过他的另外的声音了。

  古龙,比黄家驹死得更早。古龙的一生过得很低调,甚至于他的死。他的低调以及地缘政治的事实上存在,以至于在他死了很多年以后,许多大陆读者对他的认识还远不及台湾的其他作家,比如三毛,或者琼瑶,甚至是李敖。在很久以前已经开始看武侠小说,可是那个时候对武侠的认识基本上属于这样的一个公式,即:武侠=金庸。这个公式的存在一方面是因为金庸的确已经把武侠发展到一个高峰,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确找不到可以同金庸匹敌的同类作家。可是后来的事实也否定了这个公式——当我(或者可以说我们)接触古龙后。我对古龙的看法和对beyond的看法是类似的,在我真正看古龙以前,我的朋友们已经在向我推荐他的书了,可是我一直以为这又是另一个江湖骗子。

  的确,古龙的最初作品好象《绝代双骄》什么的,水平不能叫人恭维,可是我却用对《绝代双骄》的评价取代了对古龙所有作品的评价,而且保持了许多年。这种情况一直到我读了他的作品:《风云第一刀》。之后我才发现一个响亮的声音竟然一直存在于我的身边,而对这个声音我竟然忽视了这么多年。当我急不可待的查找关于古龙的一切资料,翻阅古龙的一切作品后。我才发现我曾经错过了什么。

  古龙同金庸或者其他武侠作家不同,古龙写书的目的很大一个方面是为了维持生活,而不是为了名誉或者其他目的(金庸的一些作品有很强的讽刺目的,比如《笑傲江湖》等),可是难得的是,即使在生活潦倒的情况下,古龙仍然创造了不少深刻的作品。今天,当我们满怀敬意打开古龙的作品,当我们在古龙精心刻画的世界里流连。我们在字里行间感悟到的已经不仅仅是故事情节了。不论古龙的生活是多么“浪漫”,可是至少在他的作品里,他已经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人生态度:力量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决定胜负的是其他因素,比如爱和勇气(《七种武器》),在瞬间消逝的生命中,我们也不应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流星·蝴蝶·剑》),对理想的追求甚至要放弃与理想相悖的名誉(《谢三少的剑》)。

  生活给我们的启示有时是必须通过沉重的代价换取的,有些事情在错过后或者可以追回,比如beyond的歌曲或者古龙的书。但是我们知道,更多的东西是一旦消逝便永远无法追回的。古龙在《流星·蝴蝶·剑》中把人生比做闪过天际的流星,短促但却辉煌,那刹那的光辉甚至连天上最永恒的星辰也夺不去,以此勉励在生活中为了理想而奋斗不休的战士。可是他或许忘记了,他就是那掠过夜空的最明亮的一颗流星,虽然他已经掠过天际,但他的光芒却一定照亮了很多人的心灵。(责任编辑:李昕)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