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孕妇吴梦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09330490
本馆由[ 孝爱天使 ]创建于2019年04月03日

“被绑架的手术”当事人吴梦在无锡病逝,年仅43岁

发布时间:2019-04-16 10:10:33      发布人: Jackson

愚人节的下午,“被绑架的手术”当事人吴梦在无锡病逝,年仅43岁。留下了幼小的儿子和年迈的父母,她终究无法逃离近乎注定的结局。



去年,42岁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吴梦,不顾医生劝阻执意怀孕,还曾在网上高调宣布这一消息,并称自己如果能生产成功,将给所有的肺高压患者带来希望。

 

完成了世界首例高龄肺动脉高压产妇肺移植手术后,主刀医生陈静瑜曾发文表示自己“一点也没有开心的感觉”,认为吴梦是“以爱的名义绑架了医院、绑架了医生”,希望“警示更多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不要让悲剧发生”。

 

其中的是非曲折不再多说,但一张出自主刀医生陈静瑜微博的截图引起了我的注意。在第二次换肺手术之前,精神科医生为吴梦会诊,其存在极重度人格障碍,手术意义不大。



 

其实吴梦从走入大众视野的那一刻直到曲终落幕,无不是在向大家说明她是一个多么典型的带有表演型倾向的偏执型人格障碍特质的人。

 

在这里先说明一下,我对吴梦人格特质的推测,不是专业诊断,因为只有精神科医生才有资格对患者进行诊断。推测她的人格特质,只是为了科普一些人格心理学知识,希望对读者的人际交往特别是亲密关系有点启发。

 

吴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根据专业医生的意见,为了避免情绪波动,甚至连恋爱结婚都不建议,更妄论怀孕。结果不仅在42岁高龄决定生子,甚至还专门录制了一段视频,称如果自己这么高龄、超高压的孕产妇能生产成功,“其他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他们还有什么不敢结婚、不敢恋爱、不敢生孩子的呢?”

 


根据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具有表演型人格障碍这类人以人格不成熟和情绪不稳定为特征,他们常以自我表演,过分的做作和夸张的行为引人注意;暗示性和依赖性特别强,自我放任,不为他人考虑,表现高度自我中心。

 

不可否认,这样的性格也给吴梦赋予了妙笔生花的才华。在诊断出肺动脉高压后,本来就是记者的吴梦在天涯论坛连载了个人纪实文学《活着》,点击率破千万,荣登《情感天地》版块年度第一。后来,吴梦的书获得出版,首期就卖出5万册。可能是网友的追捧赋予了吴梦一种虚假的“使命感”,在她的世界里,她不是重症病人,更像是代表所有肺动脉高压患者对不幸命运进行反抗的“烈士”。她专心致志地表演着“烈士”的角色,感受大家的赞扬与热议,却忘记了自己作为女儿、作为妻子、作为母亲这些更加普通却更有温情的角色。可以这么说,背负着悲惨命运的悲壮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进了吴梦的偏执型人格障碍。


 

为什么说吴梦是带有表演型倾向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呢?如果给偏执者做一个人格画像,那就是:固执+自大。

 

先说固执。从怀孕伊始,有无数的医生和网友拼了命地游说她,试图说服她放弃怀孕。因为如果没有怀孕,吴梦的生活除了固定服药,偶尔需要吸氧之外,几乎与其他普通人无异,她可以为父母养老送终,可以和丈夫相亲相爱,可以和大儿子母慈子孝。但是她还是选择走钢丝,固执地选择冒着生命危险生下孩子。




吴梦的主治医生陈静瑜微博也能佐证她的固执,吴梦不遵医嘱不吃排异药肺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容易诱发感染,所以受者必须遵守医嘱加强随访,但吴梦是位极度做(音为自信的女人。她对医生抗感染用药不信任,觉得术后化费多(客观上第一次肺移植费用多,许多费用无法报销),她拒绝必须的用药治疗,导致双肺反复感染,诱发慢性排斥在他决定二次移植时,吴梦在给陈静瑜的信中写道觉得只有神能救她,而不是医生我最后也很无奈,觉得自己一心赴救只能救她身体的疾病,但救不了她的心灵

 

再说自大,吴梦坚持生下了孩子,同时,她觉得这种坚持是伟大的,有意义的。她将这些伟大、意义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上,我的孩子将来一定非常懂事,一定会理解我,即使他童年过的和别人不太一样,他也理所应当是快乐的。

 

至于孩子怎么快乐,显然吴梦没有想过。

 

她觉得孩子只要出生,就应该是快乐的,就应该感谢妈妈给了他生命。对于生孩子这件事,吴梦自大型的母爱,可能真的无形中伤害了她的孩子。



 

在吴梦的灵堂里,挂有为爱活着的横幅,她身边的亲人都说,吴梦走的时候是安详的、欣慰的,因为她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家人的陪伴中安详走了。

 

“为爱活着”,这四个字在我写下这篇文字时一直回荡在我的心里,希望经历了这么多之后,肺动脉高压患者能真正为“爱自己”活着,也希望吴梦的儿子能怀着对母亲的爱与思念好好地生活。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