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海清、孔石泉灵南灵北斗敌顽
1940年6月,新四军第六支队与八路军南下支队在新兴集整编为八路军四纵队,辖四、五、六旅。原新四军六支队二团团长滕海清任五旅旅长,水东独立团政治委员孔石泉任五旅政治委员。1941年1月6日“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军委决定重建新四军。八路军四纵队五旅改为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滕海清与孔石泉分别任十一旅旅长和政治委员。1942年6月十一旅贯彻中央精兵简政指示,撤销三十一团、三十二团番号,将团机关和直属队加强到直属连队,将三十一团编成一、二营,三十二团编成三、四营,由旅直接指挥,随时对敌伪顽开展斗争。1942年7月4日,驻在五河的日伪军到灵璧藕庄一带抢粮。十一旅第四营营长杨森奎、政治教导员王绍渊带领全营干战,一举将其歼灭,共打死打伤敌人20多个。
1942年冬,日寇集中7000余人,分兵五路“扫荡”我淮北地区。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与鼓励下,十一旅同四师其他各旅一样,充分做好反“扫荡”的准备,指挥机关、后方机关及部队迅速转移,跳出敌人的合围圈进行战斗。11月14日反“扫荡”刚一打响,即全力以赴投入到反“扫荡”中去。从11月13日到12月15日,三十三天的反“扫荡”中,十一旅共进行11场战斗,其中在灵璧就连续打了多仗。12月3日,十一旅第一营在外线作战,为配合中心区反“扫荡”,牵制敌伪,营长朱敬德、政治教导员冯芝芳带领官兵,当晚向晏路口进袭。经过两个小时激战,毙伤一部分敌人,俘获灵璧县保安第三大队大队长张耀先以下百余人,缴获机枪和步枪百余支,战斗胜利结束。12月8日夜,十一旅第二营营长佘骑义、营政治教导员杨军带领官兵破坏了泗灵公路线上的敌人电话线10余里长,获电线数百斤。12月13日,十一旅二、三两营又各抽一部分人,相互配合,在灵固公路线上破坏敌伪电话线,又获电话线千余斤。
滕海清、孔石泉率领十一旅,在灵璧周边地区所进行的反“扫荡”战斗,同样一一获得了胜利。1942年11月22日,在泗县东潘箕姚的平路沟阻击敌人,毙敌小队长以下15人,生俘伪军3人,缴获步枪7支,战马两匹。11月24日,该旅第四营一部进袭魏巷子敌伪军,毙伤数名敌人。25日晚上第一营一个连进袭小蚌埠,经过20分钟激战,将分驻三处的伪军全部歼灭,并将增援之敌击退。26日,第一营一部黑夜袭击泗南蔡圩敌人,速战速决,杀伤敌伪20余人。12月1日,第四营袭击泗县马公店据点,毙伤敌伪百余人。12月3日,第一营在进袭晏路口获胜的归途中,为牵制敌人回师,又对新马桥车站举行突然袭击,激战20分钟,毙伤伪兵10多个,俘获40多人。12日,第一、四营又合力攻击马公店,毙伤敌伪40余。十一旅进行反“扫荡”斗争所取得的胜利,为整个淮北地区取得反“扫荡”斗争的成功,迫使敌伪撤退,作出了很大贡献。
1943年夏季到年底,十一旅相继恢复了三十一和三十二两个团的建制。在这前前后后的时间里,滕海清、孔石泉率部不断进入灵璧以北地区开展对敌作战。在恢复团的建制之前,即在1943年4月间,就接连打了三仗。4月6日,二营打响了朱集奔袭战,毙俘驻在朱集的伪保安团200余人。4月14日?二营和一营三连同四师特务营一连一起,于小王圩和高场,发起攻打土顽雷杰三的战斗,将其第二、第三大队打死打伤130多人,打得雷杰三负伤逃跑。4月21日,十一旅参加小王圩和高场战斗的官兵又同宿东游击支队三个连和骑兵团三大队一起发起朱集战斗,雷杰三残部和苗秀霖的保安团二营共450多人,除雷杰三带少数人逃脱以外,其余全部被歼。
十一旅在两个团的建制恢复以后,滕海清继续率兵或单独或与兄弟部队配合,在灵璧境内对敌伪顽作战。1943年10月2日,十一旅三十一团攻打虞姬墓伪据点,一举成功,毙敌10余名,俘虏敌人70多名。同月13日,十一旅三十二团奔袭张营子伪据点,缴获国民党睢宁县长刘天展部队10余人枪。10月14日,十一旅三十一团配合师骑兵团,在大车头与国民党三十三师所属500多名顽军作战,俘敌3人,毙伤团长以下30余人。次日,三十一团与师骑兵团赶到九顶山区的杨庄,向刘天展的一、三两个连开战,一举俘敌85人。
灵北张大路是我与敌人争夺的要地。12月14日下午,原驻大路的8名日军和13名伪军窜到沙滩伐树抢掠,与我民兵接触。驻胡场的三十二团二营闻讯,由六连派一个排前往还击,约战1个小时,将敌击溃。毙死日军3人伪军2人,内有日军小队长1名,并俘获1名叫远滕清的日军,获步枪两支。日伪遭此打击后退回灵璧。顽三十三师张克修部及雷杰三部600多人随后进占张大路并修筑工事。我部队于当年12月26日、28日两次攻打张大路未克。1944年1月4日,彭雪枫师长、张震参谋长亲自赶来指挥战斗。十一旅旅长滕海清亲率三十一团主力,同时到达,参加攻打张大路的战斗。4月21日,十一旅三十二团一部又与宿东游击支队合力开展收复张大路的战斗。通过内线工作,利用敌人间的矛盾,结果未费一枪一弹,便将驻守张大路的灵璧县保安团第二中队和张月樵特务中队的200多人枪全部俘获,顺利收复了张大路。
1944年11月间,四师兼军区及各旅、军分区领导成员调整,滕海清调任九旅旅长。他又同九旅政治委员康志强一道,率领九旅官兵在灵璧开展了打击敌伪顽的战斗。驻卓圩、卓海的顽睢宁县孙家钊保安团及王郁文保三团,不断配合敌伪向我泗灵睢、灵北中心区袭扰,杀害我抗日行政人员及其家属,破坏我抗日民主政权。1945年5月9日,九旅组织二十五团、二十六团发起睢南战役。首先一举打掉卓圩、卓海两个据点,接着又向盘距在邱集、朱碾盘一带的顽伪发起猛烈进攻,全歼守敌,睢南战役胜利结束,从而使1943年开始向我进攻并占据高楼的国民党33师,失去固守信心。
滕海清同志系安徽省金寨县人,生于1909年。1929年参加游击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解放战争时期,相继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第十三纵队副司令员,第二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军长。
孔石泉同志原名孔石苏,湖南省浏阳县人,生于1909年。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吉东军区副政治委员,吉林独立师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三十师政治委员纵队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一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55年,两人均被授予中将军衔。滕海清同志先后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内蒙古军区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孔石泉同志先后任广州军区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委员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