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抗日英雄张永龄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14761526
本馆由[ 孝行天下]创建于2023年03月03日

百岁抗日英雄张永龄事迹(2)

发布时间:2012-08-03 17:38:38      发布人: 孝行天下

  “首次上战场是在1937年的10月,我是教导总队第3团1营3连1排的,我们的团长叫马威龙,奉令赶赴上海八字桥一带增援抗日前线。当时我们还都流传着这么几句话“不讲吃,不讲穿,不讲当官,只想打败日本人;不把日本人打败,不结婚”,那时大家的士气都非常高涨。其实我们总队早在8月中下旬就到上海参战了,由于在淞沪战场上战局打得十分激烈,伤亡消耗太大,所以我们其中的第2团便接到命令于8月21日率先抵达上海江湾,23日参加了张华浜的抗登陆作战。“

  老人缓缓地叙说着那那段仍深深烙印在脑海中的70年前的往事。事实上教导总队的第1、第3团到了11月初才抵达了上海。由于总队第2团在几天的激战中伤亡过半,后退至南京调整,正在英国参加英王加冕的总队长桂永清闻讯后,9月匆匆赶回国内,后又接到军政部命令将3个团调至湖南扩建成3旅6团制甲种师。11月初,总队主力才由此调入淞沪战场,直至11月6日抵达上海(另有一说是在11月5日晚),接替67师在苏州河南岸阻击敌军的阵地防务。

  “说起战争的残酷,我是身有体会的。来上海增援时,为了躲开敌人飞机白天的轰炸和袭击,直到了晚上我们才起程。从南京的尧化门上车,经过苏州,后转沪杭线,到达莘庄车站下车时,也已是晚上了。”

  老人端坐在沙发上神情专注地与我们述说着,不时手还比划着,也许,对于初次上战场的张老来说,既有一丝害怕,一丝紧张,也有些上战场的兴奋和激昂。老伴端坐在他身旁,静静的倾听着,仿佛也被老伴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听他讲述自己年轻时的风采。

  “张老,能把上了战场后的情况说说吗?”我停下了手中的笔,插了一句。

  “那时,我是第一次经历这么大的战争场面,刚到那里时,由于地处郊区,到处都是农田,坑坑畦畦,行军极其不方便,等到达指定位置(八字桥附近)时已经是半夜了。战斗是从6号开始打响的,从早上开始,日军的飞机就在上空频繁地低飞扫射,探查情况,我们部队为了避免暴露,过早地被敌军探查到部队的实力,没有过多地开炮还击,大家都憋着一口气,等待着时机给敌人以迎头痛击。到了中午,战斗才逐渐激烈起来,飞机在上空投弹轰炸的同时,敌炮也开始了猛烈的射击,一时间,火光冲天,硝烟迷漫。刚开始时,我们的很多官兵们还都带扎上了有“敢死”字样的袖章,想在战场上多多奋勇杀敌,哪怕牺牲了,也算了为国尽忠了。”

  说着说着,张永龄老人比划着当时扎袖章的肩膀,越说越激动。

  “可由于日军的武器装备远超于我们,日军的飞机坦克大炮陆续投入了战场,他们的步兵在这些优势装备的掩护下,逐步收缩我军的防线,战斗达到了白热化。到了当天晚上,日军的飞机停止轰炸了,我们也开始调整了战线,把在白天光荣负伤的战士们撤至后方卫生所医治,看着那些前几天还生龙活虎,有说有笑的亲密战友打了这么一场恶仗,就牺牲在日军的飞机大炮下,悲痛的同时,更增添了一份誓死奋战的决心,坚决要把他们日本鬼子赶回老家去。”

  张永龄老人说到这,停顿了一下,轻啜了口茶水,平息了一下内心的激动,目光看着茶杯良久,双手握着杯子轻轻摩搓着,不言一语,似乎还沉浸在当时那种气氛中。我也停下了手中的笔,静静地回味着老人话语。一时间,只听到电扇带来的呼呼凉风和窗外传来的喧闹的城市噪音。

  “我们与敌人血战了4天,每个白天都是一场艰苦的抗击战,你来我往,反复争夺,斯杀拼搏,以信念,以决心,咬着牙根,顶过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的轰击,但哪怕就是如此,我们战士们仍然是士气高昂,每一次的轰炸,我们都进行了有力的还击。战斗一直持续到了9日下午5点,接到了上面下达的撤退命令,我们才中止了战斗,开始撤退。这短短的4天,虽然有效地延缓了日军的攻势,但自己也是伤亡惨重,大约有2000多弟兄都从此长眠于此。”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抗战英雄张永龄安息,英雄气概长存


    写信时间:2012/08/15 00: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