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昌-著作
他不惜岁暮年深,先后撰写出《冀东人民抗日武装大暴动》、《冀察热辽部队推进东北配合苏军作战回忆录》、《惨绝人寰的长城线千里“无人区”》等10多篇文章和参与组织领导编写《冀热辽抗日斗争文献回忆录》等书,近200万字,载于各级报刊和出版社发行。他组织力量先后写出《关于治理政治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几点补充意见》、《解决农业问题刻不容缓》、《关于视察辽西热河老区的报告》等,给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指导经济建设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他不惜岁暮年深,先后撰写出《冀东人民抗日武装大暴动》、《冀察热辽部队推进东北配合苏军作战回忆录》、《惨绝人寰的长城线千里“无人区”》等10多篇文章和参与组织领导编写《冀热辽抗日斗争文献回忆录》等书,近200万字,载于各级报刊和出版社发行。他组织力量先后写出《关于治理政治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几点补充意见》、《解决农业问题刻不容缓》、《关于视察辽西热河老区的报告》等,给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指导经济建设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沉沦的抗日英雄:险成共和国开国将军的汉奸_历史频道_凤凰网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detail_2012_03/18/13272498_3.shtml 而外部因素,也是单德贵最终投敌的一个极为重要原因。 首先,当时的冀东党组织和军队,存在着严重的不团结和极“左”问题,对单德贵的处理,确实有欠合理和公正。1940年4月10日,中共北方局书记彭真同志在北方局会议上曾严厉指出,冀东“地方党与正规军不和,正规军党与地方军党不和,双方在狭隘心胸指使下,整个冀东的抗日战争和冀中平原的抗日战争战果相差远了,光党政干部在内耗中的损失就超乎寻常。”由此可见,冀东党和军区在团结和对待外来干部的使用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甚至在抗战胜利后,冀东部队进军东北,参加东北解放战争中,也有明显的表现。
再见吧,伟大英雄们,冀东的历史不会忘记你们功绩,你们的儿女也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
爸爸还见到过李运昌、包森、曾克林、高敬之等人,可惜爸爸2011年1月29日病故了,享年91岁
爷爷当时有6驮子修理工具,以爷爷和爸爸李志忠为基础在卢龙柳河东山创建枪炮修理厂,日本45年投降后,爸爸代表冀东十二团去东北接收,当时以最快时间到达沈阳兵工厂,爸爸骑着毛驴去沈阳的,当时国民党也在接受日本投降的军用物资,谁先到谁接受,到达后拉了不少枪炮。(爸爸口述的)
绝对是老前辈了,伟大光荣,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爸爸李志忠(李荣喜)是43年4月入伍,河北省卢龙冀东十二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