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毓泰-光谱研究
饶毓泰在普林斯顿大学师从康普顿教授研究气体导电过程,对低压汞弧的激发电压远小于汞的电离电势以及电弧的维持电压又远小于激发电压这一现象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获得了理论与实验相一致的明确结论。在20世纪20年代初,气体导电在国际上属于前沿性研究领域,他的研究工作对这个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9年到1932年间,他在莱比锡大学波茨坦天文物理实验室,研究Rb和Cs原子光谱线的倒斯塔克效应时,观察到这2个元素主线系谱线的分裂和红移。20年代至30年代,正是对原子倒斯塔克效应进行深入研究的时期,用微扰理论处理和计算倒斯塔克效应是量子力学的重要应用之一,他的这项工作丰富了这个领域的实验数据,因此是很有意义的。
1944年饶毓泰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分子红外光谱的实验研究,曾与尼尔森合作研究了C12O216和C13O216分子的振-转光谱,采用分辨率达0.07cm-1的棱镜-光栅分光光度计,把含不同碳同位素的两种CO2分子的ω3转动谱带同时清楚地记录下来。获得这一成果是很不容易的,这为研究含同位素的气体分子的振-转光谱提供了新的方法。他还用红外小阶梯光栅研究了丁二烯的吸收谱带。以上的研究成果均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