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一加爱心社服务对象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21878519
本馆由[ 一加爱心社 ]创建于2013年11月22日

爷爷-不要让我们哭着眼睛说再见,好吗

发布时间:2013-11-24 12:45:14      发布人: 一加爱心社

——爷爷,
                 不要让我们哭着眼睛说再见,好吗

李坤林,男,83岁

家住常州新市路运河旁平房

2007年10月20日,哮喘发作,送往德安慈善医院诊治

诊断:肺部感染

      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期)

      肺气肿

      肺源性心脏病

 

薄薄一纸诊断,掂量起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看着双鼻插着输氧管,躺在病床气息凝重的你,那一刻,我呼吸的空气都不再流动。你从被子下慢慢伸出扎着针管输液的手,我将它轻轻抬起。无力的手?强劲的手?!我不知道它握有多大力量,我只感觉到酸楚:李爷爷,我来看你了!

上一次你生日陪在你身边的时候,你还能好好说出话,慢慢走动的,现在怎么这么羸弱无助……你上次说在报纸上看到(李爷爷每天都要读报,从低保金中拿出钱每周订一份报纸),淹城已经进来了一批动物。我说是塑料的大长颈鹿吧,你很认真地说是真的动物,有狮子、猴子……你有着小孩般的童心。当时答应过你,如果你身体情况允许的话,我门周末去淹城看狮子、猴子。现在,我只能抽出时间来医院坐你病床前给你读报纸听了。我的声音你能听清楚吗,我担心哪天我会连给你读一份报纸这个机会都失去不再有……

两年前我走进你低矮窄小的平房,带着我对你的孙女般的亲近(我没见过自己的爷爷奶奶,他们过早地离去了),所以,当我第一次叫你“ 李爷爷”的时候,我感觉这个与我不同姓氏却有着相同期待的老人,给了我那份我不曾感受过的隔代温情。

 

李爷爷和我之间,跨越了鸿旷的时空沟壑。我来自湖南,在江苏工业学院即将完成本科学业。他一直独自一人生活在常州,今年的十月四日我陪他度过他的八十三岁生日。半个中国地域的距离,半个世纪沧桑历史的年轮。就在两年时间定期不定期的一百多个日子里(我每周二定期志愿去照顾李爷爷的生活),牵系起这份“血浓于水”般的亲情。

这是个清贫的老人。打开钱袋,或许找不出什么积蓄;翻出口袋,或许掏不出几个硬币;而阅读他的人生,或许那里有太多无常,但他始终把爱当作宝藏。他心存感激,容易知足,总在用自己微薄的所剩所能替别人着想。这样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从不自怨自艾,从不自怜自弃。生活给了他什么,他就接受什么。他不祈求,不奢求,返还给生活最宝贵无价的感恩之心!

我总在想,当我面对这个道道皱纹纵横的老人的脸庞时,我会反思我稚嫩的人生,年轻的生命,浮躁的心态……我的心在他面前宁静了,平和了。

老人是禅。贫困孤苦的老人拥有一本生活交给他们的真经,那是爱的信念,生活的真谛:

爷爷生活简朴,两间居室加起来不足一百平米。“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李爷爷最贴切的生活折射,没有起眼的家具,几件简单的家用电器:电视是志愿者从家里捐赠出来的黑白电视;电扇是挂床头的小叶片吊扇;电饭煲是一个最多够煮三个人口粮的旧锅,没有了其它电器。


节俭的李爷爷家里总是尽量收拾得干干净净,生活井井有条。每个塑料袋都不浪费,每一页纸片都齐齐整整地收藏好。清淡的饮食通常只需一点点菜蔬,咸菜,泡饭甚至一袋方便面。他活到现在,八十三岁,前不久依然精神矍铄,聪敏善思……

我常常会疑惑,人的一生是不是很多东西都是多余的,生活需要的并不多,也许,就这样“一瓢饮,一箪食”,足矣。

现在他病重,生命脆弱。我知道爷爷自己作为他的生命,他宁愿自己忍受痛苦折磨,他不愿我们为他再去做出努力。可是爷爷,“我们爱你”,一直没开口对你说过这句世间最深情的话。保重身体,等我们大家为你筹集药费,不要让我们哭着眼睛说再见,好吗……

 

 

摘自一加爱心社志愿者徐远华的日记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