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适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32573
本馆由[ p6dyt ]创建于2009年12月15日

金石学家洪适

发布时间:2010-03-08 09:06:44      发布人: p6dyt

    一、能行家事忠义报

    洪适( 1117— 1184)原名造,后更名适,字景伯,又字温伯、景温,号盘州,洪皓长子。因晚年居住老家鄱阳盘州,故又号盘州老人。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洪适年幼敏捷聪明,且记忆力和领悟力很强,一天可以背诵三千言。其父洪皓出使朔方时,洪适只有十三岁,虽然年龄小,但能任家事。后因父亲洪皓出使恩,补修职郎,调严州录事参军。绍兴十二年( 1142),与弟弟洪遵同中博学宏词科。由此而获得高宗的赞赏,高宗说:“父在远方,子能自立,此忠义报也,宜升擢。”遂除敕命所删定官,改秘书正字。后三年,弟弟洪迈亦中是选,由是三洪名满天下。绍兴十三年( 1143),因洪皓杵秦桧出为饶州通判,洪适亦出为台州通判。后洪皓谪英州,洪适亦免官,往来于英州侍奉父亲。绍兴二十七年( 1157),知荆门军,历知徽州,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孝宗即位后,迁司农少卿,除中书舍人,为贺生辰使金。 洪适在任徽州知府时,对当时徽州传统的文房四宝工艺品的生产十分重视,并加以扶持推广。绍兴三十年 (1160年 ),他在州城建了一个类似今天展览馆的建筑,专门陈列徽地生产的笔、墨、纸、砚产品,同时又将专门介绍笔、墨、纸、砚历史和发展情况的《文房四谱》 (北京苏易简著 ),书于展室四壁,取室名为“四宝堂”,使得“文房四宝”一词正式流传于世。绍兴末年,知徽州洪适在《户部乞免发见钱札子》中说:“小郡在山谷之间,无积镪之家,富商大贾足迹不到,货泉之流通于鄘肆者甚少,民间皆是出会子往来兑使”。这会子是一种民间的纸币。乾道元年( 1165)迁翰林学士兼中书舍人,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因政绩突出,能力超众,屡屡升迁,官至当朝右相。洪适自中书舍人,半年时间升迁四次,骤登右相,引起朝廷大臣议论、不满和嫉妒。洪适自己亦无所建白,不安于位,至乾道二年( 1166)春季,以霪雨引咎乞休。乾道二年,提举太平兴国宫,寻起知绍兴府,未几再奉祠。期间,他坚决与卖国贼秦桧斗争。秦桧死后,他在消除余党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洪适 为官清廉爱民,了解百姓疾苦,对减轻人民负担的问题十分关心,经常上奏朝廷要求减免百姓赋税, 敢于革除弊政,力主收复中原。做宰相后,着力修复农政,增强国力,但因南 宋君主软弱,官声腐败,洪适深感无力回天, 48岁时愤然辞官归隐。闲居十六年, 以著述吟咏自娱。

    二、以文学闻望

    洪适诗文论著甚多,留下了很多名篇,四方传诵。故《宋史》评价说:“适以文学闻望”。今有《盘州文集》八十卷,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存词《盘州乐章》一卷,《隶释》二十卷,《隶续》二十一卷。辑《唐登科记》十五卷,《五代登科记》一卷,《宋登科记》二十一卷(均已佚)。其中《盘洲集》影响甚大,而《渔家傲引》是《盘洲集》的代表作。词前有小序。对渔父生 活加以概述。接着用同一词牌写了十二首词,如数家珍一样从一月唱到十二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归隐后的生活:他泛舟船上,与眠鸥浴雁为友;他常把渔钱买酒,酒醒后则拈笛咏唱,畅抒情怀;“细雨斜风浑不避,青笠底,三三两两鸣 桹起”。渔父们的生活是何等和谐、恬静!他们不避纲雨斜风,认定这是捕鱼的好时机。只见青青的斗笠下人头攒动,一声吆喝,拍着船板,他们就三三两两出发了。“半夜系船桥比岸,三杯睡着无人唤。睡觉只疑桥不见,风已变,缆绳吹断船头转。”这是何等逍遥自在、无拘无束!诙谐的情趣,空灵的意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何等的和谐!这充分反映了其在文学上很有底蕴。事实上,洪适的 文学创作非常灵活,,取材广泛,大都来源于生活。如 洪适 致仕后,退而回乡,在县城北郭购地筑屋,并称之为盘洲,他自己也自号盘洲老人,盘洲老人从小随父宦游,长大后又四处为宫,发现本县珠湖产的银鱼非常独特,于是欣然命笔,写下一赋,名之为《银条鱼赋》。 其诗文论著甚多,并得到时人及后人的认可。

    三、开金石最善体例

    洪适 主要传世著作有《隶释》、《隶韵》、《砚说》、《壶邮》、《盘州文集》等。其中前四部是研究金石和训诂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也是他作为金石大家对后世金石研究的一大贡献。 他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宋代金石学三大家。在他的金石著作中,《隶释》先依碑释文,著录全文,后附跋尾,具载论证,开了金石学最善之体例,对后世影响甚大。洪适喜爱临摹汉隶,自壮及老收藏汉碑,积三十年所得,约一百数十篇,虽然不及赵明诚收藏得多,但那时新出的三十余碑,赵明诚亦未见过,因而集以成书。内容上起东汉光武帝建武,下至魏明帝黄初、青龙年间,而以晋刻《张平子碑》殿后,前后包括二百余年,书名《隶释》。按洪迈自己的说法是“译其文,又述其所以然,为二十七卷,曰《隶释》。”余嘉锡解释洪迈之言说:“译其文者,谓所隶碑文也;述其所以然者,谓题跋也;译之为言,犹变易之易,录汉碑文而谓之译,则变易其文字,以楷书释汉隶矣。”洪适之书将汉代(兼有少量魏晋)隶书碑碣(兼有少量砖、铜器)文字逐篇以楷书加以著录,并附跋语,对碑文史实给以考证解释,故名为《隶释》。此前欧阳修《集古录》和赵明诚《金石录》仅收有金石文之目录及跋尾,收录金石文字则始于此书。洪适的金石著作还有《隶续》留存至今,但已残缺,唯有此书独为完善。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