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冷的妈妈
每当步入4月,总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悲伤涌上心头,因为我想怕冷的妈妈了……
在我的印象中,妈妈总是怕冷的。在重庆生活的时候,冬天没有暖气,因而每当寒冬来临,妈妈总是要穿很厚的衣服,盖很厚的被子。即便如此,还时不时听到她那冷得发抖的“阿-得得得得……”的声音。知道妈妈怕冷的弱点,不经世事的我和弟弟就经常模仿着妈妈“阿-得得得得……”的声音,多少有些嘲笑的意味。后来,有一次听爸爸述说“家史”,才揭开了妈妈怕冷的秘密,原来妈妈之所以如此怕冷,全是因为在生我和弟弟的时候难产而落下的病根。自打那以后,我和弟弟就再也没有模仿那声音的念头了。
正因为妈妈怕冷,她就特别喜欢温暖的地方。重庆夏天似“火炉”,冬天又成“雾都”,离气候宜人实在有太大的差距。正是由于这个原因,30年前,当“孔雀东南飞”的我来只身来到厦门工作时,妈妈就第一个跟过来了,按她的说法,她喜欢厦门长长的温暖。屈指算来,妈妈前前后后在厦门生活的时间并不算短,但在我的眼中,却依然是太过匆匆了。妈妈是2010年4月在厦门去世的,凶残的病魔无情地夺走了她的生命,让她无法再多享受一会儿厦门的温暖。
妈妈怕冷,促使她养成了爱织毛衣的习惯。因为怕冷,作为贤妻良母的她也就特别担心爸爸,还有我和弟弟受凉挨冻。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候的生活条件相对还比较艰苦,家里买不起更多的厚衣物,织毛衣便成为许多家庭中最为经济节省的御寒方式。听妈妈自己说,刚和爸爸结婚时她是不会织毛衣的,可为生活所迫,后来不得已开始学织毛衣,织得多了,渐渐也就成为了“熟练工”。我一直认为,两三根竹签、几团毛线,在手与指的来回灵巧穿梭间便可编织出一件件精美的毛衣,实在是一件十分神奇的事。而令我更感佩服的是,织毛衣完全是可以一心二用的,无论是聊天还是开会,你说你的,我织我的,两不耽误。妈妈就是这样织毛衣的,为爸爸,还有我和弟弟织了不少,有毛衣、毛裤、毛背心,甚至还有毛手套,可惜的是,妈妈织的这些衣物现在都没有保留下来,依稀地就只存在于我的记忆中,还有泛黄的照片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