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希林在捷克斯洛伐克
列车到达布拉格车站时,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副部长、布拉格市市长、首都卫戍司令等100余人在车站热烈迎候谭希林一行。车站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国两国国旗和毛泽东主席、哥特瓦尔德总统的画像。谭希林一下火车,捷外交部副部长等就迎上前去。谭希林与他们一一握手、拥抱,互致问候。欢迎群众热情洋溢,欢迎口号不绝于耳,一男一女两名少先队员上前向谭希林夫妇献花。简短的欢迎仪式结束以后,中国使馆全体人员乘专车前往使馆办公住址。指挥车在前面开道,两边有摩托车护卫。谭希林乘坐的专车上悬挂着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中国大使馆临时馆址就设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前王宫。9月14日上午,捷外交部交际司司长带着一个由四辆车组成的小型车队来中国使馆接谭希林去总统府呈递国书。到了总统府门口,总统府秘书长上前迎接,乐队奏中捷两国国歌。谭希林在检阅仪仗队后,进入总统办公室,向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克利门特·哥特瓦尔德呈递国书并致颂词。谭希林在颂词中突出强调了发展中捷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意义,并保证在任期内将尽一切力量致力于发展与巩固中国人民和伟大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民之间的兄弟关系。
哥特瓦尔德总统的答词热情洋溢,他衷心欢迎谭大使莅临布拉格,希望谭大使在异国他乡也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并保证给予“忠诚的和全心全意的协助”。
谭希林还向哥特瓦尔德总统转达了毛泽东主席对他的问候,并感谢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接待。哥特瓦尔德总统也问候了毛泽东主席,赞扬捷中两国建交的重大意义,并对今后两国友好合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最后双方合影留念。
谭希林到任不久,适逢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大使馆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举办国庆招待会。但是,由于使馆刚搬进新址,环境新、经验少、语言不通、时间仓促,各方面都很困难。为此,谭希林大使首先召开党委会,让大家群策群力,动脑筋想办法,制定工作方案,搞好分工协作。接着,认真抓落实,发挥使馆全体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他自己更是认真细致,大到邀请嘉宾的名单审定,小到餐具杯盘的摆放,都要亲自过目,亲自查看。晚上休息时,还与夫人吴文彬商量招待会的细节问题。吴文彬笑着说:“看来你在出国前培训班的学习没有白学,都用上了。”谭希林也笑着回答:“是啊,跟小孩子学走路一样,一步一步来,总是有收获的。你的进步也不小嘛。当初把你们叫夫人,你还觉得特别不习惯,甚至认为是资产阶级的那一套,现在,不也开始适应了。”
经过大使馆全体同志的一致努力,短短几天时间内,便布置好了国庆招待会会场,也完成了相关准备事宜。9月30日,谭希林主持了我国驻捷使馆建馆后的第一个国庆招待会。这也是首次举办的大型对外活动,受到各方好评与称赞。
在建馆工作基本告一段落后,谭希林除了出席一般外交礼仪活动外,便开始着手抓驻在国的情况调研。他把了解、学习和研究驻在国的情况作为使馆工作的首要任务,首先组织翻译力量,成立资料组,从组织上给调研工作以保证。之后,每年制定计划,提出调查研究工作的重点和专题。并一再向大家说明,宴会、参观、送往迎来等社交活动,不是简单的外交应酬,要通过这些活动去认识人物、熟悉情况、联络感情、宣传自己。
当时,在东欧国家中,捷克斯洛伐克和民主德国是两个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为了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同时也为了满足捷克斯洛伐克对工矿原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的需要,谭希林亲自率领部分同志,历时三周,对摩拉维亚、斯洛伐克、西捷克等地区进行实地考查、参观,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参观了俄斯特拉发城最老也是最大的维可维采钢铁厂、占欧洲第二位的捷最大的斯沃保达焦煤厂、具有百年历史的斯柯达工厂和新建的哥特瓦尔德冶金联合厂等21家工厂、3个农业合作社以及2家国营农场。通过参观访问,他们了解到了捷工农业生产的一些实际情况,增加了感性知识,也广泛接触了捷人民,增进了友谊。
谭希林克服缺乏外交工作经验、参加外事活动不习惯、语言不通等困难,积极开展对外活动。成为第一个任期4年届满的大使,谭希林奉调回国,被授予中将军衔。
谭希林上任后,牢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嘱托,忠诚执行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致力友好工作的开展,将团结、友好、合作的精神贯彻到各项具体业务中去。既传达了我国的方针、政策和意图,又深入了解到对方的一些愿望和要求,从而在两国间建立了相互之间的深厚情谊。
捷克斯洛伐克主要由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兄弟民族组成。为了体现对这两个民族的充分尊重,谭希林先后对布拉格和布拉迪斯拉发两个中心城市进行访问,受到当地党政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和友好接待。在访问活动中,谭希林注意强调捷、斯两个兄弟民族团结合作、携手共建社会主义的成就,还注意突出克利门特·哥特瓦尔德为首的捷共中央委员会,突出捷共团结一切进步力量结成广泛的民族阵线,领导反法西斯的斗争和斯洛伐克人民群众开展反战示威活动、举行反法西斯统治的民族起义等辉煌篇章。对此,两个民族的地方领导人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赏。同时,他们也对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光荣斗争和中国人民坚持持久的抗日战争表示无比的钦佩,对谭希林大使的革命经历表示敬佩。他们还请谭希林大使参观了斯洛伐克人民举行起义斗争的中心城市班斯卡、比斯特里察,谭希林一行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当年的起义指挥部、堡垒工事和纪念馆,再次对捷克和斯洛伐克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民族革命精神表示敬意。通过相互交流,双方的友谊变得更加深厚。
在谭希林任职的4年内,中捷两国关系、两国人民的友谊有了很大发展。政治上互相支持、配合,高层领导互访增多,经济上贸易额逐年递增,科学技术合作愈来愈密切,文化交流也更为丰富、广泛。谭希林上任伊始的1950年,我国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第一个双边贸易协定。1950年12月,捷文化代表团访华,揭开了中捷两国文化交流的序幕。1952年5月,中捷签署了第一个双边文化合作协定和第一个科技合作协定。中捷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也始于谭希林担任大使期间,双方互派了大量留学生。作为一名战将,谭希林非常关心大使馆武官处的工作,不断推动中捷两国军队之间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积极主张应相互学习彼此的长处和优点。
在谭希林担任大使期间,中捷双方共签订了文化合作、科学与技术合作、邮政、电讯、广播等6个协定。我国派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工会等二十几个代表团访捷。捷方也派了十几个各种性质的代表团访华。还互相举办了各种展览会、电影周。中国电影《白毛女》、捷电影《好兵帅克》分别博得了两国无数观众的好评。中国的100多种书籍被译成捷文,发行量近百万册,屈原、鲁迅等人的作品在捷克广为流传。同样,捷克民族英雄尤利乌斯·伏契克的形象也成了中国青年的学习榜样,他在狱中的不朽之作《绞刑架下的报告》成为中国青年喜爱的读物。
1953年3月14日,捷总统克利门特·哥特瓦尔德不幸逝世,谭希林大使又奉国内指示率全体外交官到捷外交部吊唁。奉中共中央之命,周恩来率代表团赴捷参加哥特瓦尔德的葬礼。谭希林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提前为代表团的到来进行了细致的准备工作。
在为哥特瓦尔德总统治丧期间,谭希林参加了中国代表团的所有活动。中国人民的巨大支持,使沉浸在悲痛中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深为感动。
1954年10月17日,谭希林大使任期届满,奉调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