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民永忆赵一曼
赵一曼借口学绣花,在白布上描上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鸳鸯戏水图样。白天反锁上门,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绣花”。晚上,等家人睡下了继续阅读。半年过去了,一朵荷花还没绣完。经郑佑之的引导和启迪,赵一曼的思想有了质的飞跃。1923年,郑佑之与团员何必辉介绍赵一曼加入青年团。
赵一曼要到宜宾城里读书,遭到兄长的反对。她气愤地投书大姐夫:“我们女子受专制礼教之压迫,做私有财产社会之奴隶,受了几千年不平等、不人道的待遇……我感觉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极想挺身起来,实行解放,自去读书……”郑佑之将文稿分别寄到上海和天津。1924年8月6日,向警予主编的上海《妇女周报》第49期“言论”栏目刊登。几乎同时,由邓颖超、李峙山主编的天津《女星》第51期,也以《在家长式的兄嫂生活下的李一超女士求援》为题发表。赵一曼读到各地的声援信,备受鼓舞,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她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国妇女的命运连结在一起。走出家门同农家妇女拉家常、干家务,更深刻地了解和同情妇女忍受的各种遭遇。赵一曼积极在妇女中宣传女子参政的意义和做法,深受妇女们的支持和信赖。为提高广大妇女的文化,赵一曼等在白花场办起女子学校。“妇女解放同盟会”和女校的出现,如洪水般撞击着地方封建势力。地方封建势力收买流氓闯进教室殴打妇女。“妇女解放同盟会”团结广大妇女与之坚决斗争,并得到宜宾、成都、重庆等地进步团体的声援和鼓励。
1926年春节后,赵一曼在大姐夫郑佑之、二姐李坤杰的帮助下,来到宜宾城,考进了宜宾女中。在一次题为《“不如归去”与“炒米糖开水”的呼叫声谁更凄惨》的作文中,她写道:“春天来了,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不停地叫着。听起来不免有些令人难过,催人泪下……‘炒米糖开水’是小贩的叫卖声,这种声音并不像‘不如归去’的叫声那样打动诗人的心扉。但我却认为‘炒米糖开水’叫卖声更凄惨,更令人同情。贫苦的人民,被压在社会底层,苦难深重,挣扎在饥饿和死亡线上。他们为了求生存,被迫做小贩沿街叫卖。这种叫卖声,深夜传来,扣人心弦,每每听之而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这种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必须改造它,这是责无旁贷的……”国文教师称赞赵一曼的文章思想性强,是宜宾女中少见的优秀范文。1926年2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宜宾地方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赵一曼当选团地委候补委员。3月初,中共宜宾特支建立,赵一曼转为中共党员。
赵一曼以深刻的思想,改造社会的大胆主张赢得老师的好评和同学们的敬佩。她的前卫不仅表现在具有先锋的思想,而且产生巨大的颠覆之力。
1926年6月上旬的一天,装满英国亚细亚牌煤油的英轮驶抵宜宾港,宜宾各界群众团体掀起抵制“仇货”的爱国运动。赵一曼根据党团组织的指示,率女中同学奔赴金沙江、岷江汇合处的码头,同各校学生、各群众团体、各界民众一道阻止油轮进港。倾盆的暴雨,湿透了她们的衣衫,但她们没有一个人退缩,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口号。油轮继续靠上码头。赵一曼带领学生和群众拿起石块、砖头,飞蝗般地向油轮掷去。他们向搬运工人进行宣传,鼓励了工人们的爱国热情,并同工人们冲上轮船,把油桶扔进江中。城防司令部派出士兵进行阻拦。赵一曼挺身与带队的军官讲道理,“你们也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帮助帝国主义打自己人?”面对愤怒的学生,士兵们动了恻隐之心。相继,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各团体提请广州国民政府严惩镇压爱国运动的首恶分子。斗争持续20多天后,当局被迫释放了被关押的师生代表、奸商被迫将煤油7折拍卖,保证以后不再贩运“仇货”。赵一曼在反帝斗争的暴风雨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
二
1927年春,赵一曼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入校后,赵一曼被编入政治大队女生队第一区队。开学典礼仪式上,赵一曼和同学们认真听取了宋庆龄的讲演,从心底敬佩宋庆龄溢于言表的忧民之心、爱国之情,表示要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刻苦学习,把革命进行到底。在紧张而有序的生活中,赵一曼上课、出操、站岗、放哨、打扫卫生、街头宣传,文化学习刻苦认真,军事训练严格要求,与罗瑞卿同为军校政治部宣传组成员。
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将军校生改编为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军校生提前结业。女生大队中的党团员留队,其余不愿者遣资回家。经党组织分配,她随张发奎部队赴九江。途中,她因旧病复发,隐蔽在老乡家治疗。当南昌起义枪声震响的时候,赵一曼正乘船秘密转往上海。
1927年9月,按照党中央安排,赵一曼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途中,10人编为一组。赵一曼所在小组的组长名叫陈达邦,中共党员、黄埔军校第六期学生。他见赵一曼身体瘦弱,还晕船呕吐,一边安慰鼓励她,一边给她讲故事分散痛苦。到学校后,赵一曼被编入相当中学水平的第六班,学生证号码为807号。赵一曼给自己起了个苏联姑娘的名字,叫科斯玛秋娃。陈达邦比赵一曼大5岁,革命经历比较长,文化水平也比较高。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和散步,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和信赖。4月,经党组织批准,赵一曼与陈达邦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婚礼。由于赵一曼学习过于劳累,原有的肺病又复发加重,同时又有身孕在身。但国内革命形势迅速发展,非常需要干部,特别是妇女干部。组织上决定让她提前回国。赵一曼坚决地服从了组织的决定。陈达邦依依不舍,含泪为赵一曼打点行装。他拿出他们结婚时的金戒指和手表,“你带着,作纪念吧,也许在困难的时候可能会有帮助……”。
历尽艰辛,赵一曼于1928年11月回到上海。适逢党中央准备在湖北宜昌建立一个交通联络站,沟通四川和大西南与上海党中央的联系。身体条件已十分不好的赵一曼硬是主动要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赵一曼在宜昌一条狭窄、闹杂的街上租下一间木板屋,开始了新的工作。两个月过去,工作上比较顺利。春节临近,房东老太太看赵一曼肚子一天比一天大,知道她快要临产了,就推搡着催促她马上搬家。正值寒冬时节,赵一曼艰难地徘徊在租下的木板屋门前。邻居一位好心肠的搬运工人见状,和妻子商量把赵一曼接到了家里。就在这天晚上,1929年1月21日,赵一曼生下一个男孩。因为这一天恰是革命导师列宁逝世5周年纪念日,孩子又是孕育在列宁的故乡,赵一曼原名又叫李淑宁。因此,她给孩子取乳名叫“宁儿”。
赵一曼生产后一直住在工人家里,工人师傅的妻子对她照顾无微不至,孩子也长得很好。为减轻工人家庭经济困难,她忍痛将金戒指交给大嫂卖了钱。可这件事引起特务的怀疑:一个穷苦的女人哪来的金戒指?于是准备抓捕。赵一曼得到消息后,拖着虚弱的身子,抱着未满月的婴儿离开宜昌,乘上去上海的客轮。到上海后向党组织汇报了情况,安排留在中央机关工作。9月,党组织派赵一曼与一王姓的男同志去南昌江西省委工作,他们假扮夫妻掩护,工作了4个多月。一个风雪交加的深夜,得到情报,“有叛徒出卖,省委机关遭到破坏”。赵一曼没有犹豫,抱紧宁儿匆忙离开机关,迅速回上海向党中央报告情况。不久,赵一曼在上海见到陈达邦的堂妹、任弼时同志的夫人陈琮英,商定把孩子送到在武汉的陈达邦哥哥陈岳云家里抚养。1930年4月,赵一曼抱着宁儿来到照相馆,笑对镜头,留下了珍贵传世的母子合影的照片。
三
“九一八”事变后,党中央派赵一曼到哈尔滨从事抗日斗争。日本占领哈尔滨后,成立了哈尔滨交通株式会社,派日本人充当电车厂的“太上皇”。哈尔滨党组织、工会组织加强了对电车工人运动的领导工作。老曹、冯仲云、赵一曼等人都深入工人群众中,发展党团组织和工会会员。为便于掩护,省委决定她和满州省总工会书记老曹同志假扮夫妻,组成“家庭”。白天,赵一曼以家庭主妇模样买菜、购物、做饭、洗菜,打扫卫生……老曹外出做工。晚上,赵一曼和老曹不顾一天的奔波、劳累,紧闭门窗,全身心地投入撰写宣传品、刻印文件、整理资料和汇总要向上级党组织汇报的情况……
赵一曼通过党内交通员结识了时任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编辑、年轻的共产党员方未艾,利用《国际协报》副刊这块阵地宣传革命、团结进步人士、报道哈尔滨人民反满抗日的消息。赵一曼等人撰写的反满抗日文章在副刊上发表,指导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反满抗日斗争。为了启发工人、妇女觉悟,她不时创作一些文艺作品在地下刊物上发表。她在一首《滨江述怀》的诗中抒发了坚定的抗日意志:
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诗中语意慷慨,气势如虹,焕发出炙热如火的爱国主义激情,给广大读者以鼓舞和激励。
1933年4月的一个傍晚,伪宪兵王文昌身着便衣乘坐电车非但不买票,还动手殴打售票员张鸿渔。当车行到道外景阳街口时,伪宪兵王文昌将张鸿渔拉到宪兵队进行了毒打。电车工人对此极为愤慨。市总工会老曹、赵一曼得知这一消息后,连夜赶到电车厂,成立以党、团员为骨干的罢工委员会,指导电业局党支部领导工人举行大罢工。赵一曼和工人们一起散发标语,刻印《告哈尔滨市民书》。电车工人的大罢工得到哈尔滨各行业工人的拥护。“三十六棚”铁路工人还纷纷捐款声援电车工人。罢工斗争坚持了两天,日伪当局不得不答复同意工人们的罢工条件。罢工斗争的胜利鼓舞了哈尔滨和东北人民反满抗日的斗志,在中国工运史上有其重要历史地位。罢工的消息见报后影响很大,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斗争》连续发表文章,介绍哈尔滨工人运动的情况,总结论述斗争经验教训。共产国际杂志也刊载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斗争的报道。
哈尔滨工人、市民的反满抗日情绪十分高涨,罢工罢市此伏彼起。赵一曼领导工人把反满抗日标语用油漆写在高高的纪念塔上;把反满抗日宣传品摆到日伪机关的办公桌……搅得敌人惶惶不可终日。日伪当局认定大罢工一定有人做指挥和领导,便派出大批特务警察进行侦查,想尽办法破坏党的组织。1934年2月26日,因叛徒告密,总工会书记老曹等多人被捕,哈尔滨党团组织受到严重破坏。老曹被捕不久牺牲在狱中。
赵一曼从海伦巡视回来后,其处境十分危险,党组织决定她转移到外地工作。中共满洲省委组织部长何成湘找赵一曼谈话,鉴于她的身体状况,计划安排她到另外一个城市工作。然而,赵一曼坚定地表示要到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抗日游击区去搞军事工作。她说,我学过军事,到那里有我的用武之地。满洲省委研究决定,派赵一曼到珠河县(今尚志市)抗日根据地开展工作。
四
1934年7月赵一曼来到珠河,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县委特派员和妇女会负责人。赵一曼深入到群众家中开展工作,给老乡讲抗日救国道理。她组织妇女做军衣、军鞋支援前线,组织妇女担负起护理伤病员、宣传、递送信件的任务。赵一曼根据当地流行的民间小调,改编成抗日歌曲来教大家唱。《九一八纪念歌》、《革命十二月》、《送郎参军四季歌》等歌曲,以浅显的道理告诉农民为何受苦,控诉日本的侵略罪行,鼓励青年奔赴前线,劝告伪军兄弟哗变倒戈抗日。在她的组织领导下,广大妇女被组织起来,成为重要的抗日力量。
一次,党组织通过内部关系从县城伪军手里买到十几支枪和一批弹药。但由于敌人封锁盘查严密,一时无法运进山里。赵一曼得知后,带着小沙姑娘化妆进城。在城门口,她注意到一辆毛驴车没有经过检查很快出了城门,远远传来一股恶臭味,原来那是进城的掏粪车。在城里取出枪支弹药后,地下党员老贾犯了难,“怎么运出去呢?”赵一曼让老贾弄些油纸、油布,严严实实地包扎好枪支弹药。然后找来一辆掏粪车,把包扎好的枪和子弹置于粪车中,灌上粪水。当粪车走到城门口时,站岗的伪警察捂住鼻子嚷道:“快走,快走!”她们将武器顺利运出了城。战士们无不敬佩赵一曼的机智、勇敢,对赵一曼更加肃然起敬。
不久,赵一曼担任铁道北区区委书记,领导铁道北“红地盘”的抗日斗争。在“红地盘”里建有农民抗日武装,农民自卫队和由青壮年组成的游击连,配合游击队作战。1935年2月,日伪军向哈东游击根据地进行春季“讨伐”。县委决定分两路组织地方武装进行反击,铁道北由赵一曼负责。为了有效保护群众,打击敌人,赵一曼组织自卫队扒铁道、炸桥梁,破坏敌人的交通线。一天,得悉鬼子“讨伐”关门嘴子的情报,赵一曼决定打伏击。她把队伍隐蔽在敌人必经的树林中。耀武扬威的鬼子进入伏击圈后,赵一曼指挥拿快枪的队员先发制人干掉了骑马的指挥官,手持大刀、长矛的自卫队员们猛地出现毫无准备得鬼子面前。被原始武器杀得晕头转向的鬼子兵丢下十几具尸体和许多枪支弹药从原路逃走。9月,珠河中心县委召开会议,对部队进行整编,赵一曼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1师2团政委,战士们亲切地称她“我们的女政委”。
这时,敌人加紧了对抗联的战略围剿。赵一曼与团长王惠同率领二团在转移中被逼困密林中。已是大雪填满山沟的11月,存粮吃完了,战士们靠猎取野兽度日。赵一曼鼓励战士们发挥聪明才智与饥寒作斗争。林海雪原中传出“天大的房,地大的炕,火是生命,林是家乡,野草是食粮……”的歌声。
五
1935年11月15日黎明,500余名日伪军向赵一曼所在的春秋岭左撇子沟驻地围攻。赵一曼和王惠同指挥战士们顽强地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敌众我寡,赵一曼坚定地对王惠同说,“你带领部队和伤员突围,我掩护!”王惠同不同意,“我怎么能让你一个女人留下掩护呢?你带战士突围。”“你是当地人,地形熟,突出去就是胜利。不要再争了,赶快突围!”在赵一曼掩护下,王惠同率队向北冲去。敌人越逼越近。赵一曼左臂一阵剧痛,她咬紧牙关将最后一枚手榴弹投向敌群,滚入雪坑荒草中。赵一曼苏醒过来后,先后与负伤的几位战友会合。几天后,一汉奸发现了他们的足迹,报告给围剿抗联三军二、三团的日军指挥官远间重太郎。敌人包围了他们。赵一曼一边叫杨贵兰销毁文件,一边向敌人还击。战斗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一粒子弹射进了她的左大腿骨,她昏倒在地。赵一曼等人被俘。
伪滨江省公署警务厅特务大野连夜突审。面对敌寇的询问,赵一曼义正词严:“我是中国人,如果你是中国人,对日本目前在珠河县的行动将怎样想呢?我们中国人除了抗战外,难道还有别的出路可以选择吗?”大野认定“赵一曼是以珠河为中心,把3万多名农民组织起来抗日的指挥者”。大野一次次对赵一曼用刑,赵一曼几次昏死过去。
11月27日,大野将赵一曼押解回哈尔滨,关押在伪滨江省公署警务厅地下室。由于伤口化脓溃烂危及生命,敌人幻想得到口供,便把赵一曼送进哈尔滨市立医院住院监视治疗。主治医生张柏岩认真为赵一曼治疗。白俄医生要锯掉赵一曼受伤的大腿。张柏岩提出保守治疗方案,要保住她的腿。经过张柏岩医生三个月的精心治疗,赵一曼的伤势不断好转。敌人把她从大病房转移到单人的第6病房2号室。赵一曼知道敌人不会放过自己,决心一息尚存,就寻求重返抗日前线的机会。
3个警察24小时轮流值勤看守赵一曼。经观察,赵一曼从年轻警察董宪勋的眼神中看到他的善良,通过交谈向他讲述日本鬼子的罪行和抗日道理。董宪勋深受教育,对赵一曼由同情而变为钦佩。17岁的小护士韩勇义经赵一曼启发教育,表示同心协力与赵一曼逃离医院。赵一曼伤势好转,敌人又加紧了轮番审讯,得到的是赵一曼的痛斥。于是他们大施淫威:钢鞭抽、皮鞋踢、烟头烧……。为尽量减少敌人对赵一曼的摧残,董宪勋、韩勇义千方百计地实行保护。赵一曼深知这种保护是有限的,她决定同董宪勋、韩勇义一起逃出虎口。韩勇义毅然卖掉自己的订婚戒指、两件呢子大衣和几件衣服,筹备了经费。董宪勋定制了抬赵一曼的轻便小轿。1936年6月28日晚,大雨滂沱。董宪勋和韩勇义背着赵一曼上了汽车。雷电交加,道路泥泞,来到阿什河边时,石桥被洪水冲断了,董宪勋到屯里请来轿人,抬着赵一曼绕道涉水过了阿什河。29日晨,警务厅得报赵一曼失踪,顿时炸开了锅。下午抓来白俄司机,在酷刑下供出了赵一曼的去向。于是,驾车、骑马的日伪宪兵、特务们开始追踪。很快,敌人的车队、马队逼近了赵一曼。赵一曼沉着地说:“不要慌!大家记住口供,就说是我用钱雇请你们送我走的,一切与你们无关。”赵一曼再次被捕。
1936年8月2日凌晨,一声汽笛嘶鸣,赵一曼被日伪武装军警由哈尔滨押解去珠河。她坚信日本帝国主义注定要失败,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一定会胜利的,决定给儿子留下最后的心声和箴言,希望宁儿更好的成长。赵一曼向押送的宪兵要来纸和笔,饱含深情地写下一个母亲对儿子想说的话。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1936年8月2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临刑前,赵一曼高声唱起了她最喜爱的《红旗歌》:“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敛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红了旗帜。高高举起啊!血红旗帜,誓不战胜终不放手。……”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用罪恶的子弹夺去了赵一曼年仅31岁的生命。
1946年哈尔滨解放不久,松江省和哈尔滨市各界20余万人隆重集会,纪念“七七”全国抗战9周年暨庆祝抗战胜利。会上,省政府决定,把哈尔滨市山街改名为一曼街,以此纪念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赵一曼烈士。朱德委员长1961年8月9日作“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宋庆龄副主席题词“赵一曼烈士为抗日坚贞不屈”。郭沫若在纪念和歌颂赵一曼烈士的诗中充满激情地写道,“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以家乡四川巾帼英雄辈出而倍感自豪。
值此赵一曼烈士牺牲70周年,我们深切缅怀她的光辉业绩,学习她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和艰苦奋斗的楷模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