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翊汉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475
本馆由[ 天堂守护]创建于2010年02月07日

薛翊汉其人其画

发布时间:2010-03-04 11:36:43      发布人: 天堂守护
    画家薛翊汉在不久前送来了为迎接澳门回归祖国与版画家张祯麒合作的版画集[沃门风采],我不禁为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精神所感动。最近又把他从艺几十年来的水粉风景写生结集出版,要我为他写篇短文,我欣然答应了,一是与他共事数十年,是多年战友,二是对他的为人和他对艺术的执著与追求孜孜不倦,也算是比较了解,所以、这是义不容辞的事,翻阅翊汉君的画作,把我的思绪带到我们40多年前相处的日子。当年情景,尤历历在目,1955年7月,南海舰队美术组正举办第一期美术学习班,有两位年轻水兵,他们一面虚心学习但又是学习班的小教员,其艺术才华,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这就是薛翊汉和张祯麒,[张祯麒后来转业到黑龙江,成为著名的北大荒版开拓者之一,]翊汉君的成长当然离不开解放军这个大熔炉的锻炼与培养,但和他在艺术的道路上不仅不怕艰辛勇於实践,努力探索精神是分不开的,翊汉君是部队长期培养靠自学成才的画家,首先是他为人谦虚谨慎,严於要求自己,在同行中,他总是不耻下问,主动求教,博取众长,不断充实自己,不仅是对待美术组内的同事或是对待来自地方的画家,他都会抓住机会向别人学习,他还通过与别人合作的方式、在创作实践中学习,在50年代他与张征众同志合作的版画[渔港上的欢呼],[新战士来到海防前哨],[过去的荒岛]获得同行们的好评,受到美术界的关注,通过这样的合作,他积累了创作上的经验,后来创作套色麻胶版画[海上雄鹰]被编入[广东美术作品集]更是引起美术界的瞩目。
    在部队从事美术工作,虽说是专业,但还得要从工作的需要出发,60年代后,翊汉君因工作需要,从美术组的专职美术创作,调去文工团从事午台美术设计,对翊汉君来说,这意味着要重新学习,适应这不同的工作环境,他一方面到国内,军内一流的艺术团体,向专家请教和学习,结合午美设计的特殊要求与条件,在搞好午美设计的同时,坚持绘画创作,他在深入生活、收集素材时,十分重视写生,我们不难看出,在翊汉君的写生中,无论是水彩,水粉的色彩画,或黑白素描,速写,画家笔下的军港、渔材、山寨、水乡、风景或人物,都十分注重典型环境的营造,这是午台美术设计者之所长,这给他的创作带来了强烈的地方特色。我们的先贤和前辈曾多次讲过,艺术创作越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就越具有世界意义,所以不仅有浓厚生活气息而又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这是翊汉君作品的一个特点。
    翊汉君几十年来长期坚持贴近生活,坚持写生,但他并不满足于生活的再现,他深知作为一个画家,很懂得对生活要进行概括与升华,在形式与风格上力求为大众所喜爱与理解,追求真,善,美中能雅俗共赏,他一直坚持在这条道路上探索前进。如版画[美丽富饶的西沙],[渔汛],[哨],[归],[夜西沙],[夜澜]和大量的素描,水粉写生等,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套色版画[夜澜],画面上几艘舢板,疏密有序,只看到灯光的倒影,色彩相映交晖,协调和谐,一种宁静的美使人联想渔港上或者军港上的情景,留给读者一个遐想的天地,构图简练概括,意境深远,其作品得到广大群众和同行们的称赞与认同,从50年代以来,他的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军及全国美展,有些作品,还被选送出国展览并获奖,因而在80年代方被吸改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天道酬勤,翊汉君的努力,在40多年后结出这样的硕果是必然的,现在他已过花甲之年,仍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不断探索,我们预祝他在艺术上取得更大的辉煌。
                         
                                                                                                                 黄树德    于珠江北岸海涛阁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