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画家薛翊汉的艺术特点
艺术源于生活,离开生活的艺术是匮乏的。60年代后,薛翊汉因工作需要,从美术组的专职美术创作,调到文工团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对他来说,这意味着重新学习,适应这不同的工作环境。他一方面到国内、军内一流的艺术团体,向专家请教和学习,结合舞美设计的特殊要求与条件,在搞好舞美设计的同时,坚持绘画创作。他在深入生活、收集素材时,十分重视写生。在薛翊汉的写生中,无论是水彩、水粉的色彩画,或是黑白素描、速写,画家笔下的军港、渔村、山寨、水乡、风景或是人物,都十分注重典型环境的营造,这是舞台美术设计者之所长,这给他的创作带来了强烈的地方特色。这是薛翊汉作品的一个鲜明特点。
对生活的概括与升华
薛翊汉几十年来长期坚持贴近生活,坚持写生,但他并不满足于生活的再现,他深知作为一个画家,要懂得对生活进行概括与升华,在形式与风格上力求为大众所喜爱与理解,追求在真、善、美中能雅俗共赏,他一直坚持在这条道路上探索前进。如版画《美丽富饶的西沙》、《渔讯》、《哨》、《归》、《夜西沙》、《夜澜》和大量的素描、水粉写生等,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套色版画《夜澜》,画面上几艘舢板,疏密有序,只看到灯光的倒影,色彩相映,协调和谐同,一种宁静的美使人联想起渔港或者军港上的情景,留给读者一个遐想的天地,构图简练概括,意境深远,其作品得到广大群众和同行们的称赞与认同。
对版画语言不停地探索
对版画语言的探索,是薛老《澳门风采》的一大特色,版画是以简练、鲜明和对比强烈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而油画则以严谨、深厚和细腻的层次吸引观众。薛翊汉在《澳门风采》的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吸取了油画色调丰富的特点,结合澳门中西建筑的特征,把油画的长处自然地融汇在他的版画色彩之中,既增添了版画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又保持了版画自身的特点和魅力。这种版画语言的探索是建立在对澳门大量写生的基础上,也是建立在对澳门历史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是对中国版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完美结合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