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36063
本馆由[ 花生壳壳]创建于2024年01月31日

怀念路遥

发布时间:2010-03-02 00:49:46      发布人: 花生壳壳
怀念路遥    
  路遥逝世已整整十年了。不久前在全国许多地方,有很多人在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这位将一生交给创作的耕耘者的思念,今天我作为一名普通读者,对于路遥,也有想要说的话。

  我最初知道路遥大约是在1992年他去世不久的一篇悼念文章上。记得那是《星期天报》的头版,整版的文字与醒目的夹烟沉思着的路遥的照片,然而那时尚小的我(约12岁)根本不知道路遥为何人,且何以他的死能如此的引人关注。粗略的看过文章后,终于晓得是位作家,然而也就不再去注意;但那深沉的照片却始终留在我的脑海中。此后随着年岁的增长,知识的增多,隐约的知道了他和他的一些作品,但总是没有涉入其间—也许还只是时侯未到吧。是的,时候未到。自从我理解他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固执的认为,路遥的作品是那些思想成熟的人所能理解和认同的,而天生愚钝的我当然还无法走入他的世界。

  在我上高二的某一天,无意间瞧见同桌手里捧了一本厚厚的书在读,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布满纸页,询问后得到的答案是一张铁黄的封面以及一幅似曾相识的照片:路遥文集(三四五合卷本)、《平凡的世界》、陕西人民出版社。于是,这一日的课间,我便听到了好些关于孙少安与润叶少平与田晓霞之间的故事。可是生性孤敏的我叹世伤景、吟风弄月,却依然没有走进他的世界。

  终于,我与路遥的相识到来了。大一某一无聊的周末,在表弟的桌上我无意间发现了一本薄薄的书,翻开一页却见是《路遥中短篇小说选》,又看了看目录,收录了《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惊心动魄的一幕》等十多个中短篇。终于,百无聊赖的我决定翻翻它(后来我得知这是表弟的笔友从遥远的异乡特意寄赠的),在一番交涉之后,我终于抄着书踱回了家。

   “农历六月初十,一个阴云密布的傍晚,盛夏热闹纷繁的大地突然沉寂下来;连一些…”歪在床上,打开书,一段浓密燥热、夹杂着腥味的文字就扑面而来,于是一惊,仿佛窗外响过了一声闷雷;接着再读,高家林、高玉德以及家林的老娘、刘立本等就纷至沓来,于是一口气读了下去,我的眼前逐渐的展开了一幅黄土高原上城乡结合带的广阔画卷。而我就已仿佛深入其间,开始与这些人追逐纠缠,在情节中嘻笑怒骂,哀怨痛苦,沉思彷徨;眼前的故事逐渐变得模糊,而进入大学几个月来的强烈感受与反差以及在此之下我的行为开始变得清晰与刺目。高家林的那一声“亲人那!”震的我迷迷茫茫、昏昏沉沉,不辨东西、鲜分南北。我终于不知所措,就仿佛背后一群山羊胡子的老汉们在戳着脊梁骂:数典忘祖啊!没良心啊!而眼前却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我人生第一次的感到了一种精神危机:我是谁,我从那里来,又要到那里去?站在都市中看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隔膜感又一次袭上心头,透过高家林的背影,我看到自己再一次真实演绎了“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意境。“人生啊…”我脱口而出这样的感慨。

   大一的寒假里,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父亲仔细的研读了《人生》,开始和我对话。对话的结果,不知是我的激扬话语说服了父亲,还是父亲善意的容忍了我的无知与武断,就仿佛高家林一跃而为城里人,转眼成为县广播站的一名潇洒的记者后充满怜悯的回看自己一样,我雄壮的宣称:路遥和他的《人生》都已经过时了,虽然《人生》中包含了一种不为人力所能扭转的两难,但作为一个时代和一种思维方式它已经蜕变为历史的遗迹!于是我长舒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次历史的对话,终于卸下了精神重担,并且对未来充满希望,以为从此就可以忘掉自己生长的穷乡僻壤并开始融入都市,重新豪迈的踏进校园,欢度我的大学时光。而我在大一期末的文概论文中甚至还专门把这一“历史性”观点作为我《关于路遥》论文的结尾“…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路遥的死是一种必然,甚而至于是他艺术生命终结的一种最好方式”。

   虽然话是这样说了,可此后我还是找来了《路遥全集》一篇篇的读——《平凡的世界》《早晨从中午开始》《病危中的柳青》等,此外省内诸人如李星、王愚、陈忠实等的报告也都一一聆听,从中搜寻着关于路遥的零星线索。一股无法抗拒的潜流在心底涌动,左右着我探索的脚步。

   关于路遥的观点说了一次又一次,而路遥的小说却看了一遍又一遍。每当捧起书,看着那样的文字,我的心总会颤动我的灵魂总会被摄入其间,要将自己从书中找回总是很难的事。在路遥全集里,《早晨从中午开始》的创作随笔无疑是其最出色的文字,成为其心血铸就的小说大厦上的点睛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你会真正看到路遥已然化为一头在文学沃野中默默耕作着的吃的是草却挤出是血的秦川牛。于是我逐渐懂得,作为一个作家,其艺术生命的终结与否并不以肉体的存否为依据,我们单单看这为了艺术的创作而义无反顾将自我的生存忘却的精神,就应当理解,路遥的过早离去是否是人间的悲哀。

   到了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了,期间我曾找了许多的题目,但最终还是选定了路遥及其作品作论文的题材。然而出于种种原因我终于没有动笔,最后是请好友代写一篇,一者他向以神速多产而著称,再者我们的观点又大体相仿佛。然而就在这相仿佛中,我们以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早晨从中午开始》为依托、结合路遥的人生经历,同时以贾平凹和陈忠实为参照系,分三个部分较为全面的论述了路遥的人生观与创作观。看着这篇文字,回想着自己的心路历程,觉得似乎终于可以为他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了。但,还没有完。

   我又有幸看到了关于路遥的一些影像片断。可以这样说,对于路遥,如果我们不看其作而单看其人,你也许会觉得这是一个长得很帅的潇洒而又深沉的知识青年。它的行为举止已经完全摆脱了黄土地的痕迹,我以为就外表和精神面貌而言,他已融入了都市,成为城里人,但恰恰就是在这令人欣慕的身影后却隐藏着一颗滚烫的仿佛黄土地般沟壑纵横的纯质的心,这是一种怎样的和谐与分裂啊!人们会看到,在路遥的众多遗影中出现最多的无一例外是他隐于镜片后沉思着的眼神。而路遥也正是在这痛苦的沉思与创作中完成了灵与肉的磨合。当任何一个希望深入的了解与理解路遥的人听着他那陕北口音浓重的普通话,看着他稳健的背影时,都会深切的感受到一种平实与亲切,就象是面对着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
  
  在路遥的引导下,我似乎终于完成了一次全身心的裂变,而我也似乎终于明白了路遥的价值,感受到了他的过早离去在人们内心深处所留下的难以消逝的空白。因为路遥不仅仅为我们艺术的凝聚了一种平凡人生的不平经历,他更将一个时代的脉搏与精神融入了他的作品。从这种意义上说,路遥的存在已演化为历史的标记,而路遥的死则是我们人生的遗憾。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今日都市中大街小巷的书店里依然摆放着路遥全集的各种版本,而纪录片、回忆录、广播方谈、互联网站等大众传媒依然在散射着关于他的信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业进程的加快,城乡差别的拉大,正有无数的高加林、孙少平、孙少安们急切的步入城市。而城市的一天天膨胀则使得他日的郊区已化为今日的都市,而今日的农村也即将成为明日的郊区。在历史前进的滚滚巨轮下,现实的残酷与两难愈加真实,则路遥作品的意义与生命力也更加突出。城乡结合带,这一路遥心目永恒的圣地已化为连接现实与未来的纽带。

  那一双沉静的眼依然在凝视着这一片天地,而那烟篆缭绕中晶莹的泪光正是对人生对这平凡的世界的深沉的爱。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