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九九重阳节,往年的这天自母亲去世以后,我和弟妹都会各自带着父亲喜欢吃的糕点、水果看望您老人家,可是今天我们再也见不到您了,爸爸、妈妈您们都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二0一二年七月五日零点17分, 对我们一家人来说是最悲痛的时刻,敬爱的父亲,因病毒感染骨髓,自发病到循环功能衰竭仅三天,经抢救无效突然离开了我们,享年78岁。此时此刻,我们百感交集,千言万语,万语千言,说不尽我们对失去父亲的万分悲痛,道不完我们对父亲的深切思念。敬爱的父亲永远地走了,我们再也无法亲耳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再也无法亲眼面对他的音容笑貌,只能在心中深深地缅怀敬爱的爸爸。
回想父亲生前的岁月,恍如昨日的往事一样历历在目。1934年8月16日父亲生于旧社会一个破落的买办家庭,幼时家境贫寒,却聪明好学,一生勤学不倦,吃苦耐劳。1947年从浙江上虞到上海靠打零工维持生计,自51年参加工作从此开始了为党奋斗的一生。先后在上海市公安局蓬莱分局、蓬莱区人民法院、上钢三厂、新沪钢铁厂、文汇报编辑部、上海工业大学和宝钢政校任职,并担任刑事侦查科侦讯组长、刑庭庭长、报社编辑、大学教师和政校副校长,从一个小学生自学成为一名大学教授,并被聘请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他一生爱好文学,潜心研究马列主义、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自80年代以来,先后合作编著出版了《当代马克思主义问题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主编出版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基本路线教程》、《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国情》等著作20余本,共计400余万字。并分别获上海市经济科学优秀著作奖;获青少年优秀读物奖等。国务院副总理,中顾委副主任王任重曾这样写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国情》一书的出版,无疑地会有利于推动学习国情研究国情的工作。我为此感到由衷的高兴。”同时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解放日报》、《探索与争鸣》等报刊上发表论文《从钢铁大国走向钢铁强国》、《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髓》、《世界“500强”与中国企业比较》等论文70余篇。主持完成了《上海地区钢铁工业企业优势互补、联合重组研究》和《授权经营、建立宝钢财团和综合商社研究》大型课题二项,被评为优秀课题,并已有效实施。1999-2000年主持完成了《上海地区中药产业集约经营研究》大型课题已被采纳并实施中。曾多次获得上海市总工会颁发的“上海市职工自学成材奖”、冶金部颁发的“全国冶金系统职工教育先进个人”、上海市委宣传部颁发的“上海市优秀政治学校教师”等荣誉称号,他的个人传略已于1997年被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收入《世界名人录》、国家人事部《中国专家大辞典》及《21世纪人才库》。自94年退休后他在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任党组书记和副所长,北京明德经纶管理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山东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副所长,宝钢集团客座研究员,是我国最早研究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实务的学者之一,为上海市及全国大部分省市的大中型企业作过上百次专题报告。他从小就立志长大后一定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藏书超过万册,到过全国30个省、市、区,还去过欧、亚、美洲等25个国家。
“风雨急而不缀其音,霜雪零而不渝其色”,父亲的一生,是勤恳踏实、严谨治学的一生;是稳健坦诚、无私奉献的一生;同时也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光彩四射的一生。无论对于事业还是对于家庭,爸爸总是把自己看得很轻。他不仅是好老师,好领导,同时也是妻子最尽责的好丈夫,儿孙们最慈爱的好长辈。他不但抚养我们成长,而且秉承了良好的家风,父亲以他自己的表率作用牵引和启迪着我们姐弟三人的成长,教我们正直,教我们善良,赋予我们健全的人格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使我们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兢兢业业,在为人处世上真诚无愧。我们为有您这样一位好父亲而骄傲。
爸爸啊!您为什么走的这么匆忙,您怎么不与爱您的子女说一句道别的话,您怎么不再多看看您一生疼爱的子孙一眼,您知道这样您的儿孙们心是多么的痛啊!多么的不舍啊!
现在,敬爱的爸爸永远地走了,我们自当化悲痛为力量,要像您那样,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扎扎实实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继承您和妈妈留下的良好家风和优良品德,一定会善待和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把他们培养成出色的人才,像您所希望的那样,一定不让您和母亲失望。敬爱的爸爸,您留下的事情我们有的处理妥了,有的还在处理中,您们放心吧,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对您们在天之灵的最大告慰!
父亲黄泉路上走好!九泉之下安息吧
您的子孙洒泪叩拜
二0一二年十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