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听父母说我们龙氏家族很了不起,晚清时期,当时不到400人口的龙家塅,有龙骧、龙驹兄弟中了举人和进士。抗日名将龙慕韩,曾被宋希濂高度评价为猛虎儒将。民国时期,又有龙射斗等四人考上了南开、湖大等名校。1949 年至文革前夕,龙氏有18位学子考上了大学。至如今,该村考上大学者150余人。晚清至民国时贤士龙逸才更是名闻乡里,自幼聪颖好学,十九岁中秀才,二十三岁中举。他的诗词对联,脍炙人口。尤其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对联“本日果然亡日本,皇天竟不佑天皇”为当时全国三大名联之一。万历年间曾作《雁阵诗》一百首,字句铿锵,辞藻华丽,用韵严谨,为当时诗词之名作。我的名字(龙×才,字远大、号聚宝)就是乡村大儒逸才瞒爹所赐,大概是粘了瞒爹的仙气,我成了龙家塅八十年代的第二个研究生。
我从81年参考高考到83年才考上湖南师大,复读那些年无颜也不愿接触其它族人,假日喜欢到另一落寞邻居薛慧云大爷家聊天。薛家在本地原是望族,但解放后被划为地主恶霸,加上慧大爷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国民党军官,属“五类分子”,所以一般人不敢也不愿串门。我家隔他们家只有100米左右,并且从学校回家的路必经慧大爷的家门,长此以往就熟络起来了。有次读文言版的《崂山道士》遇字不解,我登门求教慧大爷,想不到年近70岁的他倒背如流,敬佩之心犹然而起。后来我有事没事去串门,上述关于龙氏家族的那些名人故事也多从他那里得知。他尤其给我推荐龙射斗等龙家前辈,说射斗读书巴不得有考试,因为一到考试就是自己显露峥嵘的时刻,以此勉励我高考不要怯场,这对我后来以高出重本50多分的成绩上大学,以高出第二名60多分考研都是很有帮助的。为了纪念我跟慧大爷的忘年之交,我在中南大学读研的时候听闻他儿子考上西安交大,还专写了首小诗,附录如下:相识忘年两代人,邻居数载识君身。胸怀似我尤知我,才智钦君又羡君。浩劫空前连厄运,落第相扶见深情。而今回首当年事,乃觉薛翁是慧翁。远客他乡求学问,回乡匆匆去匆匆。喜闻贤弟中金榜,教子有方建新功。合水长流能作证,薛家雄风代有人,而今好作黄昏颂,遥祝薛翁百岁春。
上大学的时候我查过一些射斗先生的资料,才知道他跟我父亲同年生,毕业于湖南大学物理系,1949年就参加了党的地下组织,先后任长春光机所第三研究室任副主任、科研处任处长、副所长,还担任过长春市科协副主席、中国计量测试学会长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光学学会理事长、吉林省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等职。一生热爱科学事业,刻苦钻研,无私奉献,为我国的光学事业,为长春光机所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个素未谋面的族长一直激励着我的人生,今在友人投资的天堂纪念网上为先贤建一永久纪念馆和墓园(http://www.waheaven.com/memorial/relist/387605623.html),并写下几行纪念的文字,聊表我对射斗先生的谢意。其亲友如在网络墓园的维护升级方面有任何需要,可Q我372915974,我非常乐意为我们的家族名人效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