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青山,一望无际黄澄澄的油菜花。照片里,那个张开双臂灿烂微笑的姑娘,仿佛要拥抱世间的一切美好。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让常玛丽走出了别样的青春之路,她的日记本扉页上,记录着这样一段话:“记录秀山的点点滴滴,享受生活的感动,也许我走之后,记忆会慢慢衰退,但它不会褪色。”
“努力往前飞,累也无所谓,黑夜过后光芒有多美”
2011年,常玛丽从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以优异成绩成为“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分配到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林业局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当地失学儿童和贫困留守家庭成为她最大的牵挂。
常玛丽组织身边志愿者发起“阳光扶贫活动”,利用休息时间遍访大山深处20多个村庄的贫困家庭。有时,村与村之间隔着几座大山,而且不通汽车,她和志愿者们便步行前往。
“孩子之前经常念叨,说没几天就穿坏一双鞋,当时我还挺纳闷,现在才知道是为什么。”常玛丽的母亲牛焕荣告诉记者。
2011年12月,常玛丽在家乡“高阳贴吧”号召大家为贫困山区人民捐赠衣物和善款,得到网友积极响应。几天时间,共募集衣物500余件。此后,连接秀山和高阳两地的慈善热线从未间断,常玛丽也被人们亲切的称为“阳光使者”。
“这个社会并不冷漠,并不缺少良知与爱心。一旦有了人们信赖的渠道,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伸出双手。”常玛丽在同网友交流时这样写道。
“没下乡走访学生之前,我不相信这边有多穷,我总想回家,总打退堂鼓。后来才知道,我的选择是对的。我会坚持,至少我知道自己在这边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父亲常东彪指着常玛丽的日记告诉记者,女儿本打算今年期满后续签1年,继续留在秀山。
“转身之后,便是一辈子的错过。我若离去,后会无期”
常玛丽的日历上,她把4月9日画了一个圈,旁边注着三个字,“我生日”。
4月7日,常玛丽和同事到酉阳县考察扶贫支边事宜,返回途中汽车在盘山路急拐弯处方向失灵,跌进20多米的山涧,
常玛丽当场罹难,再也没有迎来属于自己的23岁。
“幽幽巴州,巍巍武陵,弑我一亲,哀我一红!山山沉悲,水水流情,阴阳两绝,生死何逢?”同是西部志愿者的杨志峰连夜含泪写出祭文,悼念他眼中这个“难得的阳光女孩”。
两天后,秀山林业局为常玛丽组织了生日宴会。蛋糕上,“一路走好”取代了“生日快乐”,亲人、朋友、同事悉数到场。
4月10日,父母带着常玛丽的灵柩回到高阳,200多名父老乡亲自发来到高速公路出口,一起接常玛丽回家。
“转身之后,便是一辈子的错过。我若离去,后会无期”。这是常玛丽网络空间里的最后一个状态。
“我的爱很渺小,但众志成城”
在常玛丽家中,记者看到了她的4个献血证。在第一个证上,她自己写道:“2008年7月25日,我第一次献血。尽管我晕血,到家就晕了,但是心里很高兴,感到很光荣。出了一身汗,躺了一会儿就缓过来了。我想今后我还是会这样做的……我的爱很渺小,但众志成城。”
常玛丽的母亲牛焕荣说,孩子在秀山基本不买衣服,每月发下来的几百元补贴通常都为上不起学的孩子交了学费。
“3月22日,星期四,今天一天都在下雨。中午小龙带我去吃羊肉粉,辣椒很给力啊!整个鞋子都是湿的,哎,为了咱的嘴,在所不惜!吃完羊肉粉又去吃锅巴,我终于知道我是怎么胖的了。嘻嘻,吃遍秀山美食。”和同龄女孩一样,常玛丽也有属于自己的小快乐。可翻看她的“秀山生活流水账”,里面列出“日期、收入、支出”三项,详细记录每天的生活开销。除了吃饭或为别人买东西,常玛丽很少为自己买些什么。
遇难前1天,常玛丽这样记录:“4月6日,收入:支付宝退款60元,重新给姐拍SD卡,刘萍姐给210元,徐叔叔给100元,银行卡有6457.75元;支出:买2个2G容量SD卡50元,1个8G容量SD卡34.99元,帮刘萍姐买鞋210元。”
本子上还留着几页画好待填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