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开朗的局长于会田突然就得了抑郁症
如今官场最著名的病就是抑郁症,几乎跳楼自杀官员都被宣布“因抑郁症坠楼”,而且很少用“跳楼”这个语汇,似乎相当的忌讳,坠楼就显得死亡原因模棱两可,而贴上抑郁症的标签,则更凸显出跳楼的合理性,于是乎几乎在官员跳楼自杀后,都可以一了百了,盖棺定论,更不用再为了应付社会质疑而大费周章的进行调查或不小心扯出其它萝卜与泥巴的故事。
用百度随便一搜,官员被宣布抑郁症而自杀的,可谓用成群结队来形容,“抑郁症”与“临时工”一样,成了政府危机公关、推脱和逃避责任、掩盖事实的首选法宝,根本不需要更靠谱更合理的骗人创意,一向对权力的力量充满自信的官员们,摆明了就是喜欢挑战公众的智商。只要官员跳楼,根本不用时间调查,几乎无一例外的在最短时间内就向公众宣布死因——因抑郁症坠楼身亡。而且抑郁症的原因更惊人的一致——长期工作压力大------。真尼码扯XX蛋,市井草民们跳楼的原因也有无数种类,有感情纠纷的、有欠债失财的、有走投无路的、当然也有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太多太多原因,但官员们跳楼却一直钟情于“抑郁症”这一种,问都不用问,更不用猜,只要官员跳楼一定是抑郁症;所以这回河北省兴隆县国土局长跑到北京去跳楼,只看标题,就已经猜到了“抑郁症”,果不其然,局长又“被抑郁症”了,不抑郁都不行。
有意思的是新闻报导中一个特别的描述,首先是当地官方声称国土局长患有抑郁症、近来一直想轻生。然而最后一段记者在当地国土局的采访记录:“他性格开朗,工作认真,人特别好。”承德市国土资源局人事部周姓科长介绍说,“听说他跳楼,我们都感到很意外。”。也就是说根本就不存在最近局长一直有轻生的念头,至少他所领导的国土局人事科长都不知道,恰恰相反,他一直给局里同志们的感觉是“性格开朗,工作认真,人特别好”,那么当地宣传部门又是如何这么快就宣布局长“近来一直有轻生念头”的呢?难道局长之前天天到宣传部门去报告“我想死了、我要跳楼了”?显然从新闻报导中就能够看出显而易见的矛盾信息,原本是想借单位群众的口来彰显局长是好人,言下之意不要怀疑局长自杀是否涉及其它丑闻等等,没想到弄巧成拙。
有网友调侃“麻烦换个死法吧,太没有创意了”,对官员老是“抑郁症坠楼”表示十分失望;“性格开朗”的局长突然之间“被抑郁症”跳楼自杀,在当前轰轰烈烈的反腐败形势下,自然也令人浮想联翩,媒体或社会舆论无非就是希望弄清楚官员到底为什么自杀?是否涉及其它一些与官员身份和职权相关的因素,亦或生活作风或真的身体健康有问题,弄清楚这些,其实完全是出于一种合理的质疑,政府有义务也有必要厘清,并告诉公众真相。否则次次祭出“抑郁症”来掩盖真相,只会令政府丧失公信力。恰恰基于这种危机公关的恶习,以至于网友甚至对“家属对其跳楼坠亡无异议,后事已经妥善处理”都觉得变味,耐人寻味。有网友质疑,家属有异议岂不是**,有这样的结局应该感谢政府才对,保护了革命保护了党,当然也顺便保护了家属,局长死得其所,比泰山还重。
性格开朗的局长突然就得了抑郁症,且一个小县局长能在北京买房并且跑到北京去跳楼,这实在是逻辑上有问题,但既然河北兴隆县的领导们不想弄清楚这个事,那局长被抑郁症也就最简单化了,局长想不抑郁都不行。而中国网民只要看官员跳楼的新闻标题就都知道是抑郁症,这毫无疑问是中国官场的一大笑话,藐视公众智商的背后,恰恰凸显出越来越堕落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