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学生奥托·瓦姆比尔(Otto Warmbier)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29032927
本馆由[ Jackson]创建于2021年02月14日

是谁杀死了瓦姆比尔?

发布时间:2021-02-14 16:46:03      发布人: Jackson

6月15日,朝鲜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一条简短的声明,指出其“释放了一名美国公民”奥托·瓦姆比尔。这名22岁的弗吉尼亚大学学生,终于在被朝鲜扣留一年有余之后,踏上了回家的路。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瓦姆比尔并没有如常人一般自行离开朝鲜,而是被医护人员簇拥着,抬上了包租的医疗班机——朝鲜方面声称,在2016年3月瓦姆比尔当众“悔罪认罪后”,他“感染了肉毒杆菌”,在服用安眠药物后陷入昏迷状态长达17个月。

就在瓦姆比尔回到美国后不久,2017年6月19日,他的家属在一则声明中宣布,瓦姆比尔已经死亡,进一步让“站着去朝鲜,躺着回来”的瓦姆比尔事件发酵到了一个新高潮。


图1 瓦姆比尔被抬下飞机的场景,奇怪的是,图中见不到长途医疗运输必备的担架(source:BBC)


年轻生命的消逝令人心痛,整起事件的前因后果则更是扑朔迷离,充满了单方主张和孤立证据。本文则期待从这些片段着手,结合自身对朝鲜的认识和了解,梳理出导致瓦姆比尔一连串遭遇的有关责任方,并试图为这些责任方划出大致的责任比例。

1、无可辩驳的第一责任方——朝鲜

毫无疑问,朝鲜应对瓦姆比尔的死负有最主要的责任。

朝鲜的责任是如此的明确和不可否认,以至于我甚至找不出多余的话来形容:不论是出于身为主权国家基本要求,还是为了提升国际形象,朝鲜都有责任和义务保障访朝外国公民以健康权为基础的人身权利:很显然,在瓦姆比尔案中,朝鲜一条都没做到。

@夺了鸟位

的话说,朝鲜在瓦姆比尔案中的表现,一言以蔽之,就是“蠢”。不但没有让瓦姆比尔成为预想中的“人质”,用以打通美朝直接交涉的渠道,反而让瓦姆比尔在本国境内陷入植物人状态,并在送还美国之后不久死亡,招致国际舆论极为严厉的一致批判。


图2 瓦姆比尔父亲召开发布会,个人推测瓦姆比尔的死亡可能和家庭决策有关(放弃继续维生手段),此后拒绝尸检的行为和家庭的宗教思想也有一定联系(source:BBC)

目前朝鲜对瓦姆比尔究竟做了些什么尚不可知:虽然美国医生并没有从瓦姆比尔身上查出“拷打痕迹”,但这不代表瓦姆比尔没有受到过新型审讯手段折磨;朝鲜的“肉毒杆菌中毒说”尽管从理论上依然存在成立的可能性,但这恰恰证明朝鲜缺乏(或者说无法采取)相应的医疗能力救治处于危急状态的瓦姆比尔,更不用提向他所属国的外交人员或其利益代理人进行相关的通报或者请求协助了。由于家属拒绝进行尸检,瓦姆比尔的死因将成为永远的谜团。

很显然,朝鲜将要为“人质外交”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拙劣表现,付出沉重的代价。

2、难辞其咎的奥巴马政府

奥巴马政府的责任同样也不容忽视。可以说,正是奥巴马看似“脱离接触”的“战略性忍耐”,才使得瓦姆比尔羁留朝鲜长达17个月,最终导致了悲剧的产生。

很显然,朝鲜扣留瓦姆比尔的目的,除了处理本人的“反朝敌对行动”(显然不值得为此判15年)外,最重要的就是试图以之为要挟,打通与美国直接沟通的渠道:这一做法最早始于朝鲜战争停战后,并在2009年发射“光明星-2号”卫星前扣留美国记者凌志美和李云娜(音)时产生了最大的影响,以至于前总统克林顿不得不通过访问朝鲜面见时任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方式,“赎”回了两名倒霉的美国女记者。在朝鲜当时公开的照片中,我们不难发现,面见金正日的克林顿,全场紧绷脸皮,时刻试图削弱朝鲜的对外宣传效果,而金正日则满面笑容,同克林顿谈笑风生,丝毫不顾及前一年(2008年)时遭遇的严重中风。


图3 (左)满面笑容的金正日和绷紧面皮的克林顿,图片较小,见谅(source:网络)


此后,朝鲜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自认为“有效”的扣留美国公民模式,即:扣人——宣布罪名——朝美谈判——美方派团——朝方放人,试图以此在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宣布“对朝战略忍耐”以拖促变的大前提下,打开一条朝美直接交涉的渠道,并以此推进朝美关系。

在这一“模式”的指导下,朝鲜先后扣留了访朝的爱德华·纽曼、马修·米勒(一个在平壤机场高喊“要在朝鲜政治避难”的愣头青)、裴俊浩及瓦姆比尔等美国公民,并在同美方开展交涉后分批予以释放。


图4 曾被朝鲜扣留的爱德华·纽曼,朝鲜可能因为其年事已高只采取了驱逐出境的形式,他被扣留的原因是试图在朝鲜寻找朝鲜战争时期同他合作过的“九月山游击队”成员亲属(source:BBC)


或许因为这些上到80余岁的朝鲜战争老兵,下到20多岁的小年轻,在释放后并没有声称自己遭受过朝鲜的虐待或拷打,奥巴马政府在进入执政末期后,逐渐失去了对朝对话(甚至是为了交涉放人问题)的兴趣:美朝在瓦姆比尔一事上的最后交涉,于2016年3月进行,交涉后仅仅2小时,瓦姆比尔就被朝鲜判处15年徒刑。此后美国,包括代表美国利益的瑞典外交官均未能再度见到瓦姆比尔,也没有同朝鲜进行进一步对话的报道传出。

瓦姆比尔的家长在他获释后,也在声明中证实了这一点(同时夸赞了特朗普):

Otto Warmbier's father doubts N Korea story on son's coma - BBC News

“When Otto was first taken, we were advised by the past administration to take a low profile while they worked to obtain his release. We did so, without result,” he said.

“Earlier this year, Cindy and I decided the time for strategic patience was over, and we made a few media appearances and traveled to Washington to meet with Ambassador Joe Yun at the State Department,” he continued. “It is my understanding that Ambassador Yun and his team, at the direction of the president, aggressively pursued resolution of the situation. They have our thanks for bringing Otto home.”

美朝未开展对话,不一定同瓦姆比尔的身体状况有直接联系,但奥巴马政府的“对朝忍耐”或者说“对朝无视”战略,却导致了瓦姆比尔羁押期的延长,并最终使得他“站着进去,躺着出来”。


3、不负责任的外部媒体

瓦姆比尔的死,同外部媒体长期以来的渲染的“朝鲜历险记”也有很大关系。可以说,没有媒体的渲染和暗示,赴朝西方游客中产生“平壤历险记”狂想的比例会少得多。

外部媒体报道朝鲜新闻的方式正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除了极少数“朝黑”媒体,如脱北者开设的“DailyNK”等网站,对于朝鲜发生的一切内容都加以敌视和批判外,西方主流媒体,通常在新闻叙事中将朝鲜发生的一切进行脸谱化:朝鲜的执政机构是“邪恶”的,国门是“封闭的”,人民是“可怜的”,外部游客是“观众”,而部分试图突破朝鲜既定旅游安排,拍摄朝鲜不允许画面的外部人士,则自然不仅仅处于好奇心,而是“探险者”和“朝鲜变革的推手”了。

尽管这一叙事风格符合媒体大多数受众的既定立场,也的确能够反映出发生在朝鲜的一些问题,但问题在于,这些报道中过分渲染了外部“觉醒了”的游客在朝鲜的“超纲动作”,暗示,甚至怂恿赴朝的,对朝鲜没有任何了解的外部人员做出无数非常危险的举动,通过包括“启迪民智”“带来新信息”“揭露执政当局罪恶”等形式去“揭露”朝鲜的现状,“启蒙”甚至“激发”朝鲜当地的不满情绪。

我们曾经见过的“认为汉堡包是金正日发明的”朝鲜地陪、“创作出身着65式军装站在大裤衩旁”的朝鲜画家,以及“参加平壤高尔夫公开赛的澳大利亚菜鸟逗逼”等故事,都属于这种既符合朝鲜脸谱化形象,又突出西方游客“机智勇敢”的经典作品。


图5 自称“冒充澳大利亚国家队”赴朝参加高尔夫球赛(实际上朝鲜举办的是业余比赛)的两个澳大利亚人,利用信任却恶意塑造脸谱化形象,只会进一步导致朝鲜的对外封闭(source:网络)


毫无疑问,如果一名受众长期接受这样的新闻报道渲染,很难不产生对朝鲜的负面心理,如果他的行动力再强一些(或者说,试图也搞个大新闻),那么他就会变成新的新闻制造者。瓦姆比尔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这样的影响,在朝鲜的官方稿件中,可以略见一斑(有意思的是,朝鲜并没有在“神秘”二字上加引号):

瓦姆比尔生长在美国,通过学校和媒体被灌输的印象是:朝鲜是一个神秘而“孤立的共产党国家”。这使他这个冒险心理很强的年轻人产生了一个天真幼稚的念头,即在朝鲜作出勇敢行动来一举成名,并显示西方对朝鲜的优势。(KCNA稿件)

4、非常不靠谱的旅行社

瓦姆比尔参加的朝鲜旅游团,是由一家名为“青年先锋”(Young Pioneer Tours)的旅行社承揽的。从德国之声发布的一篇稿件来看,同我国四平八稳的国有赴朝旅行社相比,“青年先锋”安排的朝鲜旅游项目堪称作死典范,该旅行社运营的赴朝旅游状况可谓相当堪忧:

豪饮?刺激?揭秘专搞冒险之旅的“青年先锋”

青年先锋旅行社2008年由英国人加雷斯·约翰逊(Gareth Johnson)在西安成立,主打的风格就是年轻先锋者所追求的刺激娱乐和释放自我。其网站上的口号就是:"花很少的钱,带你去妈妈不想让你去的地方"。网页上的文章还将朝鲜描述为地球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

不过在北京的旅行社圈内,青年先锋旅行社可谓是臭名昭著,乌龙事件比比皆是:有一次他们的朝鲜观光团中一位游客在平壤的锦绣山太阳宫外玩倒立,导致一名朝鲜地陪导游丢了工作。还有一次,约翰逊——就是旅行社的创办人带团在朝鲜旅游的时候,因为喝醉酒而跳下正在行驶中的火车,导致脚踝骨折,不得不在平壤住院治疗。

……

33岁的英国人亚当·皮特(Adam Pitt)曾经在北京生活过。他在2013年参加了青年先锋旅行社的朝鲜观光团。他对美联社记者描述道,约翰逊在带团期间有一次在一个非常严格的边检站过境之前喝到烂醉如泥,话都说不清楚,后来不得不往边检官员手里大把大把地塞钱贿赂,最后才蒙混过关。

图6-7 图中行为即便在其他民风略保守的国家,都可能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公众不满,何况是朝鲜——没出事算命大(source:德国之声)

尽管朝鲜对外国人,尤其是对欧美人的在朝言行举止程度已经做了较大程度的容忍,但如文中描述般过分的举止,在朝鲜依然属于挑战官方底线,相信也很难为其他相对保守的东亚儒家国家所接受。可以说,“青年先锋”这样的“赴朝烂醉团”,其团队内部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给瓦姆比尔造成了一种“在朝鲜可以为所欲为”的错觉,并最终导致其作出出格举动,被朝鲜扣留。

5、小结

瓦姆比尔的死,必将对朝美关系的未来,和朝鲜本已恶劣的国际形象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

但通过复盘瓦姆比尔赴朝旅游的各个片段,我们也不难发现,他的死亡是在冷酷的朝鲜专政机器、媒体无良洗脑以及旅行社恣意妄为的共同作用下,结合自身内心深处的好奇、鲁莽和愚蠢所导致的。这一结果是如此的代价高昂,需要广大赴朝游客引以为戒。

中国游客前往朝鲜旅游时,虽然较少如西方游客一般深度体验到朝鲜(主要原因是旅行社提供的旅游产品较为单一),但相对自律的行为和中朝关系的基本大局(已建交,虽然关系不睦但有充分的交涉环境)使得我国游客在朝遇到类似遭遇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然而,在部分媒体的渲染下,当前国人赴朝试探朝方底线、擅自脱团甚至是蓄意挑衅朝鲜当地人员的行为(见过一个偷偷把韩国国旗带到平壤的奇葩)正日渐增多。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