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范孙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39218439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4月17日

严修大力推进民间办学,热心于乡里兴学

发布时间:2011-12-02 18:50:03      发布人: jackson
张伯苓(1876~1951),现代教育家,原名寿春,字伯苓。1876年4月5日(清光绪
二年三月十一)出生于天津一个秀才家庭。早年入北洋水师学堂习驾驶,1897年毕业后
服务于海军,不久离职回天津执教于家馆。1904年,张伯苓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将家
馆改建为私立中学,定名敬业学堂。1907年,在南开建成新校舍,遂改称南开中学堂,
从此声名渐著。1917年秋赴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次年回国,着手筹办南开
大学。1919年秋正式开学。1923年,创办南开女子中学。1928年创办实验小学。1937年
以前,南开已形成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他先后担任校长四十余年,培养
出不少人才。张伯苓提倡教育救国,办学方针注重理工科教育。他反对学生介入社会政
治活动,但也曾保护过进步师生。

  “七七”事变后,南开被日军飞机炸成废墟,大学部先迁长沙,继迁昆明,与北大
、清华合组成西南联大,张伯苓任校委会常委。1938年7月,张伯苓任国民参政会副议长
。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45年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1946年6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
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48年6月,他出任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不久辞去。1949年拒
绝去台湾,留在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伯苓称赞人民政府的各项政策,曾致
电周恩来表示祝贺。1950年5月,从重庆到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欢迎。1951年2月23日
在天津病逝。

  张伯苓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教育家。他在青年时期,目睹清政府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
列强对中国的欺凌,立志兴办教育,用爱国精神和科学知识教育青年,以达到抵御外侮
,振兴中华的目的。他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历尽艰辛,刻苦奋斗,颠扑躅蹶,矢
志不渝。他从传授“新学”的家馆开始,一步一步办起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
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为国家培育了众多杰出的人才。

  张伯苓是一位与时俱进的爱国教育家。他从一生办学,饱经沧桑的切身经历中,逐
步看清了中国的前途,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表现出一个真正
教育家的高风亮节。张伯苓的一生,是进步的爱国的一生。他创业南开,功在国家,为
发展我国近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严修(1860-1929)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学者,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
的先驱。字范孙,号梦扶,别号偍屚生。原籍浙江慈溪。1860年出生。汉族。世业盐商。


  幼年受传统教育,饱读经籍。1882年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后入清翰林院任职。
做过清朝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详校官、贵州学政、学部侍郎,掌管全国的
教育。但他不同于一般封建官史,积极倡导新式教育。曾以奏请光绪帝开设“经济特科
”借以改革科举制度而传名于世。

  严修大力推进民间办学,热心于乡里兴学。开始以学馆为基地,改革旧式教育,推
进“西学”传播。先约张伯苓来教家塾(时称“严馆”),习英文、数学和自然科学,
开津门西学之先。又联合士绅创办民立第一、第二小学堂,协助地方当局办起多所官立
小学与半日学堂、补习所、研究所等多种教育机构。

  严修提倡女子教育,是中国最早的女学倡办者之一。1902年创办的严氏女塾,被《
大公报》称为“女学振兴之起点”。1905年将严氏女塾改为严氏女学,成为一所正规的
民办女子小学。并在私宅创办了“保姆讲习所”(幼儿师范)及严氏蒙养园(幼儿园)
,培养出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骨干。

  在推行新式教育方面,严修的重大贡献是筹设南开学校。1902年到1904年间曾两次
东渡日本考察教育方法。1904年春出任直隶学校司督办。之后与张伯苓决定将严馆和王
(益孙)馆合并,筹设私立敬业中学堂。1904年10月,中学正式开学,聘张伯苓为监督
(即校长)。这就是南开学校的前身。1907年改名南开中学堂。严修作为校董,不仅以
个人财力、物力资助学校发展,而且在教育思想和办学方向上对南开也有很大影响。19
18年与张伯苓同赴美考察大学教育。1919年二人又共同创办南开大学,此后又成立南开
女中、南开小学。到1928年,独具特色的南开系列学校(小学、中学、女中、大学)终
于全部建成。

  严修晚年还在天津倡组了城南诗社、崇化学会,著述存稿有诗、文、日记、函札等
多种,现辑录出版的有《严修东游日记》、《严范孙先生古近体诗存稿》、《蟫香馆手
札》等著作。严修不仅通经史、习数算,还研究泰西之学。而且琴棋书画样样通晓,其
书法秀逸浑雄,颇有功力,为当时津门四大书家之一。其还善诗歌,与赵幼梅、王守恂
同被誉为“近代天津诗坛三杰”。

  1929年3月15日南开“校父”严修在天津病逝,享年69岁。遍及全世界各地的南开校
友捐款,在南开中学建“范孙楼”,并塑造了铜像。1992年,南开大学又塑铜像于校园
,以此来纪念严修一生矢志新学的功绩和对祖国教育事业的贡献。

  《严修东游日记》这本“东游日记”是由《壬寅东游日记》和《第二次东游日记》
构成,前者系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后者系1904年(光绪三十年)。比较翔实地记
录了明治三十年代日本教育的实况,包括学校的学制、定员、经费、课程设置、教学法
、教学设备等各个方面情况;其次严修在日本接触到不少名人,日记中对其中一些人的
言行和印象也有记录。这本日记不仅对研究日本史、中国史(尤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
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而且也是研究严范孙其人及其教育思想发展的珍贵史料。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