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范孙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39218439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4月17日

严修,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

发布时间:2011-12-02 18:44:41      发布人: jackson

    严修,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说起严修一生行事,最为世人称道的,则莫过于他孜孜不倦、殚精竭虑办教育了。如天津的南开学校,其初基就是严修筚路蓝缕,惨淡经营奠定的,所以后来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称严修为南开“校父”。以严修在中国近代,尤其是在天津近现代教育史上作出的贡献和成就,后人以他为镜,有所鉴照,自在情理之中。本文更想称道严修的,则是他坚守自己的原则立场,摒弃官场庸俗逢迎的坦荡襟怀。

1904年,严修在天津兴办教育成绩斐然,冠于当时,于是进入了当时的直隶总督、提倡新学的袁世凯的视野,并受到重视和约请,出任直省学校司督办。严修果然不负袁所望,在任几年,大张旗鼓地将直隶教育事业办得蒸蒸日上。袁对严更为器重,并对人说:“吾治直隶之政策,曰练兵,曰兴学。兵事我自任之。学则听严先生之所为,吾供指挥而已。”向来倨傲的袁,却甘于在教育上听从严修“指挥”,袁对严的尊重由此可见。严修肯定也明白,袁对他的尊重,更多的是出于对教育的尊重;袁对他的支持,更多的是出于对教育的支持。严修也从中领略到了袁世凯身上的政治才干。

1908年11月,光绪、慈禧相继去世,摄政王载沣当国。由于袁世凯在百日维新一事上授人以柄,并因此与载沣积忤,现在终于大难临头,差点命丧黄泉。这时候,以前整天围着袁世凯溜须拍马、阿谀谄媚的官员,一个个都视他如瘟神,惟恐避之不及。史料记载,袁“仓皇出都,旧识无敢与通讯者,惟学部侍郎严范孙修独抗疏,讼言进退大臣,应请明示功罪,不宜轻于斥弃等语……”你看,在这样的凶险时刻,严修不仅不回避袁世凯,而且还秉着他对袁政治才干的了解,冒死上疏朝廷,为袁讲话,认为应该正确看待袁的功与罪,进行明示,不能就这样对他轻易贬谪。严修“为国惜才,欲其共济艰难”之心溢于言表,这与那些世俗官僚的做派,真乃不可同日而语。所幸朝廷总算没有株连严修,袁也侥幸保住性命,但一诛上谕,还是把袁狠狠打发回了河南老家。 1909年1月5日袁离京那天,只有严修和杨度二人(一说还有二人)陪着落魄孤单的袁,一直把他送到车站。这份情深深打动了袁,以至揖别时,袁动情地说,二位的厚爱,令我感激不已!

严修如此待袁,尽管没有引火烧身,但载沣还是对他有了成见,并不时借机给他难堪。终于,在袁离京后第二年,严修也辞职回到家乡天津。此后,他与袁并无深交。 1910年2月12日,当袁得知严修和家人由北京至河南彰德时,即派儿子克文前往车站迎接,想请严到他的庄园下榻。但严以自己一行“人多,不肯搔(骚)扰”,托词辞谢。之后严离开彰德时,袁又派人送来车票,严因实在推托不掉,才“不得已受之”。

说起来也是世事难料,随着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统治者眼看气数将尽,万般无奈之下,只得重新起用袁世凯,企图依靠袁在北洋军队中的人脉,帮助清王朝力挽危局。另一方面,革命党对袁也心存希望,想对他有所争取,这就给了袁东山再起的天赐良机。果然,复出后的袁很快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政坛炙手可热的人物。就在民国建立,袁大权独揽,开始组建他的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时,袁首先就想到了在他落难时对他不离不弃,给了他鼓励和情谊的严修。在常人看来,似乎觉得这也是命运给予严修的“回报”。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当袁重新执政,许多人又趋炎附势,对袁趋之若鹜,以求升官发财时,严修却对袁的几度给官一概谢绝。粗略算来,就有1911年9月谢绝任度支大臣,1912年2月谢绝任直隶总督,同年11月谢绝任国史馆总裁,同年12月谢绝任教育总长,1914年2月二次谢绝任教育总长,同年6月谢绝任总统府高级顾问,同年9月谢绝任清史馆总纂和参政……袁曾致电严,“时贤首数我公。……务乞眷怀祖国,不忘故人,命驾遄返,同舟共济,使鄙人免蔽贤之诮,国民无来暮之嗟,至为企盼”。面对袁词意恳切的委任,严回电表示:“知遇之隆,衔感没齿。惟才力本短,近益层弱,断难再任职事。去岁面陈,蒙允勿强,仍乞始终矜宥,别简贤能,无几馀生,悉出钧赐。 ”严的谢绝也够直爽干脆的,有许多次,袁的诚意让严不得不当面去见袁婉拒。严一再向袁表明,自己不适合从政,像现在这样在家乡兴办教育事业很好。严这样做,难免会让袁觉得脸上挂不住。好在袁并不以严为忤,而且最后还是尊重了严的选择。

 

严的决意“远离”袁,其实是想远离官场权利纷争的掣肘,从而潜心致志于他心仪的教育事业。而严在政治上的绝意仕途,并不等于他摒绝社会世事。他对国家,对袁,并没有缺少关心和关注。 1915年8月,当严修得知袁想称帝时,出于“为大局弭乱源,为故人尽忠告”的目的,连忙写信并托人,竭力劝阻袁打消此误国误民误己的倒退之举。后见事不成,“不禁百感交集”。而此时此刻,那些热衷于跻身官场捞好处的宵小之徒,则恨不得袁快点黄袍加身,坐上龙椅,他们也好随之鸡犬升天。

时过境迁,今天我们仍可视严修为一面镜子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