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娟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4406
本馆由[ r5f5qoyo ]创建于2010年02月06日

看徐秀娟与鹤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0-09-13 11:13:16      发布人: r5f5qoyo

故事一“赖毛子”不“赖”了

  进入腊月了,扎龙保护区饲养室工作人员听到一个消息:前几个月在食堂工作的徐秀娟主动要求来养鹤。大伙都奇怪了:食堂工作夏天晒不着,冬天冻不着,晚上不用加班,吃喝上还能近水楼台先得尝。这姑娘犯傻了,干嘛要过来挑这个担?

  秀娟笑了,说:“这是我的心愿!”

  挑水、收抬鹤粪、垫草、喂食、放鹤、圈鹤,样样活抢着干。到鹤场的第三天,她就能分出哪只鹤编号是几号,哪只鹤是哪年哪月生的,圈鹤时一个人分圈,竟然不会把号搞错。这又是粗心的小伙子十天半月做不到的。

饲养员许宽逢人就说:“到底是徐铁林的女儿,有干劲,有心劲,有文化,能把鹤儿侍弄好!” 这时,徐秀娟正在一边纳闷:<79>4号(1979年出生,编号4)丹顶鹤“赖毛子”干嘛那么凶?——

  头几天,它对秀娟还客气,像是知道秀娟是徐铁林的女儿一样。过了几天,它就耍起威风来了,见了秀娟就追着叼。秀娟跑不过了,只好站在那儿不动。这时,它就直眉瞪眼围着秀娟转,秀娟一动,它又逼上来。

  晚上,秀娟睡不着,苦苦思索着:它为什么不叼爸爸专叼我?想起爸爸每次见到“赖毛子”时双方那个亲热劲,秀娟明白了,鹤对人是有感情的。爸爸从小喂养它、照料它、亲近它,它认爸爸,就像家里曾经养过的那只小鹤,你要放飞还不愿离开呢,怎么会叼你?

  第二天,秀娟专门找着“赖毛子”,趁它正饿的时候喂它,待它吃饱了就帮它梳理羽毛。在理羽毛的时候,秀娟轻声说:“你就是铁石心肠我也要感化你!”

  这是一段日记。1982年1月1日,徐秀娟值班。“节日升旗,红旗飘飘。4号鹤‘赖毛子’没见过,惊得直往墙上爬,爪子抓坏,血流不止,我从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况,一时慌了手脚,赶忙替它包扎,血止不住,它还吓得往墙上爬,我怕它再受伤,心疼地把它紧紧抱在怀里,直到爸爸赶到。”

  此后,为了看护好小鹤,秀娟干脆从家里住进了保护区。

  每天,看着小鹤飞上天空练翅盘旋,秀娟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她担心小鹤不小心撞到电线上会受伤,心里祈祷着:小鹤呀小鹤,你们飞的时候千万千万要留神啊!

       小鹤大些了,秀娟就领着“赖毛子”它们跟着饲养员的叫声练习和唱。“赖毛子”听话,带头一鸣叫,4号小丹顶、7号小白枕也学着叫起来,叫声嘹亮,引人注目。秀娟听了,心里蜜样甜。 这一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来扎龙拍摄影片《飞来的仙鹤》,徐秀娟和饲养员许宽领着<79>4号丹顶鹤“赖毛子”,到很远的吐木克协助拍摄。

  回来的路上,许宽高兴地说:“‘赖毛子’真好,肯配合,圆满完成了任务!”他又回身关切地问秀娟:“小娟,你也累了吧?”

  秀娟说:“人累些倒没什么,鹤儿走这一个来回,太难为它们了!”

 故事二 小白枕死里逃生

  工作虽不是轰轰烈烈,但徐秀娟一直认真对待。

  1982年,春天来了。省里动物研究所的专家们到保护区搞丹顶鹤的孵化试验。保护区领导见秀娟工作细心,就要她跟着一边配合工作,一边学习。秀娟知道这是一门科学,自己一点基础没有,一报到就耐心听专家指教,并借助他们的帮助,把各种孵化要领、注意事项等牢牢记在心里。

  在六只幼鹤快要出壳的几天里,她废寝忘食日夜守护在孵化箱旁,边观察边记录,留下厚厚一本工作日记。在A82—2号小丹顶出壳那天的日记里,从凌晨4点到夜里23点,她详细记下了19个时辰幼雏叼壳、脱壳的具体情景,工工整整绘下了15幅幼雏叼壳、出壳时的各种图形,记录了幼雏出壳时环境的温度、各部位的颜色、身上的特殊标记、睁眼挣扎站起来的情况,甚至连小雏哪只眼角有点眼屎也记了下来。后来,这些记录被多位科研人员当作珍贵资料借去在论文中引用发表。

  动物研究所的专家夸奖秀娟工作好,秀娟说:“老师们说的对,实践也是一本书。经过这几天工作,我深深觉得,一个新生命降临世间真不容易,以后我要加倍爱护幼鹤。”

  幼鹤出生后即进入危险期。工作中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会使鹤雏夭亡。这时期,秀娟连吃饭都守在鹤舍,不离开鹤儿。

  5号白枕鹤出世半个多月开始便血块,病情严重,体重由3斤多一下子降到9两,服药无效,人们都说把它扔掉算了,秀娟不忍。她把小鹤隔离起来,到处求医,给小鹤边喂药,边喂鱼肝油等营养物,还向同房间的张姐讨来“柏子养心丸”喂给小鹤吃。一连十多天,她比医院的医生、护士照看病人都要专心致志地照看小白枕,终于奇迹般地使小白枕死里逃生。以后,这只小白枕长得很健壮,被选送到安徽合肥国家珍禽繁殖基地当了种鹤。

故事三 小巷通向大路

  大路连着小巷。

  小巷通向大路。

  虽然在以后的岁月里,秀娟曾为野狗闯进鹤舍咬死14号小鹤痛哭过,曾和打逗小鹤的游人吵过架,曾跟不及时买进鹤儿的饲料、不修复鹤舍的保护区领导翻过脸,也曾为该转正了不能转正、工作多年还是临时工伤过心,但是一走进鹤舍,一走近鹤儿,一切痛苦烦恼都丢在了身后。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热爱我的事业,热爱同我度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鹤儿们,是鹤儿使我忘掉痛苦和劳累,是鹤儿给了我希望,我将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我热爱的事业!”

  1983年,分工她一个人饲养小鹤,许叔他们白天帮助干点重活,其他秀娟一个人包了。这一年,保护区小鹤成活率100%。

        1984年,保护区出了一件大喜事:饲养多年的家鹤自然繁殖成功,两只小幼鹤顺利出生了。徐秀娟自始至终参加了这一工作。她披着雨衣,冒着被鹤叼的危险看望在野外筑巢的鹤儿,给他们投食,防他们被扰,及时观察、拍照、量卵。整整31天,直到小鹤雏破壳出生。 这以后,她又接受了饲养幼鹤的任务。她给两只毛茸茸的小家伙分别编号:<84> 自繁1号,<84> 自繁2号。意犹未尽,她还给这两只可爱的小宝贝分别取名丹丹和佳佳。 

  从此,丹丹、佳佳成了秀娟的影子,她带它们到野外练翅,帮着它们到湖边捉蚂蚱吃,小鹤雏们个个每天增重1两。

  许叔笑了,苍叔笑了,经常数落秀娟这不行那不好的爸爸也笑了。

  那年1月,外面北风狂吠,4号小鹤雏的伤口治了几天,血仍止不住。人们都不愿插手,怕担责任。秀娟想,我虽然不是医生,但我是一个饲养员,担负着护鹤养鹤的使命,如果撒手不管,我会内疚一辈子的。她跑了很远的路赶到村卫生所去找医生求药。医生给她想了两个办法,她连忙赶回来给小鹤治病。由于紧张、心疼,秀娟有些站不住了,小鹤也无力地依偎在秀娟身上。见小鹤流血过多,秀娟遵医嘱烧开水加白糖一勺一勺给小鹤喂下去。忙到晚上9点多,小鹤还是站不住,卧下了。同宿舍的大姐劝秀娟回去休息,秀娟说:“再尽尽心,也许能救过来。”

  在一段留有斑斑泪痕的日记里,秀娟这样写道:“午夜12点10分,它又一次挣扎着站起,接着就蹬着两条腿死去了。我抱起死去的小雏鹤,流着泪,拿起它的双腿来回运动,希望把它抢救过来,但已无济于事了。小雏鹤死前几分钟,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我的心都要碎了,我痛哭着掰开它的嘴,见里面有血,我试图吸出来,但吸不出。我抚摸着小雏鹤的尸体,帮它理好羽毛,把它放在阴凉处,但愿小雏鹤在九泉之下能够安息。”

  流泪、痛哭、心碎都没有救小雏鹤于危亡。秀娟知道,只有掌握了更多的疾病防治知识,才能使鹤儿们逢凶化吉

  故事四 83天,飞上蓝天

  1986年5月6日,徐秀娟怀揣着三枚鹤蛋千里迢迢来到江苏盐城。

  创业难,她知道,但现实比她想象的要艰难得多。

  万顷荒滩,没有人烟,没有房舍,没有电,没有甜水,只有多年前空军打靶时留下的一座快要倒塌的小小观察楼,上下两层,每层只有6平方米,还有那随风摇曳的芦苇、盐蒿、大米草……

  晚上,在如豆的灯光下,徐秀娟摊开日记写道:情况比预想的要恶劣得多。但是为了在这里建成初具规模的鹤类保护基地,我愿舍弃常人应得的家庭温暖和个人幸福。

  第二天,她和陈兰还有另外两个青年一起,开始铲草筑路、扎篱笆、搭火炕、建育雏室,里里外外消毒,整理环境。几个人整天忙碌着,像迎接尊贵的客人一样迎接小鹤雏的到来。

  在徐秀娟的精心照料下,三只雏鹤终于叼开蛋壳,顺利出生。看着三只绒毛团团、叫声唧唧的幼鹤,大伙儿心花怒放。秀绢给它们起了三个好听的名字:龙龙,丹丹,莎莎。

  刚出壳的幼鹤随即进入育雏期。这期间,每小时要喂食一次。徐秀娟示范,要大伙把鱼儿剪成一小条一小条的,轻轻填到雏鹤嘴里。一天24小时,不能稍有疏忽。特别是温度,要严格控制:高了,生长慢;低了,要感冒。偏偏搭火炕的同志没有经验,搭得不对头,生了火,倒烟,炕不热。没有其他取暖设备,徐秀娟干脆把几只幼鹤捧在手里,放进怀里,用身体温暖着它们。等到太阳升高了,她把小鹤捧到外面晒太阳。晚上,把小鹤放在床上,给小鹤一点温暖。腥臭的鹤屎拉在手上、身上、被子上,她一点不在乎。12天的育雏期就这样熬过来了。

  南方的夏天很难过,滩涂上更是如此。那里湿度大、温度高、雨水多,又没有树木遮挡,蚊子、海狗子一抓一大把。当初从东北来时白白净净的徐秀娟,这时被咬得脸上、手上没一处好的,不少地方都化了脓,人也变了样。就在这种情况下,她还是想方设法不让幼鹤挨咬受热。她和同志们一起为小鹤擦蚊油,点蚊香,打扇子,在地上洒水散热。有时天气特别热,她就和陈兰一天三四次带小鹤到复堆河里游泳降温,回来又用木盆盛上水,让鹤在里面得到一点凉意。

  一天上午,接到强台风的预告,秀娟叫陈兰去管理处开会,自己留下来值班。强台风袭来时,树摇屋动,大雨倾盆,陈兰心里十分着急,但是顶风回不去。后来,风雨小点儿了,赶回鹤场,只见秀娟浑身上下淋得透湿,正在忙里忙外。陈兰问:“这么大的台风,你怕不怕?”秀娟笑了,连说:“怎么不怕!这楼好像要被连根拔起来一样直摇晃,躲也没处躲。可是一看三只小鹤在身边,要人保护,我什么也不顾了,我用身体为它们遮挡风雨,心想万一楼板、砖块落下来,身体还可以支撑一下,保护小鹤不受伤害。”陈兰看见脸盆、水桶、水缸统统都被搬到屋外,问道:“怕屋倒了把盆砸坏?”秀娟说:“那是为了接雨水,雨水甜,人喜欢吃,小鹤也喜欢吃呀!”陈兰嗔怪地说:“你心里只有小鹤,就不顾你自己。”秀娟说:“事业比命贵,现在是养鹤的关键时刻,我们都得豁出去。”

  难熬的夏天终于过去了,三只刚出壳的雏鹤没有一只生过大病,全都健康地长大了。

  到了第83日龄这天早上,像往常一样,徐秀娟带着幼鹤出去散步、觅食。忽然,随着秀娟单腿提起,双手一张,小鹤们竟迎着朝阳,扇动翅膀,在引颈欢鸣中收起双腿,直冲蓝天——小鹤们飞起来了!

  丹顶鹤在低纬度地区孵化、饲养、驯化成功了!

  事情轰动了我国野生动物界。

  盐城保护区上下一片欢腾。

  故事五 别开生面的晚会

  1986年中秋晚上,黄河故道口的苏北盐城滩头,秋风阵阵,黄沙起伏,沼泽、芦苇点缀其间。

  江苏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的养鹤场就建在这儿。

  现在,这里正在举行一个别开生面的晚会。

  报幕员出场了。那是一位娟美俊秀的姑娘,名叫秀娟,姓徐。她是这儿鹤场的负责人兼技术员。一旁正在准备录音的姑娘叫陈兰——徐秀娟的亲密助手。

  报幕员的声音:“亲爱的观众,你们好!”(陈兰的掌声夹着秀娟自己的笑声。)

  报幕员继续说:“今天我能为你们演唱,心里特别的高兴!虽然我的观众只有陈兰和三只小鹤,但是我已经非常非常满足了!”

  陈兰把小鹤拢在身边,抿着嘴笑:为三只小鹤开晚会,为三只小鹤演唱,世界独一份,从没听说过,亏她想得出!

  当然,陈兰知道,眼前的三只小鹤,四个月前还是三只鹤蛋——三只不平常的鹤蛋——三只就要破壳出雏的鹤蛋。

  这三只鹤蛋,原来是来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部队军马场极珍贵的礼物。

  盐城自然保护区要用这三只鹤蛋进行一项重要的、难度极大的科学试验。他们想使这三只宝贝蛋儿在丹顶鹤的越冬地盐城破壳出生,育雏成活,然后一边圈养,一边到野外放牧驯化,最后再使它们在这儿生儿育女,繁衍生息,建立一个不迁徙的丹顶鹤种群,为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北方扎龙、向海的栖息繁殖地,在南方盐城的越冬地,都能生存发展,扩展其生态领地。

  这可是一项令国内外专家学者都十分关注的开创性工作啊!

  而这三只鹤蛋就是徐秀娟四个月前从齐齐哈尔辗转哈尔滨——南京——盐城,历经三天三夜,长途跋涉5000多里运抵保护区的。至于以后炕孵小雏、养育幼鹤、野外驯化付出的艰辛,陈兰知道,即使是一本几万字的故事书怕也写不完。难怪徐秀娟把眼前这三只幼鹤视作掌上明珠,百倍珍惜,今天还要为他们专门开个晚会哩。

  5月6日离开齐齐哈尔那天,徐秀娟遵照爸爸的嘱托,把三只鹤蛋用脱脂棉里三层外三层裹起,再装进一个黑色的手提包,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上了车。

  在车上,这个提包从来没有离过她的怀抱,连上厕所也抱着。同车厢的人奇怪:莫非她那提包里放着金娃娃或者大把钞票。有人这么问她,她笑笑:“比那还金贵呢!”不是吗?车行中,怕风急、温度变化大,她恳请坐在窗户前那位青年人把车窗放下,不留一指缝。

  夜深了,人们都睡了,她向列车员要来一暖瓶开水。列车员奇怪:要来开水不喝,而是拿出一个暖水袋,把水灌到里面,和提包一起抱在怀里。列车员以为她胃疼不舒服,问了一下,她连忙摇摇头,说:“我怕晚上天冷,提包温度低了出问题。”至于提包里装的什么东西,她依然守口如瓶。但看着她的认真劲儿,大家也猜出那里面八九是活物,再看看她胸前挂着的林业大学校徽,人们认为她不会做什么犯法的事儿,所以一直帮着她,直到在南京下了车。

  晚会还在进行。弹过吉它跳起舞,跳过舞又唱起歌,看着陈兰拢着鹤儿直笑,秀娟高兴地一个节目接一个,中问她还不时学着鹤儿叫,逗得鹤儿也“咕噜儿,咕噜儿……”的唱叫起来。那只叫丹丹的鬼精灵更通人性,和着叫声扇动翅膀,两只脚儿一掂一掂地跳起舞来。这可把秀娟逗乐了,她禁不住对丹丹鞠了一个躬,用英语调皮地说:“Thank you,Sir!(谢谢您,先生!) Thank you!Thank you!(谢谢!谢谢!)”

  陈兰在倾听,鹤儿在倾听,风儿在倾听,月儿在倾听,秋虫在倾听,大地在倾听,自然和人竟然如此美好和谐地相处在这黄海滩涂……

  故事六 一百零一次站起来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通向凯旋门的路是由失败的砖石筑成的。

  没有被失败的苦恼折磨过的人,享受不到成功的欢乐。

  先哲们这么说。但事情为什么偏要在徐秀娟身上应验呢?

  1月份,白枕鹤“南新”死亡的影子还没有从徐秀娟的脑海中消失,3月份,她去溧阳探望重病中的姥姥回来,刚踏进保护区的门,管理处郁文芳副主任难过地告诉她:“丹丹死了!”

  徐秀娟听后顿时说不出话来。她的心在颤抖,想放声大哭,又哭不出来。回到宿舍,心里翻江倒海,不能平静。很晚了,她含着泪在日记中写道:

  最聪明、最可爱、最知人意的丹丹,你也触网死了,真比揪我的心还痛啊!丹丹,丹丹,你为什么要离去?丹丹,丹丹,你难道就不留恋人世?你是我从小用手捧大的,是我一口一口喂大的啊!你那可爱的样子在我脑海里至今记忆犹新。记得你小时候,是小鹤中最顽皮、最可爱的一只。你走路与众不同,不知怎的老像是在跳着走。对人特别亲近,表现出很懂事的样子。你胆子小,常受欺侮,当别的小鹤咬你的时候,你就跑到人身边来,当它们玩得高兴的时候,你又凑过去和它们玩在一起。你那两只有神的眼睛,似乎能洞察一切。当我们领你到野外觅食的时候,你总是紧跟在我们左右,等我们给你到处捉虫子吃。听到我们一声呼唤,你总是第一个跑到我们身边。我带你们奔跑、练翅、玩耍、觅食,那情景能使我忘记一切忧愁。就在上一个月,你已能在人们的启发下翩翩起舞。有一次,你叼住一个外国妇女的头巾欢快地又蹦又跳,逗得人们捧腹大笑。你对生人警惕性很高,不许他们摸抱,谁摸抱就叼谁,但你从没叼过哺育你的饲养员。现在你死了,我却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连句永别的话都没赶上说。丹丹,丹丹,你能理解我对你的心吗?我还有很多很多话要对你说,你知道吗?

  还有什么话要说呢?

  扎龙的丹丹,在她去林大学习后,死了;盐城的丹丹,又在她去溧阳时,死了。

  都死了,走了,又都留在秀娟心头。它们的姿态,它们的淘气,它们带给人们的欢乐,它们教给人们的知识——繁育的知识、饲养的知识、护理的知识、驯化的知识,这一切都还在。小鹤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教员,秀娟忘不了。

  以后,在一系列事故面前,徐秀娟虽然每每都伤心,都落泪,在小丹顶鹤龙龙误食寄生虫不治,大口吐血死后,她也曾生平未有的嚎啕痛哭过,但在一次次打击面前,她都告诫自己,要挺住,要总结经验,团结同志,把事业继续下去。

  饭吃不下,把饭当药,强迫自己吞下去,支撑身体不软不倒。

  在已故龙龙的照片后面,她奋笔写道:“已故的龙龙再也得不到我对它的爱了。它的死亡,使我的人生有了转折。我选择了一条更崎岖的路。也许青春的热血将洒在这条路上,我将一生为此而奋斗!”

  徐秀娟知道,对一个人来说,最苦的莫过于战胜自己。跌倒了一百次,能够一百零一次站起来,才是真正的强者。

  她把这张照片送给了一位已从东北落户盐城的老乡。她要借此表明,她的事业从此坚定不移就在盐城。

  这是8月20日的事。

  8月22日,她和陈兰一道去盐城看病,同时买回一台录音机。她要下鹤场长期住下来,不再回保护区宿舍。她要一边养护鹤儿,一边学习外语。这时候,她的外语水平已达到能和外宾对话、翻译有关资料的水平。

  8月23日,她收拾行李,带着柴、米、油、盐下了鹤场。面对广阔的滩涂,面对连连出事的鹤场,她又一次立下誓言:“10年、20年,我要把这辈子献给鹤场。我可以不要舒适,不要家庭,不要金钱,不要我应得的一切,甚至命也不要了。我就不相信,女子不能干一番事业!”

  此后多日,她一面上书领导,建议举办学习班,提高饲养人员的文化、科学素质;一面不顾病痛,组织同志们对鹤场里外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休息时,她常常面对滩涂反复弹琴吟唱,呼唤着就要南来的鹤群。

  看着这一切,同伴们都暗暗高兴:像这样,娟子经过一段时间调整,精神、体力都能恢复过来。那时候,她又能像过去那样带领大家意气风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作者: 陈晓伟 高山    来源: 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编辑: 曹光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多好的姑娘啊,人好,心好。我永远记住她。


    写信时间:2012/02/04 19: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