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忆父亲逝世三周年
发布时间:2016-04-19 15:41:39
发布人:
奔驰高速
我的父亲
父亲是琼崖老战士,林一师战士,全国农垦标兵。
1922年10月13日生于临高县东英镇半康村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聪敏好学、过目成诵 ,只因家庭贫困而半途缀学。时值抗日战争,堂兄符柏坚为了抗日救亡而奔赴延安,在抗大读书,村党支部书记符世泽、符延魁等人也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在他们的影响下,1941年6月父亲投身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父亲在部队能断文识字非常难得,他先后担任过儋临基干中队文书,琼崖部队文化教员。战斗烈火锤炼下,父亲逐步成长起来,他从党支部书记,东英乡长,到琼崖挺进支队党支部书记,琼崖纵队一总二支队总支书记,一总八团三营、一营教导员等职务上一路走过来……。
1947年9月,已经是琼崖纵队挺进支队猛进队指导员的父亲和部队行军路过临高,在南宝村部队临时休整。这时只见村头大树旁。一个姑娘伸长脖子,张望着部队战士们,她就是我的母亲,母亲家住南宝村,母亲的父母早逝,姐姐很小的时候送人,哥哥参加革命,无依无靠的母亲从小就到伯父家放牛,见是琼崖革命队伍,母亲多么希望能在部队见到哥哥。
部队生火做饭时,瘦高的母亲主动帮忙,帮伙夫洗菜、挑水、添柴、做饭。第二天一早部队转移行军,母亲紧紧跟在部队后头,查队的父亲看到后立即上前查问,听了母亲述说家境和想找哥哥的迫切心情,以及想随部队一起,去寻找哥哥,父亲很是同情,示意她跟部队走,等到驻地帮忙她打探哥哥的消息。
后经查询母亲的哥哥不在这支队伍中,由于母亲要求留在部队工作,加之母亲勤劳努力,部队经研究决定收留母亲留在部队当后勤兵。从那时起母亲正式成为一名琼崖女战士,那年她18岁。临高方言很难一人沟通,操一口临高话的母亲便与同是临高人父亲经常交流,日久生情,彼此爱慕关切的心情终于擦出爱的火花。1949年6月行军途中,休息时,部队首长召开全体会议,临时结束时,团政治部主任符全面宣布,经组织批准同意符锡书和符不慈结为夫妻。那天晚上,部队特地为父亲母亲举办结婚仪式,结婚仪式上没有鲜花、没有美酒,连糖果也没有,在战友们祝福的掌声中,这对情人结为革命夫妻,新婚第二天,父亲便带着部队出发了,母亲仍留在团部后勤班,父母这对新婚伉俪聚少离多,一两个月都难碰面。1951年他们结婚后的第二年大姐出生。
战争年代,父亲参加过大小战斗有一百多次,尤其是1949年春季在临高海岸岭伏击国民党保三团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国民党保三团全军覆灭,这次战斗我军伤亡重大,此次战斗,参加作战的琼崖纵队一总队八团三营营长符祥云壮烈牺牲,我的父亲三营政委头部负伤,血流不止,卫生员简单伤口处理后,父亲全然不顾,忍着剧痛,顽强地指挥战斗,直到战斗结束。也是在这一年,母亲的唯一亲人——我的舅舅在白沙战场的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时任排长,年仅22岁。
1950年春,为打开南下解放军进入海南岛,确保解放军进入海南腹地的通道,坚守在临高木排根据地的琼崖纵队,决定攻占国民党据守的高山岭,抢占制高点,控制临高城。
武力和兵力上都优于我军的国民党守军,在我琼崖纵队战士大无畏的强攻下,败下高山岭。国民党军为收复丢失的阵地,从海口调来飞机轰炸我军占领的阵地,组织大批兵力反复抢夺高山岭,战斗打的异常惨烈。“同胞们,今天就是死,也要守住山头”,为解放大军开路!国民党兵的轮番进攻,使得很多战士倒下,鲜血染红了阵地。当战斗停歇时,父亲一边巡查阵地,一边安抚受伤和饥渴的战友:“挺住啊,同志们!革命胜利就在眼前。”
父亲带领三营和兄弟部队紧密配合、誓死反击,最终守住了阵地,让在临高角登陆的四野大军挺进琼崖争取到最快捷的通道,对解放海南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海南解放后父亲任海南军区二十八团一营教导员。后来部队并入林一师,父亲担任林一师第三团一营教导员。1953年3月,林一师集体专业到海南农垦,加入垦荒植胶的行列。在临高垦殖场、西联、红明、加来、西流等农场担任过场长、党委书记职务。
1957年父亲担任国营红明农场场长期间,大抓绿化造林,把三门坡和红明农场建设成“林网化”、“覆盖化”,为农垦系统树立了一个造林绿化的好样板,推动了全垦区的植树造林工作。
1963年1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视察海南,路过三门坡,顺道视察红明农场,父亲收到朱德委员长的亲切接见。
1965年父亲调任国营加来农场,在农场当任场长期间,基本保持每年三分之一的时间下基层抓生产、搞调研。他一般都是步行或骑自行车下基层,他经常鼓励机关干部下基层同老百姓同吃同住。
加来农场场部附近有一个村子,旁边有一大片水田,父亲晚饭后经常到水田周边散步,路过村子,看到一间破房子前坐一位孤单的老人,父亲上前问道:“啊婆,吃饭了吗?”阿婆呆呆地望着父亲摇摇头。父亲又问:“你孩子呢?怎么就看见你一个人?”又无力气地摇摇头。邻居看到父亲和老人唠话,便走过来告诉他说这是“五保户”。得知老人的情况后,父亲从口袋掏出10元,递给老人并安慰说:“阿婆,这点钱你拿去买点生活用品”。从那以后每逢过节,父亲都会散步或带上孩子到村里看望老人并给老人送去10元钱直到老人逝世。
父亲作为领导,时常会调动工作单位,母亲深知父亲工作繁多,责任重大,为了让父亲安心把农场的领导工作做好,母亲挑起全部家务及子女教育,连跳水劈柴体力活都包了下来,母亲是个孤儿没钱上学,在父亲的帮助下,她刻苦自学文化,看书识字、练写字,由于勤学苦练,以至后来练得一手好字,收发文件,开具证明时拿起笔来,一笔一画有板有眼,没人相信她一天学都没有上过。
父亲母亲这对琼崖伉俪,再加入农垦殖胶大军后,继续发扬琼崖革命精神,艰苦奋斗,坚忍不拔,并肩携手,心心相印,同甘共苦。1966年,父亲被当做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造反派“揪出来”文革批判对象。造反派抄家、殴打、限制人身自由,无休无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参加批斗大会,接受批判、游街戴高帽,父亲被按上一个又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走资派、当权派、保皇派、牛鬼蛇神等。
父亲关在牛栏里,有病不给治,有武装人员看守。这位从枪林弹雨中冲杀出来的琼崖战士,在那些日子里,一天三次被拉出去戴高帽挨批斗的日子时常发生,休息不好饭也吃不饱,有时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有一天早晨造反派组织通知母亲,“今天符锡书要参加三场批斗会,要求家属临时送饭”,母亲按照造反派通知,准时送到指定地方,可造反派却说:“人已经被拉走了,饭就不要吃了,下午在等通知吧”。父亲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母亲经常宽慰父亲说:“再苦再难我们也要挺住,我们没有对不起党,相信共产党,相信共产党的干部政策,我们还有孩子,不能轻易地放弃,要好好地活着,再大的委屈也要坦然承受”。1968年8月父亲得到“平反”,获得“解放”,当任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五师七团副团长。
1974年10月,父亲调任国营西流农场党委书记。当时农场职工生活水平很低,一年四季难吃上几顿肉。父亲上任就大抓畜牧队的建设,扩大养猪、养牛规模。有些领导干部提醒他说:“符书记,你的动作是不是大了点,弄不好上级要追究责任的。”父亲理直气壮地说:“改善职工生活有什么罪,出了问题我但,你们放心干就是了。”那是畜牧队牛壮猪肥,鸡鸭成群,农场的收入增加了,职工的生活质量大大改善,职工们的生产劲头更足了。农场连续6年被评为海南农垦系统先进单位。1977年被评为全国农垦标兵。在农场,母亲也要上班,母亲做过卫生员、保育员、电话接线员、收发员、保密员,不管在哪个岗位上,母亲从不以场长太太自居,工作认真,热心助人。
一天傍晚,母亲在家做饭,突然一阵“有小孩掉进水塘”的急促叫声传来,母亲看了一下自己的孩子,孩子都在,但她还是冲出门外,水塘离家不远,母亲看到水面上有晃动的小手,她不顾自己不会游泳,飞也似地跳进齐胸深的水塘,把溺水的孩子抱上来。孩子得救了,母亲却累得瘫坐在水堤上。
1980年父亲调动海南农垦工会当副主席,职位变了,但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工作作风没有变。针对垦区职工文娱生活单调枯燥的状况,狠抓职工的文化生活,经常组织各种文艺活动,用各种文化娱乐形式丰富职工的生活。1985年8月,父亲离休(享受副厅级待遇),没有了工作压力,每天一大早就拉着母亲的手到临近公园里散步锻炼,而傍晚又拉着母亲的手到霓虹灯下遛弯。在农垦总局大院里常常能见到老俩口恩爱相伴的身影。小儿子回忆:老爸生性开朗,为人正直,平易近人,总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一个父亲的诺言,他可亲、和蔼、吃苦、乐观,不计较个人得失。如:他经常出差海口办事,自己掏钱负责随行人员的吃饭。老爸老妈恩爱一生,从没有见过他们红过脸吵过嘴。父母对我们子女要求很严,以前在农场时从不让我们以领导孩子的身份搞特殊,让我们与普通职工子女打成一片,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记得有一天,买冰棒的小贩骑着自行车到场部吆喝卖冰棒,许多孩子都跑回家找大人拿钱去买,我们四姐弟也赶回家,但爸妈不在家,我们姐弟就自作主张从抽屉拿了几毛钱,每人买一支冰棒,妈妈回来知道我们私自拿钱,非常生气,拿起棍子把我们几个人教训了一顿,告诫我们:好习惯要从小养成!要懂规矩,不能自己想干啥就干啥,特别是不能偷东西和好吃懒作。我们参加工作后父母经常提醒我们,要诚心诚意把工作做好,要为人民服务,要廉洁奉公。有时候我们做错事情或遇到挫折的时候父亲会谆谆教导我们,鼓励我们,帮助我们。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四姐弟艰苦奋斗,努力工作,敬业奉献,团结友爱,大家几乎每个周末都回来与老爸老妈相聚。2009年10月13日,在父亲87岁生日那天,适逢父母60金婚,我们全家欢聚一堂,为两个老人举行隆重的金婚纪念祝福二老相懦以沫,携手走过60年。
2012年10月12日,从没有住过院的父亲不慎跌倒骨盆碎裂致瘫后一直躺在医院的重症室,后因肺部感染于2013年4月20日不幸去世。每当清明扫墓,母亲都会泪流满面,母亲陪伴父亲走过64年的岁月,这种革命情结是不是谁都能读懂。母亲在父亲墓地前一遍又一遍给我们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此表达她对曾经走过的革命之路无怨无悔,对党对毛主席始终坚定不移,这位老人念念不忘党情、党恩,我们为她鼓掌、感叹,不想打断母亲此刻的美好回忆和忘我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