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不凋春永在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50957407
本馆由[ 老顽童]创建于2024年01月31日

风云淡定九十七年--回忆我最最亲爱的妈妈(组图)蒂嘎

发布时间:2013-04-17 16:01:55      发布人: 派拉
    



           (一)

       凡见过我妈妈的人,就能贴切感受到“矍铄”,这词实实在在的含义。别看妈妈年事已高,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穿戴打扮照样与时俱进,一点也不比当今年轻人逊色。妈妈姓范,名亚维,祖籍湖北黄陂道士店,如今武汉天河机场附近。那是一块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曾诞生出几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

      妈妈出生于北京市“莱园”老宅,现宣武区鲍家街中央音乐学院附近。讲一口标准普通话,温文尔雅娓娓动听,其语气语调极富感染力和亲合力。

      妈妈年轻时当过运动员,一生动作敏捷反应快,一直到老都一样。这举止与实际年龄极不相符,有一股“过于”敏锐味道。从妈妈办事能力、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上,看完全不像是一位年逾古稀之人。

      有谁知道,就是这位95岁的老人,还常独自挤公共汽车,往返于武昌和汉口,因学校在武昌其家在汉口。就是这个年龄,还几次接到受美国社团的邀请,欣慰准备前往美国参加会议,后因家人极力反对、才未能实现。

      妈妈身上有一样珍贵的东西,那就是优雅—是一种在特殊家庭环境下,受到高等教育、出入上流社会,虽饱尝人生中的酸、甜、苦、辣,仍能从容笑对人生。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豁达宽容淡定的世界观,是祖上基因的传承。对于货币致上的今天,这品德是何等高尚,何等的可贵!

     “我经过的事很多,也得到各种各样的历练,磨难造就出我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性格……”,妈妈曾不止一次说过。只恨我当时年幼无知,不理解妈妈所说的真实意义,也就不会懂得去珍惜。但能记住其中大部分内容,说明我还是一个不错的孩子。

       67年我初中毕业,十几岁就随学校上山下乡,过早离开了妈妈,失去好多学习传承的良机。我独自风雨中漂流几十年,磕磕碰碰蹉跎岁月,总算又回来了。等我再回到妈妈身边时,早已过而立之年,已为人之夫、为人之父。在记忆库中犹存那点残缺不全的家族故事,还是在儿时,妈妈百忙中挤时间,见缝插针灌输的。

      我从小知道妈妈是个大忙人。不知道她,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睡觉。但书桌上的那盏台灯,通宵达旦总是亮的。有时喝多了水,半夜起来方便,还看到妈妈在那伏案工作……。

       妈妈读书声是我家的“报晓鸡”,琅琅读书声把我们从熟睡中唤醒。让我终身不忘的那些诗词、诗篇、歌曲,是妈妈每天早上持之以恒灌输的。

       只要我睁开眼,就看到妈妈操劳的身影,她成天忙忙碌碌,不是操持家务,就是写那备不完的课,批改那些改不完的作业。晚饭后,常有一帮同学到家里来凑热闹,那是妈妈特地请他们来的。只要他们一到,哪怕是一个人,妈妈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坐下来给他们补习功课。妈妈常对他们说:“不懂就到我家里来,这里随时欢迎你们!老师最喜欢勤奋好学的学生……。”为此,其中几个忘恩负义的“学生”,文革时还抄我们的家,他们叫嚣:“范老师只拉车不看路,是白专道路的领头人”。妈妈在文革中,虽然没有进过牛棚、没有挨过斗,但也吃了不少苦头。

      妈妈的议事日程中尽是别人,从没给自己留下一点空余时间,哪怕节假日也不列外。她每天起早贪黑,尽量挤压自己吃饭睡觉的时间,甚至边吃边干,就这样,她还觉得时间不够用!妈妈忙忙碌碌夜以继日地工作,事情永远总做不完,儿女们知道,那是妈妈对自己要求太高,不断有新的目标、要求,等着她去做,等着她去完成。

      在妈妈眼里,吃饭睡觉是种累赘,为此花时间太可惜!简直奢侈、是浪费!妈妈一天当作两天干,夜以继日地工作,欣慰的是,教出的学生,各科成绩,总名列全年级前茅,因此,受到校领导、同事们的一致赞扬。不少学生家长,找到校领导那,要求校方将孩子,分配到妈妈教的那个班。

      就在疯狂的文革时期,四处吵吵朗朗闹“革命”,妈妈的教学工作照样没有放松,所抓的班级每天照样开课,哪怕只有几个学生。那段时间里,除了参加运动外,妈妈依然认真备课,细心地讲解,直到学生掌握为止。百废待新的年代里,原来所用的课本已成“四旧”,扫进历史垃圾堆,妈妈就将毛主席语录、革命歌曲,译成英文,教学生写、让学生读,跟着学生一起唱,借此巩固、提高同学们的英语水平。她经常教导学生:“同学们啦!一定要趁小多学知识,千万别浪费这宝贵的学习时间......”。

      妈妈常告诫自己道:“我是范仲淹的后人,是范熙壬的女儿,不论做任何事,都应该比别人做得强,做得更好,时时处处要起表率作用……”。

       提起外公范熙壬,妈妈眼睛顿时一亮,闪烁着崇敬自负之光,她用自豪的语气说道:“你外公是范氏三杰(也称范氏龙、虎、豹)中的龙”。这“三龙”在黄陂老家,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上面所说的范氏三杰,那就是我的外公-范熙壬、二外公-范熙申、五外公-范熙绩。当年朝廷派外公去日本学习时,两个弟弟囔着也要去,经一番周折,两江总督张之洞特批,才让两个弟弟如愿,一道东渡日本。

       外公在日本专攻法律,留学期间创办出《新译界》,当时影响甚广。回国后参与君主立宪,投身民主、拥护共和。组织并参与“公车上书”、反对“善后大借款”、“曹锟贿选”、欢迎孙中山北上,营救李大钊等惊世之举。

       二外公在日本海军军校学习,回国后担任威海舰队司令,系我国唯一打败日寇的舰队司令。

五外公在日本陆军军校学习,是蔡锷、唐继绕的同窗挚友。他官至陆军上将,国民革命军第26军副军长、湖北省保安司令、长江流域水利部长等。   

       外公范熙壬从小聪明过人,一双聪慧的大眼睛十分逗人喜欢。有段趣事在黄陂流传甚广,已成一段佳话。那是外公启蒙时,刚走到课堂门口,只听教书先生说道:“黄陂县童生九岁”,踏进门还没坐下的外公信口答道:“紫禁城天子万年”,一语震惊四座,喜得私塾先生拍掌连声叫绝,自此神童的美名不逾而走。

       外公十八岁那年和曾外公范轼,赴京殿试,同科考取进士,光绪皇帝喜下御笔,欣然写下“父子同榜”四个大字,并制作成金匾,派人送往老宅(湖北黄陂县道士店)。如今北京国子监内的金石碑上,当年所刻范轼和范熙壬两的名字,依然清清楚楚清晰可见。

(待续)

     

 我最亲爱的妈妈

                                                    

 

         (二)

     外公从不畏惧强权,为民呐喊、为民请愿,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品质,深受各界人士、广大劳苦大众的拥护和爱戴,被誉为“为民喉舌”。别看他只是一名国会议员;宪法委员会委员;国会非常会议主席,可是他敢于直言进谏、为民请命、敢于与大总统袁世凯直接叫板。

      1931年身为国会议员兼宪法委员的外公,率先提出反对袁世凯向日本政府借款,出卖名族利益的卖国条款。并当面严厉斥责,说得袁大总统哑口无言。1932年曹锟贿选,外公不仅言词申诉,退回高凌尉送来的巨款,为取得斗争的胜利,不得不典当住宅——“采寿堂”,为拥护孙中山的议员南下筹措经费,并组织他(她)们南下沪、津、穗等地,全力拥护孙中山先生的“三角联盟”。

       外公被选成“非常委员会”执行委员后,工作就更忙了,长时间在外很少回家。第二年又仓促返回北京,反对法国人,以金本位赔赏庚款(金佛朗案)。会上外公慷慨陈词,差点被王克敏投置的砚台砸伤。为此住宅还被军警包围,据妈妈讲当时情况相当危急,曾外婆坐上外公的马车把特务引开,外公这才脱身。上当的特务返回后,在宅内大呼小叫,抓住大舅质问外公的行踪,吓得大舅哇哇直哭。

      19253月孙中山逝世,外公万分悲痛,受国会之托持笔撰写《祭前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文》。前不久,大舅范延中从台湾将《祭文》寄回,这失落八十多年的珍贵文献,重返大陆,首次在汉揭秘。身为护灵队长的二外公,特地从威海赶回,带兵护送孙中山先生走完最后一程。

       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为逃避张作霖的追捕,外公不得不带领家人,内迁回武汉。1938年,准备受聘重庆大学执教的外公,突然在睡梦中仙逝,悲哀和痛苦笼罩着道士店。

       妈妈身才高大体质好,爆发力又强,极具体育天赋,受西方教育的她,从小喜欢体育活动,在京就参加过各项比赛,都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1930年她率领中南女子排球队,参加了国民党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在男人主宰一切的封建世界里,女子参加运动格外扎眼,南方姑娘所组织的俊秀球队,就更惹人注意了。她们经过多轮拼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取得优异成绩。为此,妈妈荣获“湖北的体育皇后”的美誉。

     妈妈是范家的第二个孩子,她大姐出生的头天晚上,据外婆说,梦见一只凤凰落在花园树上,引来无数飞鸟,唧唧喳喳漫天飞舞,百鸟朝凤甚是壮观。第二天起来一看,好家伙!满园的鸟粪简直无法插足。故将所生的这个女儿取名-凤维。

       接下来,外婆一连生下四个女儿,在那重男轻女,无后为大的封建年代里,一个没男孩,无人传递香火的家,该是多不幸的事。为此,外婆伤心得直哭,在一旁的外公诙谐安慰道:“我这四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将来会有四个女婿、姑爷,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那我就有两个儿,此生足矣!还不是一样做我的老太爷……”他边说边做,逗得外婆破啼为笑。

       视为掌上明珠的妈妈,自五岁起就随父亲出入六国饭店,在那见到外公的入党介绍人李大钊伯伯。她耳濡目染上流社会礼仪、习俗、行为举止。聪慧好学妈妈悟性极好,学什么像什么,一来二去,倍受隔壁房间英国公使夫人的青睐。公使夫人主动教授妈妈英语,在那种语言氛围熏陶下,为终生受用的“洋玩意”打下扎实基础。

       黄陂老家历来有重教育的习俗,外公虽生活勤俭克己奉公,但在孩子教育方面,却舍得大把大把花钱。在这书香门弟的大家庭里,孩子们深受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教育。加上曾外婆精通琴、词、书画,对孙子们更是言传身教,这才使妈妈成为全面发展,博学多才的新女性。同时为凤中之龙的妈妈,造就出非凡独特的气质。爸爸说妈妈的气质,是与达赖喇嘛抚头有关。那年达赖喇嘛在雍和宫讲经,看到众大人中一个可爱活泼小女孩,一时兴起走下神坛,手抚妈妈额头为之其祈福诵经。

      1937年妈妈自北京女子师范附小毕业后,考取了美国一知名大学,校方很欣赏她翻译雪莱著的《致云雀》。为此,颁发全额奖学金给妈妈。由于外公的突然病逝,故此失去到美国深造的机会,也就彻底改变了妈妈的一生。

    外公去世后,沉重的家庭负担就落在三个女儿身上(妈妈系亚维、三维、四维)。22岁妈妈只身前往上海,经人介绍,到一家法国人开办的教会学校任教,过早地踏入社会,开创她一生漫长的教书生涯。

     “父亲在世时,我觉得我是最幸福的人,父亲过世后各种苦恼紧随着我。先祖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教诲又时刻提醒我,凡事要乐观应对为好……”。1938年举家迁回武汉后,妈妈从上海回到武汉,继续在中学任教。用她和姊妹那微薄的薪金,支撑起风雨漂泊中的这个家。

       武汉解放时,妈妈以满腔热忱,载歌载舞地迎接解放军进城,并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曾代表武汉妇女届上台演讲。抗美援朝期间,妈妈更忙了,起早贪黑走东家串西家的,组织大家为志愿军,捐款、捐粮、做军鞋。当听到朝鲜地处高寒,天寒地冻,急需大量的狗皮褥子。妈妈回家后,二话没说,唤出自己心爱的“亨利”亲手交给打狗队。自那以后,喜欢宠物的妈妈,再不养狗了。这“亨利”让妈妈流的泪水太多太多。(待续)


  妈妈在校门口留影



      

      1957年4月27,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整风的对象—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1957年5月4,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请党外人士帮助整风的指示》,对当前整风的总体部署作出规定:先请党外人士帮助共产党整风,对共产党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待共产党整风成功,再推动社会各界整风。

      广大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知识分子欢心雀跃,衷心的拥护党中央毛主席这一指示,他们听党的话,积极帮助党组织、党员们改正错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知识分子,热爱刚刚建立的新中国,真心拥护新社会政策,希望寄予热爱的党。

      爸爸,作为一名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深恶痛绝-独裁、专制、贪腐等现象,他说,寄生在党肌体上的毒瘤,定得产除,而且是非铲除不可!爸爸和广大知识分子一样,积极听党的话,努力向组织靠拢,立行做到党叫干啥就干啥,为实现社会主义,甘当革命的黄牛,做党的顺服工具。

       作为一名非党员干部,能破例参加党委扩大会,那是党组织何等的信任、那是何样的荣耀啊!在会上爸爸积极主动发言,根据所掌握情况频频向领导同志提意见,尖锐指出错误所在,诚恳要求他们尽快改正。抱着真心实意地愿望,帮助几位失足的党员干部,劝他们尽快涤洗溅在身上的污垢,放下包袱轻装前进。为按时完成最高指示,爸爸分头组织安排、鼓动更多党外人士投身整风运动中来。

      自整风运动开始,爸爸就很少回家了,即使抽空回来也常伏案工作至深夜。在党委扩大会上,他积极大胆发言,直言不讳的帮助领导改正错误,说话诚恳而尖锐,一针见血地指出错误所在。

      为了帮助领导们摆脱官僚作风,尽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不会画画的爸爸,特地请人帮忙。画出官僚、霸道、多吃多占、贪污等领导的贪吝嘴脸,这些画得栩栩的漫画,如一枚重磅炸弹,轰动单位上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爸爸春风得意之时,还没顾及欣赏自己的那些“杰作”,整个运动风向逆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是以君子之心还小人之策,这个180度的转弯把所有人都璇懵了。明白这是蛇出洞“阳谋”但已为时已晚。这些让自负的知识分子个个自投罗网,跌进毁掉自身的万丈深渊。     

      积极投身整风运动的爸爸,起早贪黑勤扒苦做,其结果就是获得早已搁在那里的“极右份子”帽子,这顶极右帽子扣在爸爸子头上,稳稳当当挥之不去。

事后爸爸无奈诙谐地说道:“这叫罪有应得,谁叫我蹦的太高、受宠若惊还近似颠狂!整风运动中,自告奋勇写大字报,不会画画的我,还特地跑去请人画。人哪就这样,蹦得太高会跌得更重,这帽子戴得不冤枉,不冤枉!”说着说着,眼睛已噙着泪水。

说真的,爸爸比起那些一声不吭的倒霉蛋,还算“幸运”。在四川有位志愿军女战士——刘家政,整个反右运动中,她既没参加鸣放、又没右派言论,就连一句话也没多讲。单位上的2个右派指标让领导头痛,叫职工心寒。那段日子里,职工惶惶不可终日。支部为了完成2个右派的指标,破动脑筋。评选会上采取轮轴转的老办法,不找出2名右派决不散会。大家日以继夜拼着熬着,会上除了领导作开场白外,上下鸦雀无声。就这样大家守着、熬着,从早拼到晚,一直到深夜,谁也不敢离开。当中刘家政实在憋不住,擅自跑去上了趟厕所,回来一顶右派帽子评到她的头上。

      爸爸划成“极右”派分子不久,随武汉市的右派们一道,奔赴湖北沙洋劳教农场。那一走就是三年多,家中抚育五个孩子的沉重负担,压到妈妈瘦弱的肩上。那时妈妈教学任务繁重,一周承担27节课时,还要随时准备调换课程。不任哪门课程缺老师,领导就让妈妈顶上。聪明的万经油妈妈,边干边学,圆满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妈妈先后教过英语、俄语、体育、语文、美术、音乐等课程。

       在三年自然灾害,饿殍千里的日子里,适逢家中二姑娘,去买粮时不慎将“粮食定购簿”玩掉了。这下子可要全家人的命了。掉了“粮食定购薄”就是断了全家人的生路!除了买高价粮,别无它法!妈妈变卖了家中的首饰,利用休息时间,只身跑到武汉郊外,背回大捆大捆的藕、豆饼、等蔬菜,拿这些补贴口粮,帮孩子们渡命。在补办“粮食定购薄”那漫长的一个月里,妈妈基本没吃过饭,将自己在校户口上的21斤定量粮,全部换成粗粮(粗粮和细粮有个比例,是一比二,还是一比三,我实在记不得了,总之能换更多点)妈妈把换回的粮食、背回来的菜,全部奉献给贪得无厌的儿女,不懂事的儿女,还为争抢多一点,干一点的糊羹而置气。妈妈却常以盐开水拌点菜叶裹腹,就这样还不能休息,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等着她呢。

       六十年代初妈妈从“华师”进修毕业,学校领导提出妈妈留校任教,妈妈考虑到家中孩子小负担重(那时我才8岁)加上“华师”距家太远,为了这个家和孩子,妈妈再次放弃留校工作的机会,回到近的六中学教书。这一教又是17年,直到退休,二女儿顶职。退休后在家没休息一天,就被“江汉大学”聘请去教授英国文学史,整堂课完全用英语来讲授,当时在全国甚是少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妈妈卓越的教学能力,倍受师生的一致好评,为此,江汉大学破额安排转正。哪知不愿给组织添麻烦的爸爸,考虑到妈妈年事已高,往后困难接踵而致,上班奔波实在辛苦。加上新组建的大学,人少教学任务重,实再怕妈妈身体承受不了,故极力出面反对,打破这一天大的好事。“江汉大学”领导看转正不成,就以返聘的方式继续挽留。当时返聘按临时教员待遇,每月薪金仅25元(补差)。一向视金钱为粪土的妈妈,不为钱所动,一教又是好多年,直到“江汉大学”搬到汉阳为止。日后“武汉国防科技大学”和“海军工程学院”又出面聘请妈妈任教。

        在“武汉国防科技大学”任教期间,校方考虑到妈妈年事已高,往返汉口武昌困难,特地派辆小轿车接送。克己奉公的妈妈,总是替他人作想,执意找到学校领导,婉言谢绝领导的好意,退掉特派给她的那辆小车,换回一张月票,安心地赶公共汽车去上班。

爸爸考虑到耄耋之年的妈妈,乘公交车深为不妥,很不安全,担心车挤出事,再次出面反对,打破妈妈的教学梦。妈妈再次极不情愿地回来“颐养千年”。

(待续)


 

 武汉晨报刊登妈妈的事迹



     

    回到家中的妈妈仍然闲不住,重操旧业,又沉入书海,回到翻译工作中。浑厚的中英文功底,使她在不长时间里,翻译出了《蓝色的十字架》、《阿红》、《帕拉尼奇医生的女儿》等文章,刚翻译出来,没来得及交给出版社,就被喜欢上网的儿子投放论坛上,受到广大网上文学爱好者的踊跃点击,点击率直线上升。

       这样“清净”日子妈妈没过上几天,不知哪里窜来几个学生,他(她)们慕名而来,生拉硬扯要妈妈补习。初中的、高中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所授课程也不一样,这样一来,妈妈所花的时间,投入的精力自然更多。热衷教学的妈妈,课堂内外一个样,热情辅导这几个学生。如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了他人。在妈妈的精心辅导下,所有经过她辅导过的学生,英语水平都有普遍提高,中考、高考时,由于英语成绩突出抢了高分,为平稳升学创造了条件,就读于自己所理想的高中、大学。

        晚上辅导学生的同时,白天妈妈就去“武汉老年大学”学习,给自己不断充电。好心邻居劝她,都这把年纪了,该在家享清福了。再说,你这样高的文化水平,还上那门子老年大学嘛?妈妈诚恳地回答道:“在飞跃发展的今天日新月异,如不继续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那就会落伍,会被时代所淘汰的……”。

        她在老年大学,先后学习诗词、摄影、电脑、声乐等课程,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投稿、演唱、外出摄影采风等活动。妈妈勤奋好学,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赢得学校同学们的钦佩和老师们的好评。一次学校要来外宾,外事任务急需一名翻译,校领导知道妈妈曾是英语教师,就极力推荐妈妈出来。

       妈妈用自己所掌握的“洋玩意”,圆满完那次外事任务。就连所接待的国际友人,都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他们夸妈妈口齿伶俐翻译到位准确;还称赞妈妈英语水平高、语法好、口语说得真的是太棒啦!多次“下岗”的妈妈,再次受聘,于耄耋之年重登三尺讲台,开始了新形式的教学、踏上新的人生旅程。武汉晨报、楚天都市等地方报纸,纷纷刊登转载妈妈不服老,敢当革命老黄牛的精神。

       既当学生又做老师的妈妈,不顾年事已高,百病缠身的身躯,拼博在学习和工作的岗位上。不管是寒冬酷暑,还是风雪交加,妈妈一如既往,按时到校,从不迟到。别看妈妈已年过九十三岁,依然是个大忙人。如不提前与她预约,一般在白天很难见到她。

       一辈子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的妈妈,更多关心和惦记的是,贫困山区的那些穷孩子们,她常抽空去黄陂探望,除给孩子带些笔、墨、纸张和生活用品外,每月从微薄工资中,抽出一部分捐给那些孩子。妈妈慈善之举,从没对人提起。她一做就是几十年,直到驾鹤西去。

       当妈妈得知,范仲淹第三十代子孙范止安先生,创办的“景范教育基金会”,在内地已建立了29所“希望小学”。妈妈替这些娃娃高兴之余,希望将自己在北京的那栋老宅-“莱园”,改建成“景范教育基金会中心”。为“希望小学”派上用场,同时也能留下,这座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老宅。完成其父范熙壬的想法和夙愿。

       那几年妈妈不顾年迈多病,常往返于北京和武汉之间,拜访多方部门和相关领导,极力想办法促成“景范教育中心”的建成。人算不如天算,只因为北京城市整体规划,有了新的具体要求,妈妈和外公的这夙愿才未能实现。

       妈妈是个非常单纯、努力要求进步,她听党的话,严格按组织要求去做,充当革命的老黄牛的那种人。五八年大办钢铁期间,妈妈除没日没夜的在校教学、炼铁、炼钢外,还为居委会所用。当听到居委会要求大家捐出铁制品,用于炼铁、炼钢时,妈妈将家中的锅碗瓢盆等铁制品,和那一人多高,家传的景泰蓝花瓶,一并交给居委会,拿去支援了国家建设。

       记得那年妈妈来宜昌来小住。一天早上她认真对我说:“昨晚我做了个好怪的梦,梦见毛主席了,他老人家对我说道:‘明天车到武汉,你回不回去……’我非常担心,赶紧叮嘱道:‘毛主席呀!这话可不能随便说呀!这关系着您的安危,这可是国家大事哟……’”。

        2011年冬天,妈妈因肺部感染住进院,在重症监护室内,全身上下插满了管子,活脱脱像个机器人,可妈妈仍然用唯一没打针,能自由活动的手拿书看,或握笔写字。我知道那是妈妈在和时间赛跑,在和病魔作斗争。因为妈妈的志向高,夙愿还未能实现。   

       俗话说人老先老腿,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妈妈出院后,身体大不如以前了,走几步就会气喘吁吁。这样一来,外出必须坐轮椅。就这样,她仍放不下“武汉老年大学”的老师、同学和那些忘年之交的朋友们。更割舍不了,那钟爱的教育事业,搁置不下,魂牵梦绕的三尺讲台。

自参加老年大学诗社活动来,她以满腔热情投身其中。诗社出版的刊物,不管有没有她写的诗,她都会一一细心品读,遇上好的诗句,还要用红笔打上记号备查。同学们写的好诗、好词,让妈妈为之倾心,为之兴奋。

   

为了到诗词社和同学们交流,妈妈克服常人难想象的困难,要阿姨推着去。诗词班在学校四楼,阿姨搀扶着妈妈,费力地向上爬,她们三步一停五步一歇,向诗词班靠近。妈妈凭着火一般热情、钢铁般的毅力来到诗社,与老师同学们相聚。实在无法行走,就叫儿子将自己写的诗词放在网上,好让热心的社长(王桂芳老师)查阅,看能否放进《晚晴诗词选》和其它刊物中,也算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

    最后日子里,妈妈看得最多的,是照片和学校的《晚晴诗词选》等刊物,她逐字逐句品味、推敲,吟唱,累了躺一会,缓过神来继续看,看着看着,脸上显露出,欣慰、开心、满足的微笑……。(完)

 

  同学们前往家中探望妈妈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去世,时任民国众议院议员、国会非常会议主席范熙壬以悲痛万分的心情代表国会议员起草祭文——《祭前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文》。范熙壬归隐故里后,将祭文、与孙中山合影照等文物善本,寄存在汉口一洋行和好友家中,后由其子范延中带到台湾。
祭文摘要如下:
   维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二十六日国会非常会议议员孙光庭等279人谨荐酒醴庶羞昭告于前大总统孙中山先生之灵。辞曰:
昆仑东趋,脉维三分,南极大庾,赤县**。瀛海外环,苞奇孕秀,挺生我公,邦家重构。

会创兴中,馆辟大同,神州舆诵,靡然响风。秦搜张良,汉购季布,履险如夷,四方驰骛。

欧美非亚,墨突不黔,揭竿斩木,义旗翩联。辛亥仲秋,武昌建国,云集响应,民怒尽赫。

公曰归哉,时不再来,定都金陵,宝历遂开。功成弗居,法尧禅舜,中国一人,超华盛顿。

武夫擅权,暮四朝三,既谀莽德,复煽殷顽。公曰约法,未容滥改,摄位海隅,百战不殆。

壬癸之际,国会北归,大波轩起,紫是朱非。政以贿成,兵毒天下,公驰羽檄,名器不假。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父子同榜”系指外公、老外公同科考中举人事,并非中进士。


    写信时间:2015/06/28 00:51:34
  • 曾敏华:今天是范妈妈两年纪念日,愿妈妈勤奋好学、学无止境,范氏家族忧国忧民,不求得失,奉献社会精神永存,妈妈永远是我们的好榜样!愿妈妈永远护佑家族子孙兴旺发达!生活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范妈妈、张叔叔放心安息吧!!!望老人在天之灵能知道敏华深深的敬意!


    写信时间:2015/03/09 20:06:17
  • 九月菊66对你的博文《风云淡定九十七年(回忆我最最亲爱的妈妈)蒂尕》发表评论2013-09-30 18:46:34 [删除] 清官范仲淹,后人承遗风, 巾帼奇女子,德高贯日虹。 你回复说:2013-10-01 19:58:07 [删除] 金菊九月花,傲霜立天下。 妙语述真理,博客展奇葩。


    写信时间:2013/10/01 20:07:51
  • 新浪网友2013-03-21 20:36:54[回复] [删除] [举报] 十月胎恩重 三生报答轻 今已乘鹤去 愿君莫悲泣 来生还为母 定把孝延续 ——彬彬(作)


    写信时间:2013/06/04 15:06:40
  • 幽草诗词平常心2013-03-19 17:14:05[回复] [删除] [举报] 文笔流畅通顺,文中充满对妈妈的愛。


    写信时间:2013/06/04 15:06:10
  • 幽草诗词平常心2013-03-29 20:27:19[回复] [删除] [举报] 范老师生前热爱诗会,我们做的还很不够。


    写信时间:2013/06/04 15:05:08
  • 燕儿2013-05-17 21:42:38 [举报] 欣赏佳作,感受情怀!一个伟大的母亲!


    写信时间:2013/06/04 13:17:00
  • 唐元龙2013-06-03 17:43:22 [举报] 饱尝人生中的酸、甜、苦、辣,仍能从容笑对人生


    写信时间:2013/06/04 13:15:15
  • 快乐的小公鸡1682013-06-02 19:00:21 [举报] 阅读欣赏佳作,感受您的情怀。您的母亲出身名门望族,一生勤奋好学,文武双全,多才多艺,爱岗敬业,颇有造诣,可谓巾帼英雄,令人仰慕,深受大家的喜爱!您应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骄傲自豪!字里行间饱含着您对母亲的挚爱深情!令人动心动容!


    写信时间:2013/06/04 13:13:54
  • 峡中樵 : 名门之后,平民之师,中华之女,天上最明亮的星!范老师一路走好! 昨天


    写信时间:2013/05/06 16: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