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不凋春永在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50957407
本馆由[ 老顽童]创建于2024年01月31日

传家敦孝友,望古怀清分(图)蒂尕

发布时间:2013-12-02 14:11:48      发布人: 派拉
           冬心艾岁方工画,不佞耋年始学诗”这是老爷爷所著《怀清斋主未是草》中自勉的一段话语。可见,大智若愚谦卑好学的老爷爷,有股活到老学到老孜孜不倦奋发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今社会所欠缺,亟待人们所追求的。

         只要上网查寻老爷爷(张仁芬)曾工作过的地方,就能收到他的信息,虽然上传的不多,但,条条震撼和富有吸引感召力。说实话,其实网上所记载的事情,儿时在家,我不止一次听父辈谈过。家父、家母还常借先祖事迹教导、勉励我们,让我明白知白守黑,礼仪廉耻,如何做人的重要道理。只因当时年幼,对所说之事如一飘而过的烟云,未刻意留心,也没往心里去,只有淡淡的一点记忆。随着年龄增长,文革接踵而至,运动弥漫深入,“四旧”、“封资修”的东西又不能谈,教育方式与运动同步前进,人们伪装发挥到极致,成天高喊革命口号,“老三篇”倒背如流,“红宝书”不离手、“忠字舞”天天演习。“上山下乡”运动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跟着贫下中农面朝黄土修地球,当工人为祖国大厦添砖加瓦,为提前进入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蹉跎岁月十几年,等我回到父母身边,已成家早过而立之年,失去好多聆听父母述说的良机。多的不说,仅老爷爷和李拙翁来书信往来风流倜傥的趣事,就耐人寻味多得很。我知道,那是难得寻觅的文学瑰宝,是文化艺术的结晶,璀璨耀眼光彩照人。

        今重见这熟知的家族先祖的故事,让我能够面对现实回想过去,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提倡和谐社会、中国梦捷径和征程。人们喜欢历史,那是因为被有趣故事所吸引,还能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历史是家族、民族的瑰宝,是国家的精神支柱,“以史为鉴,可以正得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看到老爷爷一生的丰功伟绩,和他所获的荣誉,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一种崇敬、钦佩、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为有这样一位高境界,先人后己克己奉公的先祖而自豪,我为传统教育出这样的人骄傲。

       当看到《盐城人文古迹》、《朐浦记事》、《武汉地方志》等记载 ,其中“离任留靴”、“ 粒我烝民”、“捐资为民”等老爷爷的事迹,更是心潮起伏崇敬无比。在此我要感谢安丰镇、朐浦、汉阳等地的政府和人民,对张仁芬如实记载充分地肯定,并给予这样高的评价。你们记载下并保留了这段历史,证实了民族的过去,弘扬了民族美德和中华文化。《盐城人文古迹》文中记载道:“张仁芬为官正直、除霸安民、等事迹深得民心”;《朐浦记事》中再诉:“ 1907年再任朐浦盐官的张仁芬,适逢淮北洪水为灾,捐金千两为赈灾善款,复于署左捐廉设计婴所,收养灾民孩童百六十”;《汉阳记》的记载:“ 戊申年(1908年)7月,汉阳富绅万昭度、张仁芬等人组织商团,维持秩序,借以辅助官力所不及。商团保安力量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辅助了警力之不足,稳定了汉口、汉阳的秩序”。以上文字详细记录当时所发生的一切,简捷准确用词考究,所介绍的事迹沁人肺腑,感人至深教育后人。

       在今盐城东台安丰古镇,还保留“离任留靴”的遗址。在连云港朐浦“粒我烝民”牌坊,立于陶文毅公祠前,并勒碑铭于董公祠、南门、小北门三处。这是东台安丰镇、朐浦(板浦)、汉阳人,用自己的方法纪念心中敬仰的官员,传承记载,妥善保管遗物、遗址,并修建成旅游景点,勉励后人效仿学习。

       俗话说:人过留名、树过留荫,老爷爷任职期间所做的那些事,是每个人,每位父母官应该做的份内之事,但人民却给予这高的荣誉。爱民、为民、尽职尽责,是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结出的丰硕之果,是仁、义、礼、智、信传承美德的完美结晶,先祖是做人的表率,是崇职楷模,我自豪直言不讳地说:“老爷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其事已迹名流青史”。

       古时候,盐业是非常重要,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命脉商品,历朝历代均由官方掌管和经营。素有盐商富贾天下之称的江淮一带,靠盐业起家的徽商诸多,盐商:又雅又俗、亦儒亦商,所以难于管理。管理这些商贾权贵的,就是盐运史官了。

       老爷爷所赴任的安丰镇盐场,是当地十场之首的安丰盐场。安丰镇就是以盐场而得名。该镇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因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寿县腹部,加之有“摇钱树”支撑的安丰盐场,故有“安康丰乐”之美名。北宋时期范仲淹曾在西溪做盐官,并带领百姓防洪做堤,筑成捍海堰(俗称范公堤)。老爷爷官位不高,盐运史(都察院监察御史奉命出巡盐务时,称盐运史,当地人惯称盐场场长),但手握税赋和地方财政的经济命脉,国家税赋与他工作息息相关。

       据安丰镇(江苏东台市安丰镇)镇史中记载:安丰作为制作盐的场所始于元代。至明朝时期,两淮共有盐场30个,由南向北排列,分为上、中、下各十个场。安丰即系中十场中较大的,当年灶丁48000人雄踞名闻天下,十大盐场之首。八方商贾云集,安徽商人慕名而来,安盐远销全国各地。串场河内船只川流不息,船家为了来回过桥便利,常将舱内带上一些石板,很快铺出七里长街。七里长街上商铺1200家,古老知名的商铺100多家。如万盈茂酱园、周同盛百货店、养和堂药店、诸兴记布店、严复盛杂货店、蓬莱村茶馆、幸福园饭店等。明朝和清朝安丰盐场为最兴旺时期,直到民国时期与富安、梁垛两盐场合并称为安梁盐场,其火爆程度仍然是经久不息。
  盐场是当时朝廷税赋地方财政命脉,那里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在这块繁忙的地方,盐场官吏、夫役、挑夫、脚力、南来北往的商贩,寻找工作的百姓,车马声、吆喝声、喧哗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喧嚣尘土接踵而至。当年附近人说即使撒在地上的零星碎盐,也是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来源。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年代里,盐场也就成了一些地痞混混经常出没,欺诈百姓抢夺钱财的地方。他们视盐场为摇钱树,啸聚四起,强取豪夺。不少盐场官员对此无可奈何。

        回过头来再进一步细看,网络中的文字记载:“清宣统年间,湖北人张仁芬风尘仆仆抵安丰盐场任场大使。他上任伊始即从整治地痞混混入手,打击那些黑恶势力,枪打出头鸟,严惩罪大恶极的地痞恶霸,起到杀一儆百的震慑功效,使安丰场再现繁荣昌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安康丰乐之地。一时民心所向,当地百姓交口称赞。在他离任时,安丰盐场的人和附近的百姓,全都出门相送,苦苦相劝,希望在继续留任。万般无奈情急之下,张仁芬只好脱下一只靴子留下,以示廉洁什么也不曾带走。当地人民将此靴视为念相,并将那只朝靴挂在街北的“四圈门”上教育后人。辛亥武昌首义期间,老爷爷与万昭度等人组织汉阳商团,维持地方秩序,保证汉阳一方稳定,并将汉阳当地库存谷米 3 000 担拿出来,捐赠给当地的民军。民国初年投资兴办实业,计有万鹤龄药铺,源美酱园,豫丰米店……。上面所记述的往事,和我儿时听父辈所讲同出一辙。

        四圈门,位于盐城东台市安丰镇老街,这是 “离任留靴” 发生之处,是故事不胫而走成为佳话的发源地。事后百姓将这只靴子搁置于玻璃盒内,长期放在安丰场署衙内。这就是老爷爷为官一次造福一方的这是经历,这也是家中那把,安丰人民所送“万民伞”的来历。那是一把很大的伞,伞面上密密麻麻签满安丰人的名字。

        一生清廉尽职的老爷爷,他克己奉公的崇职敬业,知白守黑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他给家父留下不光有许多鉴藏品,难能可贵是他那克己复礼的精神,这是家族兴旺的粮食,忠孝两全的支柱,这普世价值的瑰宝,永远激励后人,亟待去传承、去发扬、去光大……。

        附带说下,张仁芬湖北汉阳人(1668年-1936年)科举做官,辞官回家后经商。民国初年投资办实业,先后开办万鹤龄药店、源美酱园、豫丰布店等......。并将故居银杏轩改为怀清斋,即:传家敦孝友,望古怀清分之意。拿老爷爷自己话讲:“后二十年间,侪辈咸以鉴藏家目之”。经他鉴定收藏的字画、碑帖、图书、兼顾其他之多,不愧为一收藏家。

盐城东台安丰镇北街的“四圈门”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