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异故事连载-老屋湾上的“宗室祠堂”(图)蒂尕
这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宗室祠堂”,对三甲张氏家族来讲,意义重大,不同凡响。在建筑事宜上,那是一波三折建之不易,筹备时间之长,难于想象。家族心上的这块石头,终于随着“宗室祠堂”落成鞭花飘散而去。"宗室祠堂"的建立,给张氏家族带来新的契机,便于子孙后人传承弘扬,先祖“本分做人、乐施好善'的理念;鞭策族人努力工作、刻苦地学习奋发图强。人心齐泰山移,家族经济发展很快,经济实力雄踞丰乐里一方。勤奋好学的家风人才辈出,兄弟中,同胞同榜中举,叔侄同榜中举的接二连三,同朝为官宗亲足迹八方。“宗室祠堂”能鞭策族人自觉遵照祖训,力争为民者受人尊敬;为官者政绩卓著,争上名宦祠得以标榜(各地方志上均有记载)。最可贺的是,家族还获取《八省名宦、五世乡贤》盛誉。张氏家族以豁达、敦厚、善良、好乐施善、侠义心肠名扬四方。
“宗室祠堂”落成典礼,和请神位的仪式,选在这年的八月十五日,喜上加喜,空前的盛况,千秋万代奕叶重光。希望这是命运的拐点,福禄寿喜蒸蒸日上。期盼这是奔仕途的进军号角,唤醒人们发愤图强。人们心头那股兴奋高兴劲,如火如荼,熊熊燃烧似火似光,激动的心情热过太阳。人们掩饰不住内心的欢喜,一举一动全挂在脸上。二百多年来“宗室祠堂”保佑张氏家族幸福安康。说起张氏家族修建“宗室祠堂”的经过,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坐落在老屋湾正中央的“宗室祠堂”,坐北朝南堂前视野宽敞,祠堂由大门、仪门、走廊、明楼、亭堂、寝堂等组成。天井当中甬道,两旁庑廊雕刻精美、松树参天、柏树成行,石雕栏板做工精细,栩栩如生的花卉人物图像,爽心悦目格外漂亮。大门两旁雕龙刻风的大红立柱左右有序,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石鼓、石鼎、石香炉等一应俱全,大门外的那对石狮昂首挺胸目视远方。
当张叔珽从祭祀队伍中走出,全场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宗亲族人对他的崇敬、对他的爱戴、对他的感激,不用言表全在这掌声里。只见他笑容可掬,迈着稳健的步伐,来到“宗室祠堂”大门前的广场中央,面对宗亲族人,用高亢肃穆的口吻讲道:“各位宗亲,大家好!在这“宗室祠堂”落成的大喜日子里,我要多说两句,俗话说,树发万枝根共本,千年家族一父生,我们张氏家族也和千万个家族一样,有自己的祖宗,有自己的根!为了便于后人瞻仰,特修建张氏家族的“宗室祠堂”,今后,老屋湾的“宗室祠堂”就是我们张氏家族的根!”顿时掌声雷动锣鼓齐鸣,叔珽伸出右手做了个请肃静的手势,环视大家后接着往下讲道:“我们张氏家族源远流长,其根可追朔到远古时期的轩辕,轩辕黄帝的儿子青阳,青阳少昊第五个儿子挥公,挥公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他从星宿的组合中得到启发,发明(或改进)了弓。于是,黄帝封挥公为专门制造弓的长官——“弓正”,其子孙以官名为姓,即“张”。从挥公起张氏相传至今,还要世代相传下去。自古来张氏家族人才辈出,族史辉煌,先祖美德,万古流芳。人文蔚起‘世代书香;五湖四海,创业图强;祖妣贤淑,儿孙成行;枝繁叶茂,兰桂腾芳;事业发展,前程辉煌……。叔珽用他高亢音调陈述着,字字句句扣人心弦,赢得在场人的赞扬。
直到明朝万历年间,动荡局势稍有好转,排长张士彦,自修复好石潭径桥后,就着手筹建“宗室祠堂”。筹建工作进展得还算顺利,哪知,就在人、材、物均已到位,准备动工时,一夜之间风云突变,宅基地因风水事宜,如水中涟漪共振翻起波浪,分歧意见迅速扩大,以致势均力敌很难圆场。叔伯堂兄们,不知听了哪位风水先生的话,对选好的祠堂基地说三道四,不说那是鸡蛋里挑骨头,反正搞得不欢而散还沸沸扬扬。张士彦极力从中周旋撮合,固执的叔伯兄弟们依然各抒己见,油盐不进他们不知心中到底怎么想。为”宅基地风水“之事,张士彦虽费了九虎二牛之力,问题不但没能解决,同宗兄弟还怄气,竟然一气之下带领自家移居他乡。
清康熙年间,张叔珽在徽州赴任时,曾对前来探望他的二哥张仲璜说:“江浙一带非常重视”宗室祠堂“的修缮工作,各姓氏都有自己的宗室祠堂,而且规模相当可观。“宗室祠堂”的作用,哥你可不能小视哟!它有效利用乡绅阶层,促进一方平安不说,为大家说话办事,维护本族人的基本利益。“宗室祠堂”(乡绅阶层)对官府来说,是一个不花银两的衙门,一样为朝廷传达信息处理事务。有这样一个一劳永逸的机构,利国利民何乐而不为呢!它除了能不折不扣执行府署、衙门乃至皇上命令外,还能解决府署、衙门想办而不能办的事情。
当年爷爷花那大气力想修“宗室祠堂”,其奥妙就是上面我所说的。哪知几位叔伯爷爷不明白爷爷的苦心,拿风水说事,“宗室祠堂”又不是一家能干的,爷爷为找几位叔伯爷商议,不知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遗憾的是,意见还是意见,始终没能达成统一。
丰乐里其他姓氏也都有自己的“宗室祠堂”,我们老张家却是个空白,伏二公等先祖的神位还供奉在家里,于心不安啦!现在宗亲同族的诸多事宜,均系你和大哥操劳,我置身在外帮不上一点忙。如果有了“宗室祠堂”,大户捐几亩义田维持费用,选出族长、襄理主持日常事务,你两身上的担子不至于这重。
连日来我一直在考虑此事,“宗室祠堂”一日不建,我睡不安食无味,建“宗室祠堂”成了压在我心中的石头,成了我的一块心病。”仲璜安慰了半天,慢慢开导说道:“三弟不要过于操心,着急也没用,回头,我和伯琮哥商量,先和本家兄弟互相通气,这不,有助统一族人的思想了,那时候修建“宗室祠堂”不就水到渠成。
雍正二年(1724年),厌倦仕途的叔珽辞官回家,抽出时间专门办理此事,他变卖了自己的田产,四处奔走,游说叔伯兄弟统一看法。在二位哥哥鼎力相助下,历经三年的修缮,水到渠成“宗室祠堂”终于落成了。完工的那天,叔珽跪在列祖列宗神龛前,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将喜讯告诉先祖和爷爷,欣慰地说道:“各位列祖列宗,你们多年来的夙愿,儿孙我,今天终于完成啦!。
这里要补充一句,“宗室祠堂”就建在当年伏二公居住的老屋湾,这里才是张氏家族发迹的根,张氏后人永远爱回眸的地方。这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养育出张氏家族好几代人,还,一代更比一代强。在这块先祖神灵呵护的福地上,修建“宗室祠堂“,张氏家族定会人才辈出,人丁兴旺。
张氏家族的“宗室祠堂”
修得可气派结实啦!二百多年来,族里祭祖、开会,商量大小事宜均在这办理,“宗室祠堂”还收藏了不少先祖撰写的书,可惜随着“宗室祠堂”拆掉一并丢失了
“宗室祠堂”自建起,一直沿用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那红红火火的一九五八年,嫘祖庙要扩建小学堂,在那百废待兴的年代,湖区想要找建校的木材谈何容易,革命的群众,自然会想到气派的"宗室祠堂”。沿用二百多年的“宗室祠堂”就这样给拆掉了!同时还解散了宗族的办事机构,为大家办事的襄理也失业下岗。
故事到此该讲完了,欲言未尽的我,还要说两句,今年五月一日我随本家世侄回柏泉。他是一位热衷家族事宜,极富责任心的人,热情、敦厚、豁达、乐于施善的张氏性格集他一身。回到老家柏泉,自然要到老屋湾“宗室祠堂”老宅上去看了看。由于世侄要收集散落在老屋湾的“宗室祠堂”石料,让我独自在老屋湾转转,拜访居住在那里的老人。
初来咋到的我不知道方向,便向一位路旁的本家问路,那本家兄弟听说我要看“宗室祠堂”宅地,热情拉上我就走,来到老屋湾中央,眼前那栋半旧不新已被遗弃的二层楼房,我正纳闷,这哪里是我要找的祠堂?没等我开口,本家指着眼前这栋二层楼房道:“这里就是当年“宗室祠堂”,可惜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时,把“宗室祠堂”给拆了”。紧接着,他的话锋一转,带着神秘诡异腔调补充道:“你看到眼前这栋房子唦,那是前年,本队一王姓干部盖的,当初老屋湾的张氏家族都劝他不要盖,还特意吓唬他道:“这块宅基地住有大仙,自五八年以来,从未有人逾越半步,更别说使用它盖房子!哪知这位王姓干部更本不听,他抱着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别人妒忌他的想法,认为人们都得了“眼红病”,找事吓唬他。硬是在这块荒废几十年的宅基地上,盖起这栋二层楼房。你猜怎么了?“本家说到这里,停下话语向我发问,然后自缘其说道:”哪知道,这位姓王的干部,真的!搬进去,住了不到一年,一家五口莫名其妙全部死于非命”。本家这匪夷所思的故事,叫我不知怎样回答,脑海在相信与不相信上徘徊,其中还产生出诸多奇异的幻想。
祠堂兴衰话虽长,寻根朔祖非时尚。
重温弘扬先祖志,奕叶重光后人强。
这就是祠堂宅基地上那栋已荒废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