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安丰镇盐课司张场长风采蒂尕字汉阳
张场长张公仁芬在安丰为官时的照片
江苏省东台市的安丰镇,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位于宋代名相范仲淹建造的范公堤(今204国道)畔,地处里下河与沿海交接处。古以商贾云集而闻名,今以经济腾飞而获誉。是明代哲学家、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清代布衣诗人吴嘉纪的故乡,现为全国重点城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重点中心镇、江苏省科技示范镇。
安丰盐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区域优势,距城区17公里,沿海高速公路、新长铁路穿镇而过。204国道与352省道在此交汇,串场河、通榆运河穿境而过,距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仅两小时左右车程。
安丰总面积71.2平方公里,人口5.4万人,辖17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农产品资源丰富,工业经济具有较强的发展基础。种植业以高效、优质、高产为目标,实行区域化生产,是粮食、棉花、蚕茧、食用菌生产基地。多种经营生产独领风骚,山羊、家禽、水产养殖富有特色。
翻阅东台、安丰的历史,均离不开盐。盐,恐怕是中国人最初认识的矿物质之一。因为人民生活一日不食盐,数日后即头晕目眩,两腿无力,半月即可致命。盐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是最早能致富的抢手货,也是最早进入交换领域的重要物质之一安丰镇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位于宋代名相范仲淹建造的范公堤(今204国道)畔,地处里下河与沿海交接处。古以商贾云集而闻名,今以经济腾飞而获誉。是明代哲学家、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清代布衣诗人吴嘉纪的故乡,现为全国重点城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重点中心镇、江苏省科技示范镇、江苏省新型示范镇。安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区域优势,距城区17公里,沿海高速公路、新长铁路穿镇而过。204国道与352省道在此交汇,串场河、通榆运河穿境而过,距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仅两小时左右车程。
在安丰古街上,有一个整旧如旧的衙门--盐课司,盐课司,是中国古代朝廷的地方行政机构之一,在清朝,主要从事盐务课税。例如课取灶地、滩池及海盐税,称为灶课。而征收对象则为盐课司所在地之盐场。另外,也负责解兑税款至运盐司。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机构废除。
安丰场盐课司署亦称衙门(主衙门大堂),是征缴盐课和田赋的办公厅室。也是盐官处理纠纷的地方,其后院是正副大使的审案公堂,及宿舍、伙房和其他用房。安丰场先后历任正副大使(含复任的)计102人,正大使74人,副大使28人,明代51,清代51人。辛亥革命,清朝政府被推翻,衙门随之关闭,人散房空,屋宇资产无人管理,渐渐散失毁坏,无一遗存。经东台市政府多方筹集策划,遵照“依旧复旧”的原则,现已恢复原貌。
为了纪念张仁芬1,现在安丰盐课司里演示张仁芬张场长大人,机智断案,从一根旱烟枪中巧察事因,狠狠打击地否无赖的故事,此真人秀再现张场长神勇、果断、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不畏强权,敢于担当的精神。
清朝宣统年间,湖北汉阳人张仁芬风尘仆仆抵安丰盐场任场大使。在明清时可算是朝庭的二品顶戴花翎(官职),他上任伊始即从整治地痞混混入手,打击那些黑恶势力,枪打出头鸟,严惩罪大恶极的地痞恶霸,起到杀一儆百的震慑功效,使安丰场再现繁荣昌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安康丰乐之地。一时民心所向,当地百姓交口称赞。在他离任时,安丰盐场的人和附近的百姓,倾镇出动拦路相送,并一路苦苦相劝,希望张场长再留期一任。万般无奈情急之下,张仁芬只好脱下脚上的一只靴子,留给当地的父老乡亲,以示为官廉洁什么也不曾带走。当地人民将此靴视为念相,并将那只朝靴挂在街北的“四圈门”上教育后人。
下面是,安丰镇盐课司上演真人秀《片言断烟杆案》的片断图片
张公仁芬墓志铭撰盖2
张公仁芬墓志铭
张季郁自勉的图章
注 1. 张仁芬(1868-1935),字季郁,号桂荪,晚年号簠庐退叟,是近代著名收藏家。张仁芬,祖居汉阳西门外,为湖北汉阳三甲张氏第十六代子孙,堂号为“银杏轩”,后更名为“怀清斋”。光绪乙酉年(1885),娶妻汪氏,丁酉年(1897)“援例入官”,在朐浦(今连云港板浦镇)附近任盐务官员,为官正直,除霸安民,深得民心(在今东台安丰镇有一历史遗迹“离任留靴处”,即张仁芬任安丰场官,期满离任之时,百姓沿街设香案送行,并要求其留靴为念。丁未年(1907)“再任朐浦连云港一带的盐务官,适逢淮北洪水为灾,张仁芬捐千金为赈灾善款,“复于署左捐廉设济婴所,收养灾民孩童百六十名”,故离任时“士民为建‘粒我烝民’牌坊于陶文毅公祠前,并勒碑铭于董公祠及南门小北门三处”。
1931年武汉发大水,歆生路(江汉路)上能划船,汉阳柏泉更是汪洋一片。宗亲涌向地势较高的汉阳钟家村,投奔四老爷(张季郁)。二十年代末期张季郁和万昭度合资开银行,年年战乱时运不佳,银行倒闭赔了个精光,在汉口开了个碳铺维持生计。为此老爷爷(张季郁)特请王福厂刻了枚“卖炭翁”图章。用边款上的“香山诗”勉励自己,诗曰:“瓜能解暑炭祛寒,世態炎凉一例翰,敢效东陵清莭掺,不因人热觉心安.余自辞官歸里,叠遭丧乱,行年六十设煤肆,以资生.伤感之餘偶成俚句并籍.”从这图章边款上看,张季郁的境况(经济)已经不佳,靠煤炭铺零星小利维持生计。看到宗亲投奔自己,张季郁二话没说,将凤凰巷12号银杏轩(现汉阳树公园)和显正街上的十几间铺面腾了出来,让给宗亲,自己带着家人,到汉口泰兴里租房子住。直到八十年代拆银杏轩改建汉阳树公园,宗亲们都按政策分到了自己的房子。(这是那次我到汉阳树公园,偶遇老姐姐张昌红所讲)
2. 张仁芬的墓志铭于 民國24年(1935)7月14日,湖北省武漢市出土,(27行行27字,蓋5行行4字 2張55X55,55X53(蓋)cm) 楊承禧撰;李哲明正書,劉春霖篆蓋;石仲俠刻。
3. 本文图片来自:东台安丰古镇盐课司游记,在此特向仁一君表示真诚的谢意。 真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