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楼>张叔珽蒂尕字汉阳
汉阳树公园(银杏轩旧址大门处)
汉阳城自唐朝以来已具相当规模,那里商铺林立,市井繁华车水马龙热闹得很。唐.卢纶在《晚次鄂州》中写道:“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1)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其父张三异在《月庭中玉兰开》诗云:“一枝暂借棲,乃在城南隅。今三槐里在,城西南隅又。”《来青园夜坐》:“寺远钟声细,堂虚琴韵赊。注左有观音,阁右有府署”。诗中展示汉阳三槐里老宅的具体位子,和周围舒适的生活环境。据六世孙张行简撰写《徽州府丞张公年谱》中记载:”康熙六年,张叔珽生母林太宜人卒于汉阳府城内三槐里寓内寝。”三槐里系,现在显正街的三槐一岭、三槐二岭。
汉阳树公园全景(“怀清斋“全景。以刻字石为界,往右为老“银杏轩,往左一直扩建到显正街)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张叔珽奉养母王太宜夫人,即王太君之命,由汉阳府城三槐里搬回柏泉的旧盧(老房子)。那年张叔珽三十九岁。第二年将柏泉老宅进行修缮改造。并对修缮改造后的房舍,称谓“吾楼”,有自嘲之意。
张叔珽康熙五年(1666年)五月二十六日亥时生于福建邵武府署。生母林氏系罗田知县林肩菴的妹妹。哪知红颜薄命,叔珽二岁那年,其生母病逝于汉阳府城三槐里寓内寝。享年只有二十二岁。
叔珽自小由养母,甘肃灵台王氏抚养成人,母以子贵貤赠太宜夫人,习惯尊称为王太君。母子情深其命难违,从居住条件较好的府城,搬回柏泉水乡,狭隘的老宅,实,情有可原。
《慈母王太君传》中,张叔珽深情地写道:慈母王太君,陕之灵台人也。年十八,先中宪公令延长始归为侧室,从宦自秦而豫而闽而越。赞成内治,多硕德长才,非仅仅楷模京陵东海之规则,饬厨馔,课蚕绩,谨扃而已也。而以好生之心,体祖宗之佑启者,无如抚育叔珽。
谨珽生甫岁有八月而生母林太君殂。母时尚富于春秋,止得一女,即子叔珽,若忘其为不属、毛不离里者。时我疴痒,药我疾病,肉我尫羸,必卒我业,必成我名,必经画其家政,使子妇守成法,以不致愆忘而后已。盖先中宪公从王无宁日,视珽止门以内之呱呱,不暇为计,悉以生成事付之母。母荷之而一一如其所嘱也。珽长,授室抱子,褓襁中事,母可弛担矣。讵知亡妻中道而弃子若女,母百计保护,一以字珽者字之。一身而生全两世,恩何重也。夫人生于其母,而所以生之之绩已不得居,人莫之扬。至非所生而生之,而生生之念又至老弗倦,以视夫他人母而莫我谷者,珽殆有天幸,则母之仁心为质,天伦一体,真圣贤矣。尽如母也,天下岂有失恃而殇者耶?列之家乘,不惟可以为法于同室之淑媛,即珽之曾元以逮云耳,夫亦有以溯生民之自,而累封时飨母德可以不祧。
母以珽膺岁荐,例授主事同知,待赠太宜人。女一,适国学生李昌禊。孙坦快,岁贡生,皆庶几明经修行者,母之贻谋可知已。生天启甲子年五月二十日,寿八十有二,卒康熙乙酉年五月二十三日。葬□山□向。母生平高行殊邈,仅施阃于以内也,是以闺阁没其硕德长才矣,悲夫。
男叔珽谨述。
张叔珽之妻江兰,也是柏泉人,其父江道殷和兄弟均在外为官。父亲系顺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江西饶南九道;其长兄江蘩由拔贡生官至监察御史;兄江藻由岁贡生官至刑部员外郎;弟江芑为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叔珽这次迁回柏泉,是否有照顾岳父之因数,现不得而知。
十五年前康熙戊辰年(1688年)适逢夏逢龙兵难,仓卒奉父(禹木公)避居柏泉,又徒南河。江兰奉王太君避孝感雨山。由此可见,柏泉旧盧窄小,一家人不得不分避两处。
《徽州府丞张公年谱》、《张氏家谱.王太君行状》等记载:“康熙四十二年癸未(1703年)公三十八岁,奉 王太君命由城寓移居柏泉旧盧。四十三年柏盧居址狭隘,乃楼以读书会文,颜曰‘吾楼’(有记载文集)谨按吾楼记,起云:岁甲申张子移居柏泉,岂因修葺屋宇,癸未奉命至甲申始成迁乎。是年(这一年)删定 江宜人 (2)《倚云楼集》序以付梓......。”
在搞清上述问题后,转头来谈“吾楼”,据张叔珽撰写《吾楼记》记载(录自《清代诗文集汇编》张叔珽《珽啸文集》):“ 岁甲申(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张子移居柏泉,庐舍倾颓,以次修举,其口事之。东有地七尺许,举皆目之以巷,张子乃置屋数椽,仅可一席,与二三知己或围棋,或睹酒或联句,终不觉其隘,遂颜之以“陋巷” 亦自乐其乐,非敢谓寻颜子(3)乐处,而以颜子自况也。然居恒颇好客,客至,苦无下榻之所;又喜欢读书伏案,更苦无架书之处。询之于匠,匠曰:“某技止此。”访之于友,友曰:“实难为谋。” 独有所得,不禁狂呼跳跃。召匠人而前曰:“地之限我,我固无如地何矣。我观夫天,天故不得而限之。宽仅尺而高可丈,尔盍为我楼焉?”匠人唯唯,遂鸠工经营,不日楼成。上以贮书,下以宿客。绰绰有余。张子与客饮于其上,左顾右盼。望西北则不足,眺东南则有余。田畴千里,烟火万家,快睹众耦于春作,奄观铚艾于秋成,冬则积雪盈野,琼树瑤岛,一望在目。若夫夏水泛口时,前有西湖,上接洞庭,下连汉江,浩浩荡荡,八百余里,即古之所谓云梦泽也。熏风骤至,拍浪排空,银涛卷雪,此又斯楼之巨观。而甲于一邑者,四时之景不同,要皆触目成趣。地之向欲限我者,今且转而献灵于我矣。因口占一联曰:“放开手眼一望横空看沧海桑田,始知世界原非小;收拾心,频登最上繙金匮石室。才信吾楼所得多。”客曰:“何以名楼?”余曰:“吾名之‘吾’。将何以名之?归之地,地固限于我左,归之天,天又限我于右,吾名之‘吾’,几无以名之。虽然,天限一西北,未尝限我以崇高,天之爱吾也;地限以东南,未尝限我以深远,是地之爱吾也。吾名之‘吾’,岂必别有以名之。无已,即以‘吾’名之,可乎?” 客曰:“此滑稽之言也。”因倩名手之书,而记之于后。
张叔珽此文以修楼为名,自喻出仕不顺,当初怀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抱负,满腔热情奔仕途,他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东流县他惩恶扬善,接济救贫政绩卓著。由于官场险恶,未能实现,辞官回乡寻求出路。在家乡捐资修建石潭径桥和东流港侨,就是回乡几年所做的事。文章将修楼的时间,缘由,经过及楼房占地,规模、命名寓意,四野环境等尽写其中。文章酣畅淋漓入情入理,有种亲临其境之感。
“吾楼”遗址
注:1. 估客指商人
2. 江兰(1667—1696),女,汉阳县丰乐里人(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张叔珽(另有传)妻。出生于书香、官宦世家。父亲江道殷为进士,官至按察使;长兄江蘩由拔贡生官至监察御史;兄江藻由岁贡生官至刑部员外郎;弟江芑为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江兰自幼聪慧,受家庭影响,博览群书,闲来赋诗言志,有《倚云楼诗抄》行世。
3.《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庙四配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