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不凋春永在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50957407
本馆由[ 老顽童]创建于2024年01月31日

百姓爱戴的基层盐官-纪念张仁芬诞辰150周年 东台·朱兆龙 蒂尕字汉阳

发布时间:2018-03-08 12:07:42      发布人: 派拉

百姓爱戴的基层盐官

---纪念安丰盐场大使张仁芬诞辰一百五十周年兼介《怀清斋主未是草》

      东台 · 安丰 · 朱兆龙

2017年6月21日,安丰古街盐课司迎来了一组专门来访的客人。他们在衙门大堂内“盐官留靴”场景前驻足良久,听着讲解,激动不已,对陪同参观的安丰文史专家顾礼学先生连声致谢。

场景展示的盐官,是安丰盐课司最后一任大使张仁芬。这组访客,就是张大使的后裔、曾孙辈张昌万先生姐弟等五人。

张昌万先生是位自由撰稿人,搜集整理家族先祖的历史资料成果颇丰。他在东台市委党校网上看到有关安丰盐课司与张仁芬的课案内容,向往不已,与安丰镇联系后,偕姐姐和家人不顾天热赶赴安丰,冒着大雨拜谒他曾祖父当年履职生活的地方。他们看到曾祖父的业绩和安丰人民的缅怀与尊敬,感受到历史文化名镇安丰盐文化的浓厚氛围。在与顾礼学交流学术时,将自己整理印制的曾祖父诗集《未是草》,签名题赠给顾老师。

《未是草》的来历颇有意思。几年前,张昌万看到一位江苏网友在其“豆瓣”首页上发表的一篇日记:“偶从‘十万书店’得到油印本一册,仅14页,前无签字,中亦无注明,只在首页作者名栏留了一个‘怀清斋主未是草’的落款。此书是1928年的油印本,书中还有原作者修改校订的笔迹,倒是的的确确的‘未是草’了。据‘十万书店’老板回忆,这诗集出自一上海老太太之手,当时从她手上拿出来的文物不少,其中就有这本油印的诗册。”张昌万当即向该网友请赐,对方很快传来了照片。经请俞汝捷先生标点后,於甲午年(2015)竖排印制成册。

《未是草》是以张仁芬西湖组诗为主要内容的诗文集。甲子夏(1924),张仁芬的四女儿去美国上学,张与继室杨夫人送至上海分别后,去西湖游览八日,写下这组山水诗。该集中,共收旅游诗作二十二首,自题肖像短诗和纪念元配亡妻长诗各一首,致亲友贺寿联六副;附录板浦盐场生员丁锡福的《送张公季郁序》和翰林院三位编修所写的《张君墓志铭》各一篇。

《未是草》内容简洁不冗。游览西湖的诗作,是各个景点的描摹与观感,透出一些作者“遭逢世变”后“满腔孤愤”而“籍明素志”的寄托,含有一些浊世“衰年”而“思隐”“遁世”的自叹,读来“类淡泊隽逸可喜”(三位翰林语)。张仁芬长达54句的致元配亡妻61岁冥寿的悼念诗,叙述了夫妇恩爱、儿女家常,记录了妻子随他调任搬迁、教育子女、献出首饰、支持赈灾的内助贤行,表达了对已故元配妻子的敬重与怀念。《未是草》中的诗序联印和《墓志铭》与《送张公序》,当代张氏后裔们编撰的张仁芬家乘及安丰访祖后的观感文章,较为丰满地合成了张仁芬的基本情况,让人们看到张大使的主要生平、履政业绩、爱民情怀和自我评价,丰富了安丰盐文化的内容和传承。

少时读书才溢,父逝继业经商,援例入官。

张仁芬(1868--1936),字季郁,一字桂荪。高祖、曾祖为郡邑禀生,祀乡贤祠。祖父张榘纯、父亲张行方经商,经营的生茂公米店生意有成。张父希望独子仁芬读书上进,于同治光绪年间,在店对面街后桂芳巷买下一所宅院,以院中一株明代古银杏命名“银杏轩”;将银杏树东西两侧厢房设为书房,购置书籍,让儿子静心读书。

张仁芬同治戊辰年(1868)正月二十四日生于汉阳西门显正街家中(现显正街16号天主堂右侧)。少年时读书才溢气清,因父亲中年染病,乃辍学从商,挑起家庭重担。1885年遵父母意与汪氏成婚,1886年长子出生(先后生育十一胎,三男四女长成,余夭折)。1889年49岁的父亲病逝。张仁芬继业向好,又收购了银杏轩南的房屋直达街面,形成南北百米东西二十余米的大院规模。

经营有成,家庭富庶。张仁芬不忘自己读书初志,按自己喜欢的唐代储光羲“平生非作者,望古怀清芬”诗句,将书斋命名为“怀清斋”,自称“怀清斋主人”。20岁趣涉金石书画,渐以“好古”和收藏闻名。30岁前已藏书二万余册、字画千余件。1897年,在母丧孝满三年后,张仁芬与两位堂兄一起“援例”“纳粟入官”,即捐银买官,候任待分配,是年31岁。

初任板浦盐官,离任时百姓不舍,写序送行。

甲辰,光绪三十年春(1904),36岁的张仁芬被任命为板浦场盐官。到任后,适逢运河决口,淹没十多个县,张场长尽力赈恤,收留安置难民,组织清理道路,修粮仓,储仓谷,装路灯,办工厂,防火灾;继而办学校,引导当地青少年读书上进;并选拔当地有才德之人,出来为百姓办事。百姓见张场长公正恤民,遇有矛盾纠纷是非案情,不去州县衙门,都来找他处理。乙己秋,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上命张仁芬往金沙代职,百姓恋恋不舍,“生而祀之,碑而铭之,皇皇若有所失”;生员丁锡福专门著辞《送张公季郁序》送行。然而,文献记载他“未赴”金沙,不知是从板浦到扬州两淮盐运司转办手续路远耽时被挤掉了官位,还是如其诗言“拮据卒瘏声几喑”,因为突然生病或家中子女牵累,无从细考。总之,张仁芬返回了汉阳。

再任板浦大使,离任时三处碑铭,一座牌坊。

丙午秋,光绪三十二年(1906)。淮海饥凶,地方私盐头子趁机带灾民生乱,上官命张仁芬还去朐浦(即板浦)任场长。春节一过,张仁芬带着刚刚怀孕的妻子汪氏赴任。

1907年正月,张仁芬到职,他以赈灾安抚民生,以法律安定社会。板浦盐场哀鸿触目,他带头捐出千金,动员地方捐款赈灾,赈款不够时,夫人汪氏变卖自己的首饰相助。张仁芬用养廉银在衙门旁设济婴所,收养灾民儿童160名,能吃饭食的儿童雇女工抚养,尚在吃奶者请贫妇代乳,麦收后再由各家父母领去。与此同时,对作乱者法办其首恶,教育其协从,平息了纷乱,安定了地方。

戊申夏(1908),“云台解组”,光绪去世。张仁芬考评积分,保升道员,加二品顶戴,三代一品封典,分江苏候补道。板浦士民们挽留不住,在陶澍祠堂前建筑“粒我烝民”牌坊,在董公(仲舒)祠、南门、小北门三处立碑勒铭,表示对张场长的敬重和怀念。

转任安丰盐官,离任时百姓敬香,留靴纪念。

张仁芬的候补道台,暂时没有空缺职位,上官让他去泰州盐运分司东台县安丰盐场任大使。不让他回家候缺,而是给他一个每年500两养廉银的位子,虽然仍是正八品,每年额支俸银40两,比之其他盐场400两养廉银的待遇,算是对他两任朐浦政绩“办饬”的优惠吧。于是候补道台就去盐场大使任上候补了。

宣统元年(1909), 张仁芬到达安丰场。上任前,他在安丰乔装私访了一段时间,了解百姓生活现状,掌握安丰社会情况。

微服私访,首惩不法盐商。张仁芬初到东陶,没去司衙办理任职手续,却住进客栈,扮成算命先生,由书童陪着四处查访。他发现百姓的议论大多指向街西的一家盐商,诸如豢养打手、强买强卖、短斤少两、欺负盐农、贿赂衙吏等等,不一而足,就带书童到盐商家对面摆下算命摊子直接观察,他目睹监督收购海盐的衙役们在店里抽烟喝茶,猫鼠一气;看到该商开秤前取出一杆大秤,拿出一个秤砣掂量后,放回去重换一个,顿时明白那是阴阳秤砣的手腕。当即去衙门交换手续,上任后迅即带来人员,将那商人的阴阳砣逮个正着。人证、物证面前,该奸商不得不如实招供,加之审出的其他不法罪行,依照大清律报处死刑,布告晓喻全场,以儆效尤。商盐秩序的整顿,提高了盐民的生产积极性(此节内容源于张氏后裔资料)。

严肃律令,惩处恶霸猾吏。张仁芬根据微服私访所掌握的安丰场经济和社会状况,派衙役把富商大户们召集到盐课司,通知他们捐款出资,办粥厂放寒衣赈济百姓。有几个人竟然不买账扬长而去。次日,张场长出签,派人将几个民愤大的恶霸押来,按掌握的罪恶轻重分别戴上五十斤或二十五斤的大枷,跪在衙门外示众。衙役班头上前说情,被重打二十大板,革去职务。见此,恶棍纷纷外逃。那班头串通恶霸家属上告,没能得逞。百姓们额手称快,张场长威名大振。

体恤民情,热心公益助困。在任期间,张仁芬组织修理盐义仓,储集义盐义粮;修缮王艮祠堂,恢复盐场社学,做了不少好事实事,使清末乱世下的安丰场,乡风逐渐恢复。在任三年,张场长始终体恤民情,力解民瘼。每年除夕夜,他都让差役背着一布袋铜钱,随他沿途察看,见有人家揭不开锅,无法过年时,就从窗口把钱串扔进去,帮其买米面鱼肉将就过年。有次抛钱时,不巧打坏了锅子,后来去赔新锅,人们才知道除夕夜家里出现的钱是场长送的。

离任留靴,传下良吏佳话。三年任满,张场长要离任了,全场百姓苦留不住,就沿街设香台为他送行,请他脱下一只靴子留作纪念。他走后,人们把靴子放在玻璃盒中,挂在安丰场署的四圈门上,以示彰念。民国初年靴子不知去向,挂靴的那座门墙仍在。离任留靴的佳话,从此在安丰在东台传扬。

返乡热心公益,支持辛亥革命,增益鉴藏。

张仁芬回到“银杏轩”家中,将南面的宅院打通,形成一个大院落(今汉阳凤凰巷12号“汉阳树公园”),以容纳全家人居住。自己则重拾金石书画,就原有者稍事增益,不时展玩,“冬心艾岁方工画,不佞耆年始学诗”,以娱心度日,“侪辈咸以鉴藏家目之”。晚年自号为“簠庐退叟”,簠,读音fǔ,竹器,方形的食盒。将自家住处喻为方形的竹庐,可见他竹节方正之心,并未退减,其热心公益、义务闾乡的善举,可资佐证。

辛亥革命时,张仁芬与汉阳富商万绍度组织商团暨保安队,协助地方维持秩序,保障社会稳定。商团还向革命军捐粮3000石,支持革命。

10月30日清军猛攻汉口,革命军紧急募兵支援,汉阳商团当即以兵力支持。万、张等32人联名发起《国民劝捐书》,当天就获得捐款十一万五千大洋,以助革命;又成立红十字会,救死扶伤,善理后方。这些革命义举,载于《武昌起义首创国民警政》和《汉阳区志》。

民国二十年(1931)大水,武汉街上涝可行船,柏泉湖区受灾宗亲纷纷来投奔身为族长四老爷的张仁芬。张即腾出宅院和十几个铺面安顿灾户,自己一家人去汉口泰兴里租屋居住。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张仁芬捐资在柏泉乡老屋湾兴办小学堂,聘请学业有成的本家子弟担任校长。受他资助的学子们先后学有长进,成为有用之才。张家所藏该校师生1938年校门前的合影,可资存照。

丹心侠骨,入仕三任好官,退休表表乡贤。

《未是草》中张仁芬在照片旁有《自题肖像》诗一首:

“噫嘻此翁,两颐尚丰。双眉低垂,其准不隆。幼而失学,壮始研攻。纳粟入官,贵等蒿蓬。幸秉丹心,无忝教宗。更具侠骨,时济困穷。家传孝友,日省厥躬。天祖佑尔,寒松郁葱。”

这首自题自况诗,描绘张仁芬的形象与性格,不卑不亢,道出其秉承孝友家风的人生经历与信条,不高拔亦不压低,所谓丹心侠骨,诚如其言其行。张家经商富庶,捐粟给他买个八品盐官,虽如蒿蓬卑微,但丹心侠骨有了发挥之处。张氏为官,但以活民利民惠民为务,全凭这丹心即主心骨使然。这个主心骨,就是张氏七世组张世彦传下的家训:“汝辈第守祖父母,清白忠厚,不爱钱,做好官,尤以活人为念;宜缄默,毋矜侈;宜减刑,毋多事扰民;惟谦惟和,以宽以恕。”这个家训,嘉庆年间还得到皇帝的肯定,御题“八省名宦,五世乡贤”金字匾额予以嘉奖。

张仁芬持有一枚“五世乡贤、八省名宦、廿科甲第、百忍家声”的印章,镌有一枚“五世乡贤之裔”的铭印,以此省鉴鞭策自己,秉承家训家风,做个爱民好官;因而他“秉丹心”“具侠骨”,十年仕途,三任好官,一生朴厚,德硕才卓,无愧于乡贤之裔,去官之后成为表表乡贤,堪为后人表率。

今年正月二十四日,是张仁芬大使诞辰150周年纪念日。笔者在盐文化研究课题中特撰上文,以纪念对东台古代民生福祉、乡风建设作出过贡献的张仁芬先贤;希翼通过基本完善的资料和丰满的形象彰显先贤的丹心侠骨,使其爱民福民的精神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传承发扬。      
                                                                  (东台日报2018年3月7日 第七版“城市·人文”)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