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始末
殷兆镛的奏折到达朝廷,慈禧太后知道了吴煦的劣迹,即命曾国藩查办。八月廿九日,曾国藩固奏“臣查吴煦开设银号。置买海舶,牟利营私,系属实情.”这一结论无疑给吴煦定下大罪。但是曾国藩又说:“臣与李鸿章久拟列款参奏,惟苏藩、关道二缺,一时难得接署之人。又苏、常失陷以后,上海屡濒于危。吴煦联络洋人,保全要地,具有微劳,且其广交洋商,厚结华尔,吴煦之进退,于华尔全军略有关系;华尔之向背,于英、法各国略有关系,不得不周详审慎,三思后行。俟上海关道一缺遴委得人,再将吴煦事迹会折参奏。”(引自《曾国藩全集·奏稿四、五》。)曾国藩在奏折中对吴煦貌似公正,实则既打又拉,不过认为吴煦眼下尚有用处,后来安排了湖南长沙人黄芳署理苏松太道,奏准由刘郇膏兼署江苏布政使,就把吴煦一脚踢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