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山东
1950年秋,余松烈在山东农学院创建小麦育种和栽培试验田,从事“小麦周期播种试验”和分枝小麦栽培技术研究,利用种间杂交改良分枝小麦。在这期间,他多次到农村蹲点,开展过田间科学实践,在中国著名劳动模范裴继臣的指导下,余松烈对山东的小麦生产逐渐有了了解并建立了感情。
1974年,余松烈主动要求到滕县农村下放劳动锻炼,一直到1978年才返回学校。这五年是他一生最愉快、最紧张、最兴奋也是最有收获的时期。虽然生活艰苦、劳动繁重,但他始终跟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他走遍了滕县的丘陵、涝洼和平原,学习高产单位的经验,也发现了后进单位的问题,既找出滕县小麦生产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也研究了个别单位的特殊情况,逐步做到对滕县的小麦生产心中有数。在这个基础上,他开始为当地干部技术人员讲小麦课,到各公社、大队进行技术指导,创办了滕县“五七”农大,为当地培养了农业技术人才,受到当地干部和群众的衷心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