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债务如何归还综述

被鲜花掌声镁光灯包围着的获奖作家,在此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心里翻腾着些什么样的思绪,他怎样看待这件事和这一荣誉?他将向万千世人表达一番什么样的感受和体会?这是一件很有意味也很引人注目的事。
在这万众瞩目的时刻,每个作家的表现并不一致。有的作家因早就将得奖作为明确的奋斗目标,成竹在胸,所以得到它时,虽有种谦虚之态,但很大程度是出于礼节需要。如1921年法国作家法朗士在演讲时就说:“我一直期待着在我一生中能有这一个夜晚,能与贵国勇敢而美丽的人民见面。满怀感激之情,我接受了这份诺贝尔文学奖,无疑,它将使我的文学生涯走向顶峰。”有的作家态度极为谦卑,仅用三言两语表达一下感激之情,就闭口不言了。有的作家因事出意外,简直要被这天外飞来的好事击晕,他除了能向世人和评委们表达一种欣喜的惑觉,其余就无暇顾及了。如1920年获奖的挪威小说家汉姆生到了那隆重而盛大的场合,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他只觉得“头在旋转,我已在空中飘浮。……一股对祖国的无比崇敬之情激荡在我的全身,使我有腾空之感。”最精彩的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就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作者,她的致谢演说,既是一篇奇特的妙文,又是一次与众不同的内心展露,让人从中看出这位伟大女性所具有的非凡的人格和胸襟。难以应付 拉格洛芙认为,接受诺贝尔奖,是“一件难以应付的事情”,因为此前她一直在老家韦姆兰特过着独居隐遁的生活,对熙攘纷繁的公众生活已倍感生疏,现由于获奖、又要在大庭广众面前抛头露面,应对许许多多的人事,因而有些不大自在,但当她转而想到她的兄弟姐妹和年迈的母亲那一张张笑逐颜开的面庞时,她又“溢满了喜悦之情”。接下来她想到已不在人世的父亲,想到不能将这喜讯告诉酷爱文学的父亲,她又黯然神伤,深以为憾。拜见父亲 倘若只是表达这么点意思,那拉格洛芙的演说也就毫不足奇了。然而拉格洛芙思绪一转,马上乘坐梦想的列车,凌空蹈虚,前往天国,去拜见父亲。她看见父亲“像往日一样坐在前廊的摇椅里,面对洒满阳光、开满鲜花、鸟雀成群的前庭,读着弗列奥夫的《英雄传奇》”。于是拉格洛芙便向父亲倾诉衷肠,说自己欠了一大笔债,不知该如何偿还。其父惊异地说,如果是为了借钱之事来找,那他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天国是没有一文钱的。拉格洛芙发现父亲误会了自己,就连忙向父亲解释,说自己所欠的债务并非金钱,而是欠祖先和前辈们的,因为老人们给她讲了无数童话和英雄传奇故事,流浪艺人唱歌谣,演滑稽戏给过她营养,修士修女们给她讲述过许多动人故事,朝圣的农民们的伟大行动使她蒙受很重的恩惠,面对先辈给她的这些无比厚重的礼物,她不知该怎样才能回报。父亲听懂女儿所欠是种精神债务,就放心了。不料拉格洛芙并未说完,她又说自己不仅欠这些人的,还欠整个大自然的,因为“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它们无一不把自己的奥秘告


“在我没有找到更好的答案之前,我只能请你们与我一起(指在场的所有人),先敬瑞典文学院一杯!”
这就是拉格洛芙面对国王、评委会、各路英豪和世界名流的演讲梗概,是她充满激情和奇思异想的心迹吐露。我所以不避繁琐地转述、引证了那么多,实在是觉得这演讲别出心裁、深蕴哲理,是篇不可不读的奇文。淡泊名利 “金榜题名时”,原是人生最荣耀的时刻。一个成功者处在人生峰巅时怎样看待自己

拉格洛夫所欠是种什么样的债务呢?在许多人看来,她恐怕是谁也不欠的,因为她从未向谁借过债,所以也不必归还任何人。但拉格洛夫言之凿凿,同样是有理有据一点也不虚妄。因为她之所欠,是一种永远也说不清,永远也还不完的心灵债务、情感债务、知识债务和养育债务。
多读几遍拉格洛夫这充满欠疚、深怀负债感的奇文,实有助于我们好好思索一番做人为文的道理,有助于每一个人更清醒地对待荣誉,更明智地认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