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
深切悼念因公殉职的南京好民警应良平
[发布日期: 2013-06-02 ] 本文已被浏览过 23 次
5月31日上午10时47分,南京市浦口区江星桥线公路发生一起拖运石料的货车和一辆开展接处警工作的警车发生撞击,事故造成警车驾驶员浦口公安分局石桥派出所民警应良平受伤。后应良平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献出了年仅38岁的生命。同车的辅警徐维平(男,57岁)受重伤,正在接受救治。目前,大货车驾驶员范某因涉嫌交通肇事被警方刑事拘留。
应良平同志的生前照片
人物: 应良平,男,1975年3月13日生,中共党员,本科文化,一级警司,08年1月部队转业至浦口分局石桥派出所工作至今。2008年2月至2013年3月任石桥所户籍民警;2013年3月转任星甸街道金桥责任区民警。分管高庙村、汤集村、双山村和石桥社区。责任区人口共计1.6万余人。其在部队曾因参加淮河流域抗洪抢险工作荣立个人三等功;2011年6月,被浦口分局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徐维平,男,1956年8月12日生,96年4月应聘至浦口分局石桥派出所从事保安工作至今,曾荣获浦口分局“十佳保安员”一次,多次荣获浦口分局“优秀保安”荣誉称号。 市局、分局领导听取专家会诊意见 事故发生后,应良平的战友第一时间参与了这场生命大救援,在被撞得严重扭曲变形的警车旁,大家不停地喊着“良平、良平,你睁眼啊,你吱声啊,你千万别睡下去。老徐、老徐,你喘个气、你说话啊……”现场的群众也都主动参与了这场生命救援,专业施救力量也迅即赶至现场。副市长、公安局长徐锦辉第一时间做出批示,市局政治部谢根明主任率领交管局、政治部相关处室主要领导迅速赶至会同现场的浦口分局领导共同开展指挥调度,落实伤员救治,及时传达市局党委对民警和辅警家属的关心和慰问。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应良平还是离开了他眷顾的家人、热爱的事业、不舍的战友。辅警老徐大哥还在重症病房接受救治。 6月1日,浦口公安分局的网页调为黑色悼念逝去的战友,新浪浦口公安微博转发了悼念博文。短短24小时,来自公安部和全国多省市的公安微博、民警、媒体和社会群众转发近2000条次,评论1700余条次。《法制网》、《中国共产党网》、《新华网》、《人民网》、《搜狐》、《网易》、《中国网》等103家网媒给予关注并报道。 “兄弟,我们为你点着蜡烛,一路走好。”“祝愿老徐渡过难关,早日康复”悲痛的怀念和真挚温情的博文不停地闪进电脑屏幕。作为战友、兄弟、亲人,我们有义务还原这位扎根苏皖交界处偏远农村社区民警的生前24小时和一些温暖的故事。
应良平接处警记录本被鲜血浸红 应良平人生最后一次接处警记录
再访殉职民警和受伤辅警家庭——“六·一”节的欢笑定格在记忆深处 6月1日清早,浦口分局很多民警都自发地轮流陪着两位战友的家人。虽然是6.1儿童节,但悲痛、沉闷压抑在每个人的心中。民警应良平的同事刘芳玲说:“良平一来石桥所,我们就搭档办理户籍。他就是一个老大哥,乐观开朗。每次工作累了,他就看看桌前妻子和儿子的照片,显露出幸福的模样。一次良平说,儿子在刚上小学时的一个冬天,问爸爸,花草冬天需要浇水吗。良平对孩子说,当然要浇水啊。这时孩子稚气地喃喃自语道,那一定要浇温水,因为冬天小花草怕冷啊。每每说起这个事,良平眼中总是闪烁着幸福的泪光。这个温馨故事和父子曾经的欢笑都将永远定格在孩子记忆的深处,我们没有勇气和孩子再提六一节的话题。”刘芳玲还告诉我们,“良平总是最关心弱势群众,每次只要看到残疾群众来办证,重来不提办证费,群众还以为都是免费的。其实当群众走后他就自己拿出钱补上。遇到阴雨天,办完户籍手续后,他还主动用车将残疾群众送回家”。 受伤辅警徐维平还在重症病房实行24小时护理。一直守在病房外的一双儿女虽已长大成人,但一直记着小时候爸爸带着他们下田劳动的场景。老徐儿子还告诉我们:“媳妇已经怀孕,希望爸爸好起来,给孙辈想个名字。”让大家感到欣慰的是,负责救治的医院发动了全部的专家进行会诊,制定了可行的医疗方案,目前受伤辅警徐维平虽然还不能说话,但已经渡过了最危险的24小时。伤情正趋于稳定。
再访交通事故现场——痕迹印证事发瞬间民警紧急右驾方向保住了同车辅警老徐大哥的生命 怀着对殉职民警的悼念,对受伤辅警的祈福,我们再次来到了事发现场。住在现场路边的一位大婶正在门前挖土,准备重新移植一颗小树苗。大妈说:“事发时,大货车就抵着警车从路面上一直冲到路外,先把我家门前原先的一颗小树连根撞断后又冲撞上路外的电线杆后,才停下来。”现在,被撞断的水泥电线杆,已经换新完毕,只是泥土地上还留有点点的血迹。现场的北侧路面,也就是警车当时行驶的路幅内,地面上还留有两条明显碰撞冲抵痕迹,但并没有大货车的刹车印。根据两车相撞的部位和现场痕迹,事故勘查人员分析警车在事发瞬间有一个向右急驾方向的过程。而通常紧急情况下,驾驶员都是本能的左驾方向,保护自己。正是民警良平的这一个驾驶动作,才保住了辅警老哥的生命,而他——民警应良平,我们的好兄弟永远地离开了……。
再访浦口分局石桥派出所——辖区的刘大妈泣不成声“这孩子是好人,就这样走了,我对不起他啊” 走进石桥派出所,虽然有部分群众在办理户籍,但明显都知道了这悲痛的事,气氛沉闷。所长张国林说“刚刚社区里的部分群众还到派出所要给民警和保安捐款。我看了下网络,全国各地网友也都纷纷表达了缅怀和祝福。”派出所2012年的新警黄丹是应良平的徒弟,他说“31日上午,师傅早早就在户籍窗口打扫卫生了。应师傅2008年从部队转业来派出所后,就一直从事窗口户籍工作。但今年3月,师傅刚刚调整为社区民警。不巧新分来的窗口民警外出培训,应师傅又暂时顶一下。因为他知道我们农村派出所警力少,所以主动和领导讲,既正常开展接处警、社区工作,又兼顾窗口户籍办证业务。当领导怕他兼顾不过来时,他还开玩笑地说,办了这么多年的户籍了,全镇群众都认识我,真要出个警什么的,让他们等一下,他们会理解的。”应良平始终怀揣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心开展工作,从良平随身携带的执法记录仪上显示:31日上午9时45分,其管理的金桥社区群众刘大妈直接拨打了良平留给社区群众的电话,让他来处理纠纷。原来是刘大妈养的鸡吃了隔壁赵大妈家菜地里的菜,双方就为这事请民警来评理。事情虽小,但群众直接电话打给民警报警就是缘于信任。于是良平赶紧喊上保安员徐维平赶了过去。当时徒弟黄丹还主动要和师傅一块出警,但良平说道“马上还会有人来办证,你先接待一下。另外我刚刚整理的户籍档案,你再看一下,就装订吧”,良平一边向徒弟交代着,一边就拉着保安老徐上了警车。到了现场,在苦口婆心的劝解下,两位大妈握手言和,事情圆满解决。这时,良平想起来近期分局发布了盗窃沿街店面的案情警示,于是便前往石桥中学旁,一家家地走访沿街的店面,一一打招呼进行防范宣传。执法记录仪显示:10时40分许,良平驾驶警车从石桥中学经高庙村返回派出所。10时47分许,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一幕悲剧发生了。当我们见到报警的刘大妈时,老人家早已泣不成声“这孩子是好人啊,他让我们有事直接打他电话,他就到。现在就这么走了,我对不起他啊,这么小的事,我当时要不打电话给他就好了……”
再访良平派出所的同事——原来事发前良平还主动值了一夜班,让警组兄弟回家团聚 在走访中,看到良平的同事易警官正在网上给良平留言“兄弟,天堂很亮吧,你一路走好,你是我这辈子最好的兄弟……”易警官告诉我们说:“5月30日那天是我值班,良平老哥上午在所里给群众办理户籍,下午分局组织亚青警务队列训练。因为他当过兵,于是主动承担起小教员的职责,前往训练。本来训练结束,他可以直接回家。但30日正好是我结婚一周年纪念日。我中午在饭堂只是随口一说,良平老哥就主动要我回家,他来值晚班。所以训练一结束,良平老哥又赶回了所里值班。”派出所教导员王利冬补充道:“好在30日晚上没有太多警情,按照值晚班的规定,良平驾车夜巡结束后,就会到所里休息了。31日早上,良平办理了几个户口迁移手续后,正好接到自己社区刘大妈直接打他手机的报警电话。小易警官准备代为去出警,但良平说群众电话打给他那就是信任,我不去哪行啊,于是就前往处警,谁也没想到这竟然是良平和我们的最后一面……” 王利冬教导员还告诉我们,受伤的保安员老徐是派出所保安队的骨干,所有保安的工作安排汇总都交给他负责。自从派出所开展社区警务改革后,他因地制宜地向所领导提出,农村派出所社区警务改革要大力组建扶持村组巡防队。在他的提议下,派出所向街道做了专题汇报并迅速要求组建村级自治巡防队。随后派出所又将培训村级巡防队的任务交给老徐来完成。目前,石桥所辖区的所有村组均建立了巡防队并累计抓获了20余名犯罪嫌疑人。老徐因此还多次被浦口分局党委予以表彰。
群众自发到派出所讲述应警官生前事迹
应良平同志生前工作剪辑
再访社区群众——笔者知晓了更多和战友良平有关的温暖故事 石桥派出所王利冬介绍应良平从事户籍窗口5年多,共办理7000余份户籍事宜,涉及到迁移、转出、变更、出生、死亡等各类户籍业务,收集办理了2万余人的二代证。为群众解决疑难户口26个,从没有被群众投诉,没有一项工作出过差错。全镇大多数群众的户籍手续都经良平手办理,因为业务熟练,群众都称他为“活资料”。他始终把窗口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摆在首位,多次收到锦旗和表扬信。王利冬教导员清楚的记得:在2011年7月,夏天的中午相当炎热,三位60开外的老知青相约从无锡、徐州和南京建邺区赶至浦口分局石桥所。原来省市落实知青补助政策,需要每人的插队原始户籍资料,于是当年同宿舍的三位老知青相约一同来查询档案。老人们到达南京后,又辗转2小时的公交车,中午12点半才赶到派出所。应良平放弃午休,让老人们坐在空调室里喝水休息,又请食堂为老人们煮面。自己一头钻进闷热的档案室查询。两个多小时候后,拿到手续的三位老人没有立即返回市区,而是徒步在石桥镇上找到一家旗帜店,定制了一面锦旗送到了派出所,还邀请良平去无锡做客。 就在王利冬教导员向我们介绍时,突然手机响了,显示来电是从千里之外的黑龙江小兴安岭伊春打来的长途电话。电话那头,带着浓重的方言说道“我从网上看到了应良平警官殉职的消息,多方查询才找到王教导员的电话。请王教导员一定要告知银行卡卡号,我要汇款给应良平警官的家属,表达心意,因为应良平警官是我们全家的恩人。”这又是怎样一个故事,原来两年前一个春天的清晨,值班民警应良平接到有盲流砸垃圾桶的报警。是一名衣衫褴褛的男青年在扒垃圾桶找吃的。现场询问,男青年一直不说话。带回派出所后,良平安排其吃了早餐。在接下来的进一步了解中,良平得知男子是一名聋哑人,且似乎有一定的智力缺陷。于是试着用纸笔与其交流,但男青年只在纸上歪歪扭扭写出“韩国”两个字,其他信息无从得知。随后,户籍业务熟练的良平发挥了专长优势,通过全国人口信息查询比对同名和相近年龄段人员照片,但浏览了近四千多人仍无结果。当天晚上,良平将自己的衣物拿给该青年换洗并安排其住在所里,准备第二日再做打算。晚上,值班室电视中正好放着有关端午龙舟赛的新闻,青年十分兴奋。良平立即将纸笔递了过去,小伙子在纸上一番勾画,一条并不十分好看的龙舟素描就画好了,接着又在画稿的左下角写下“韩旭华”三字。良平立即再次查询比对后,“韩旭华,黑龙江省伊春市人,曾用名韩国,父亲韩廷龙”等信息让值班民警们兴奋起来,这意味着小伙子可以回家了。但随后良平又遇到了难题,户籍资料上无任何联系方式,民警赶紧联系当地派出所得知,韩廷龙家原登记住址现已拆迁,父母离婚多年,只登记其父是小兴安岭的一名护林队员。怎么办?良平和值班民警们通过多种渠道得知韩旭华姨父的联系方式,辗转反复,警方终于和正在大山里的护林员韩廷龙联系上,老韩几乎不敢相信儿子被找到的事实。直到通过网上视频确认是韩旭华后,视频的另一端老韩痛哭流涕,韩旭华看到父亲的画面后,也异常激动,抱着显示屏亲吻。原来韩旭华从小就又聋又哑,还有轻度智障,但从小就跟着林区宣传队老师学画画。初春时节,小韩在陪同父亲上班时,从小兴安岭林区走失,多方寻找却了无音信,奶奶急得脑淤血突发离开了人世,当家人已不抱希望了,却没想在3000公里外的南京找到孩子。四天后,良平驾驶警车从火车站将老韩接到了派出所,相拥、泪水和感激,让民警们也眼眶湿润。良平还告知其父,从和小韩的交流和小韩画的各种不同类型汽车的素描画中,估计小韩走失后,其一路上都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但由于不知小韩到底要去哪,好心人也许主要是给小韩提供了免费的交通工具,这才使其从黑龙江小兴安岭一路来到了南京,在南京结束了这段迷失之旅,也和南京警察结成了亲人。当老韩从网络上了解到良平殉职的消息后,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我们正在和社区主任交谈中,一个憨厚的中年男子跑进了社区,社区主任介绍这是双山村下游组村民滕某。因为石桥所地处苏皖交界的农村,滕某和妻子都是文盲,妻子来自云南少数民族,夫妇一直没有办理结婚登记,之后孩子出生也一直没有报过户口,直到滕某送孩子上学时,才听学校讲要办理户口。良平得知情况后,光是走访记录、外省协查函件、村镇区三级证明等材料就足足有一本书的厚度。在良平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让“黑户”有了身份,孩子可以向同龄人一样上学了。 这时社区门外已经聚集了很多群众,他们都说“应警官什么时候出殡啊,我们想送送这娃……”有那么多朴实的群众要为良平送行,让良平地战友们都为他感到光荣、感到欣慰。这是民警和群众唇齿相依的证明、这是民警和百姓的鱼水情谊,这也是人民警察的骄傲。
良平,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兄弟,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