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父爱——祭奠父亲百岁暨逝世十周年
今天是先父百岁华诞和父亲仙逝十周年纪念日,我们缅怀他老人家的养育之恩,爸爸对我们如大山一般凝重的关爱令我们永远难忘。有一种幸福叫做上有老,那是上苍赐予自己最美好的一世情缘。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雨,家庭的港湾是我们永远温暖的怀抱。
1970年1月,天坛医院全迁甘肃,我带孩子下放大西北,小力从干校回到北京,当时已举家搬迁,只剩下空房子,小力因外交部不让调动而滞留北京,在清查五一六运动的阶级斗争中,思想压力很大,我在千里之外爱莫能助。我结婚后,由于小力和他父母外事工作的特殊性,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我必须与右派家庭划清界限,落寞的父亲被忽略了很久很久。然而,当小力举目无亲的时候,老人家善解人意,理解我们的处境和苦衷,伸出援手帮他度过困境,不仅生活上给予照顾,他们俩经常聊天互相理解,谈古论今,纵横天下,观察分析社会形势,给小力很大帮助,他们的关系 “回暖”,成为无话不谈的亲人。1971年小力准备回干校,我们都回北京探亲,当他们去看望衡水和湖南干校隔离审查的父母时,老爸还精心为他们凑粮票,亲手制作牛肉干、牛骨髓油炒面、炒肉酱等营养品。感谢父亲的良苦用心,父爱无声!大爱无言,他不习惯用语言表达,只用无言的行动,默默地、力所能及的为大家无私奉献。
1973年1月,小力因心梗需要治疗,我即将分娩,一家四口回到北京。外交部招待所已满员,当我们无家可归时,爸爸让我们到他家挤住。回到家来,我充分感知一个家的温馨和踏实。地安门两小间平房住6个人,热闹了斗室,连桌子和柜子都睡满了人。我们欣慰北京还能依靠老爸,房子虽小,严寒中有亲人、有温暖的家是福气。
小力住进阜外医院,1月31日,幼宁在天坛医院出生后又住进儿童医院,多亏父亲悉心照顾我和孩子,父亲的爱是世界上最纯洁、最无私、最博大、最深厚的爱。用他那饱含沧桑的双手为我们支撑了整片天空,慈心常悬,事无巨细,“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幼宁特别粘人,日夜哭闹,为了照顾我休息,老爸和我轮流抱着他。回忆我小时候,每天都得让爸爸抱着唱催眠曲哄我入睡,现在幼宁吵又得大家不得安宁。全靠老爸和继母精心照顾我们,两个月后,我留下10岁的大女儿陪伴,带着两个孩子回到甘肃。第二年的冬季,我又接到小力二次心梗病危通知,立即带两个小孩子回北京,当我抱儿携女,拖着沉重的行李地走出北京站,看见跑过来帮我拿行李的老爸(那时不让进站接人),一路艰难无助的旅途,终于见到了亲人,感慨万千! 家有老人,就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永恒的亲情还在,有父亲,有家,有爱,无论多么的辛苦和劳累,都是幸福的。老爸帮我照顾孩子,使我能全力照顾病危的小力,终于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为了小力出院后休养,“五七办”安置他到外交部招待所旧更衣室住宿。那里是堆房杂品的旧屋,门窗漏风没有暖气,寒气袭人。在我孤立无助的时候,还是老爸再次帮我度过难关。年过花甲的老爸说:“别着急,我来想办法!”他从工地借来了推车,在票证年代,用父亲的供应本,从西城区煤场购买了一车蜂窝煤。在寒冬腊月,我们爷俩顶着西北风,用手推车把煤运到东城台基厂。老人家帮助我按炉子、生火、搭床、安顿住宿…… 那时候没有出租车,为了帮我们重新安家,老爸又跟我一起多次来回乘公交车,搬运全家的行李和各种用品,一直忙到天黑。父爱是深沉支撑,他只是默默地注视你,为你作琐碎的事情,只有走过艰难岁月才能品出深厚的韵味。父爱无言,无声的爱,使这份父爱更加厚重而深沉,令我非常感动。无论父亲多大年龄,对孩子爱就没有终点,我环绕在他身边,还可以做一个在老爸眼里长不大的孩子,感受那份永远不会苍老的父爱。慈父的真情无价,我们家要永远感激、永远铭记这无以回报的恩情。
第二天,接小力出院,当回到简陋而温馨的“寒窑”全家团聚时,小力对我爸说:“首先感谢您竭尽全力的帮助,才使我们重新获得属于自己的家。”我们为亲情的温暖而感动。此后,小力带孩子住在招待所七年多,爸爸经常去看望,送去拿手好菜,给予重病的小力鼓励。后来,因小力住院,我曾多次带孩子回京探亲。每当我最困难无助的时候,只有父亲伸出援助的手雪中送炭,给我安慰和力量,照顾我、帮我渡过困境。爸爸倔强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使我们学会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困难,面对自我,笑对着人生。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理解自己的父母。我得到了这种幸福,并从未失去过,我们永远铭记父亲所给予的深沉而凝重的关爱。
过去我们忙于工作、学习,家庭和孩子,大家又都很敬业,忙碌时,一心只顾事业,常常忽略对父亲的看望和照顾,每次看望都来去匆匆,总想等有时间再陪爸爸,岂料,老爸猝然离世,我们永远没有孝敬他老人家的机会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的最大悲哀,痛哉!
老爸音容笑貌时常会走进我们的梦里,往事仍历历在目。中国人含蓄而不善于表达情感,我们都深爱着父亲,现在只能把向父亲倾诉挚爱的文字写在失去父亲之后,那些有言的感动总没有无言的付出之重。我要向您说:感谢您的养育之恩!亲爱的父亲,我们爱您!想您!怀念您!您已化作一缕青烟,消散在北京无垠的天空,但愿您在天之灵能听到我们的心声!如果有来生,一定好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思亲不在伤别离,绵绵幽情无处寄。在您百岁之际,谨以此文献给父亲。愿您在天之灵,能听到儿女们的心声!
祝愿您在天国快乐! 儿孙们祭拜
2013年12月24日
1973年1月,小力因心梗需要治疗,我即将分娩,一家四口回到北京。外交部招待所已满员,当我们无家可归时,爸爸让我们到他家挤住。回到家来,我充分感知一个家的温馨和踏实。地安门两小间平房住6个人,热闹了斗室,连桌子和柜子都睡满了人。我们欣慰北京还能依靠老爸,房子虽小,严寒中有亲人、有温暖的家是福气。
小力住进阜外医院,1月31日,幼宁在天坛医院出生后又住进儿童医院,多亏父亲悉心照顾我和孩子,父亲的爱是世界上最纯洁、最无私、最博大、最深厚的爱。用他那饱含沧桑的双手为我们支撑了整片天空,慈心常悬,事无巨细,“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幼宁特别粘人,日夜哭闹,为了照顾我休息,老爸和我轮流抱着他。回忆我小时候,每天都得让爸爸抱着唱催眠曲哄我入睡,现在幼宁吵又得大家不得安宁。全靠老爸和继母精心照顾我们,两个月后,我留下10岁的大女儿陪伴,带着两个孩子回到甘肃。第二年的冬季,我又接到小力二次心梗病危通知,立即带两个小孩子回北京,当我抱儿携女,拖着沉重的行李地走出北京站,看见跑过来帮我拿行李的老爸(那时不让进站接人),一路艰难无助的旅途,终于见到了亲人,感慨万千! 家有老人,就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永恒的亲情还在,有父亲,有家,有爱,无论多么的辛苦和劳累,都是幸福的。老爸帮我照顾孩子,使我能全力照顾病危的小力,终于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为了小力出院后休养,“五七办”安置他到外交部招待所旧更衣室住宿。那里是堆房杂品的旧屋,门窗漏风没有暖气,寒气袭人。在我孤立无助的时候,还是老爸再次帮我度过难关。年过花甲的老爸说:“别着急,我来想办法!”他从工地借来了推车,在票证年代,用父亲的供应本,从西城区煤场购买了一车蜂窝煤。在寒冬腊月,我们爷俩顶着西北风,用手推车把煤运到东城台基厂。老人家帮助我按炉子、生火、搭床、安顿住宿…… 那时候没有出租车,为了帮我们重新安家,老爸又跟我一起多次来回乘公交车,搬运全家的行李和各种用品,一直忙到天黑。父爱是深沉支撑,他只是默默地注视你,为你作琐碎的事情,只有走过艰难岁月才能品出深厚的韵味。父爱无言,无声的爱,使这份父爱更加厚重而深沉,令我非常感动。无论父亲多大年龄,对孩子爱就没有终点,我环绕在他身边,还可以做一个在老爸眼里长不大的孩子,感受那份永远不会苍老的父爱。慈父的真情无价,我们家要永远感激、永远铭记这无以回报的恩情。
第二天,接小力出院,当回到简陋而温馨的“寒窑”全家团聚时,小力对我爸说:“首先感谢您竭尽全力的帮助,才使我们重新获得属于自己的家。”我们为亲情的温暖而感动。此后,小力带孩子住在招待所七年多,爸爸经常去看望,送去拿手好菜,给予重病的小力鼓励。后来,因小力住院,我曾多次带孩子回京探亲。每当我最困难无助的时候,只有父亲伸出援助的手雪中送炭,给我安慰和力量,照顾我、帮我渡过困境。爸爸倔强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使我们学会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困难,面对自我,笑对着人生。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理解自己的父母。我得到了这种幸福,并从未失去过,我们永远铭记父亲所给予的深沉而凝重的关爱。
过去我们忙于工作、学习,家庭和孩子,大家又都很敬业,忙碌时,一心只顾事业,常常忽略对父亲的看望和照顾,每次看望都来去匆匆,总想等有时间再陪爸爸,岂料,老爸猝然离世,我们永远没有孝敬他老人家的机会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的最大悲哀,痛哉!
老爸音容笑貌时常会走进我们的梦里,往事仍历历在目。中国人含蓄而不善于表达情感,我们都深爱着父亲,现在只能把向父亲倾诉挚爱的文字写在失去父亲之后,那些有言的感动总没有无言的付出之重。我要向您说:感谢您的养育之恩!亲爱的父亲,我们爱您!想您!怀念您!您已化作一缕青烟,消散在北京无垠的天空,但愿您在天之灵能听到我们的心声!如果有来生,一定好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思亲不在伤别离,绵绵幽情无处寄。在您百岁之际,谨以此文献给父亲。愿您在天之灵,能听到儿女们的心声!
祝愿您在天国快乐! 儿孙们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