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军“黑猫中队”成员庄人亮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92549074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23年03月12日

我们的一营终于把U-2飞机打下来了

发布时间:2013-05-12 20:19:53      发布人: 孝行天下
10月16日15时,罗布泊戈壁上空升起了蘑菇云,新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考虑到敌人肯定要趁机派U-2飞机入窜侦察,或使用远程轰炸机摧毁我核设施,空军地空导弹一营和二营奉命紧急从北京出发,以铁路行军形式,急速向大西北挺进。

  中国成功核爆数小时后,美国总统约翰逊为了削弱中国原子弹爆炸带来的影响,发表声明说:美国拥有足够的核力量威慑中国。

  话虽这么说,美台当局却急不可待地试图获得情报。偏偏此时“黑猫中队”正进行改装后的适应训练飞行,美国人只好亲自驾驶U-2飞机,由印度的空军基地出发,到罗布泊试验基地上空吸取核爆尘埃。

  11月,“黑猫中队”完成改装后的适应训练飞行。检阅此时的“黑猫中队”,除中队长杨世驹和被击落的陈怀,第一批完训的其他3名飞行员已飞满规定次数离队。而第二批完训的4名飞行员,也只剩下王锡爵一人。第三批3名飞行员刚完训返台,还没有到大陆上空执行任务的经验,只好派“老将”王锡爵打头阵。

  11月中旬,王锡爵驾驶U-2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先飞东南沿海,再突然折向西北。设伏在兰州的国防科委所属导弹四营在距阵地50公里时锁定目标,但三枚价格各相当于一架战斗机的导弹全都落空,敌机毫发无损地返航。

  11月26日清晨2时37分,1架U-2飞机从福建连江进入大陆,5时 10分经过二营在兰州设伏的火力范围。营长何方使用“近快战法”和“反电子预警1号”,待雷达锁定距33.5公里的目标后马上下令发射导弹。二营的战斗准备、兵器操作和各项保障工作良好,却不料,导弹刚一升空,屏幕上的敌机亮点突然消失,敌机又溜之大吉。

  总参谋长罗瑞卿指示:“要鼓气,不要泄气,不要气馁。认真找出没有打好的原因,接受教训。”

  空军副司令员成钧当日赶到现场,同参加机动设伏的各营领导一起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543部队接连几次“鸡(机)飞蛋(弹)打”,连四战四捷的二营也放了空炮。面对此情,刘亚楼冷静下来。他除了下令检讨战斗失利原因和研究对策、尽可能改进兵器,还告诉成钧:敌人肯定又在飞机上加装了什么新鲜“玩意儿”,要打下敌机,就必须有破此“大法”的东西,这场斗争是敌我之间的智力竞赛。

  像“押宝”屡中一样,刘亚楼猜得没错。U-2飞将叶棠棣、李南屏在大陆相继折戟后,美国中央情报局意识到中国军方可能掌握了对付“12系统”的办法。考虑到“黑猫中队”屡遭打击后元气大伤,几至青黄不接,而对中国的核侦察又进入紧要关头,为确保高空侦察飞行万无一失,美国“臭鼬小组”(专门研制U-2飞机电子系统)的电子战专家们,于1964年9月把一套更先进的电子预警装置(System 13,13系统)装备“黑猫中队”。该系统主要功能是:当它接受到敌方雷达追踪讯号,立即报警并自动施放干扰、迷惑对方的假讯号,变造U-2飞机的飞行速度、高度、方向,误导地面的导弹制导雷达跟踪,进而诱惑来攻导弹飞偏,故又称为“角度欺骗回答式干扰”。

  据后来揭秘的史料披露:当时鉴于装上13系统后的U-2飞机大大缩短了航程,够不到中国西北地区,美国人遂自驾U-2到罗布泊试验基地上空吸取核爆炸尘埃,通过对原子成分进行化验分析,大吃一惊:他们原先猜想中国只能和法国一样,采用“钚”作为原子弹的分裂原料,哪知竟是“铀235”!

  中国到底怎么弄到足够供核爆用的高浓缩原料?是不是他们早在中苏决裂前,就已开始囤积同位素,或者是兰州的气化扩散厂的分离生产作业已进入状态?推敲之下,美国人认为后者最有可能,而一旦中国掌握了这种技术,就可以很快具备制造氢弹的能力。他们决定一探究竟,把监测兰州的扩散厂作为“黑猫中队”的飞行侦测重点任务。但中情局也有人还是不相信中国能用最先进的扩散法浓缩铀,因此仍将继续监测包头的重水反应堆(美国人视之为制造“钚”的主要工厂)作为U-2的主要任务之一。

  成钧从刘亚楼的话里受到启发,油然想到被打入冷宫的照射天线。考虑到刘亚楼此时已病重住院,成钧不想让他分心,决定自己拍板并亲自组织验证照射天线是不是妨碍导弹发射的问题。

  有空军科研部门和导弹部队参加的实验证明,照射天线不仅不会妨碍导弹发射,还对U-2的电子预警有反制作用。因为照射天线发出的电磁波频率,与敌方已经发觉的我方制导雷达的频率不同,所以U-2的预警装置(12系统)就不会发出告警信号,飞行员得不到告警,自然不会去打开他的干扰机(13系统)。

  因为照射天线是刘亚楼亲自下令打入冷宫的,要重见天日,还得请示他,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刘亚楼听完实验结果,道:“当时我可能是偏听偏信了照射天线的副作用。你们既然有信心,那就把它重新拣回来,好好演练,打下了敌机,就给它平反昭雪,我可以作检讨。”

  于是,地空导弹部队迅速重新加装了照射天线(名为“反电子预警2号”),针对U-2飞机近期夜间活动的规律和特点,进行反复演练。

  11月17日,内蒙古包头附近的萨拉土右旗二十四顷地这个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的小村子,突然来了一大批大卡车。从车上下来的人都身着蓝色工作服,上面印着“地质勘探队”字样。他们一下车,就立即搭帐篷、安机器,白天黑夜连着干,一派繁忙。一时间,这批神秘的人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当地人议论:“我们这里地下可能有石油,地质勘探队来勘察啦!”“我们这里缺水, 是给我们找地下水的!”不管是找油还是找水,反正都要往地下钻窟窿打井,所以,当地百姓称他们为“打井队”,谁都不知这是空军地空导弹一营的官兵,到此是专门来伏击台湾“黑猫”的。

  “打井队”神秘得很,在树林里驻扎后,既不接近村民,也不让村民靠近。村民们远远地透过树林看见这地方灯火通明,好奇之余想着探个究竟,可是任谁也无法靠近。有个养鱼人挑了一担鱼去“打井队”的账房卖,离地三尺就被便衣门卫拦住。在他说明自己卖鱼赚钱的目的后,门卫在他头上蒙了块黑布,才领他进去。买卖完成后,卖鱼人又被蒙着黑布带出来。

  一营上回在云南失利后,经过3个多月马拉松式的检查整顿,没被沉重的思想包袱压垮,响亮提出“振作精神,接受教训,精心准备,万无一失,打一架赎罪,打两架立功”的号召。全营官兵辗转来到大青山的冰天雪地,刻苦进行射击指挥和战斗操作训练,提高反干扰和夜战能力。

  一个半月后,日历就翻到了1965年。

  1月10日晚7点多,一架装有红外线照像设备的U-2,展开那长长的黑翼,从台北桃园机场升空,鬼魅般驶入茫茫夜空。向北飞越东海、黄海,当晚8点半左右从青岛上空进入大陆,高度2万米,时速750公里。它在大陆空域刚一露脸,就被解放军空军的战管雷达锁定。

  因积劳成疾而赴上海治病的刘亚楼,身在病榻,却无时不记挂着防空作战。他接到敌情有可能出现在包头的报告后,拖着虚弱的身子在上海直接打电话给一营营长汪林,询问部队的战斗准备。他是多么关心和希望一营打一次胜仗啊!

  汪林精神饱满地向司令员报告:“战斗准备完毕,人员齐全,兵器良好,保证歼灭入窜之敌,请司令员放心!”

  刘亚楼满意地说:“好,一切具体的战斗行动,都由你独立自主处置。党和人民相信你们能打翻身仗!”

  司令员亲自打来电话,使汪林和全营官兵备受鼓舞,也感到责任重大。大家精心检查并做好一切战斗准备,众志成城表示:“这次敌人不来则已,要来了就只能打胜,不然,欠人民的债将终生难还!”

  与正从夜空中飞来的敏感而狡猾的“黑猫”老对手较量,汪林设想了几个可能出现的不测之情:此战必须打开照射天线捕捉目标,万一这个重新安装的宝贝出现意外,敌人的“第12系统”预警装置没被堵住,那它势必向敌飞行员报警,敌飞行员就会打开“第13系统”干扰装置对我实施干扰,这样情况就复杂了;如果它在我发射导弹前施放干扰,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撞到枪口上的“黑猫”溜走,如果它在我发射导弹后施放干扰,也会像上次云南战斗那样,重复“鸡(机)飞蛋(弹)打”的结局。

  为了排除这些不测之情,汪林拿定主意:此战必须谨慎行事,务须在确认照射天线切实把敌人的耳朵和眼睛封住之后,才发射导弹,歼灭敌机。

  这次出动的“黑猫”是国民党空军少校张立义。他是台湾第三批赴美受训的U-2飞行员中技术最好的一位,备受美台双方的期待。1964年10月至12月,他曾三四次到大陆侦察,被评为本年度国民党军的“克难英雄”,两次受到蒋介石接见。

  “黑猫”经黄骅、大同,飞向包头附近时,台湾方面监听大陆防空系统的情报机构失去了它的信号。

  美台情报人员经过漫漫长夜焦虑的苦等,在11日早晨收听到了北京广播的消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又击落一架U-2飞机。

  在包头市东南潜伏待机的地空导弹第一营,沉着使用“反电子预警2号”,改变频率,果然蒙住了U-2预警装置(12系统)的眼睛和耳朵。预警装置没有灯光报警和声响报警,飞行员张立义自然不会去打开13系统施放干扰,更不会压大坡度机动转弯逃避,于是继续大摇大摆地照既定航路飞行,浑然不知在“反电子预警2号”的反制下,12系统已成摆设,自己也成了瞎子和聋子。一营继而正确使用“近快战法”,连发三发导弹,U-2飞机上的预警装置和干扰系统还未来得及使用,便被击落。这是地空导弹部队第一次在夜间击落飞机。飞行员跳伞后被当地民兵活捉。

  据这位被生擒的“黑猫”受审供词称:直至被击落,他在两万米高空一直没有收到电子预警器的告警信号,当一串火球窜至机翼下,机身剧烈抖动,密封舱转眼间一片漆黑时,他才闪念是“飞弹来袭”,急忙拉下自动弹射装置紧急跳伞。

  在被正法尚未完全摔碎的“黑猫”身上,发现了一个像是另类副油箱样的东西(由于U-2机内已无空间,该设备装在主翼中段的油箱夹舱内),后来才知这是一套“角度欺骗回答式电子干扰”设备。美方不知是迫于压力,还是出于“人道”考虑,不再限制U-2飞行员在紧急情况下跳伞逃生,但为了不致被对手破译机密,别有用心地在这套新型干扰设备上精心设计了自毁装置,一旦飞机被击中解体,这套装置会将预警系统自行引爆。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老天有眼,当时击中张立义座机的飞弹碎片散射到机翼上,正好切断了自毁装置的导线,使之落于解放军空军之手。

  共和国的导弹和电子专家们在惊叹这个新型预警系统(13系统)的尖端之时,也发现了它的致命缺点:笨重。其增加的重量使U-2飞机至少缩短了1000公里的航程,由台湾桃园机场出发,最远也只能飞到甘肃东部地区。敌为我用,国防科研部门马上据此研究新的对抗措施,改进了导弹的电子抗干扰能力。

  此战证明,重新安装上的照射天线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立下了大功。

  与U-2交手的这几年中,中美双方的高空电子反制攻防战如武林高手对掌论剑,你来我往,妙招纷呈。如果说,首歼U-2时其所装“9号系统”是小菜一碟的话(这是一种防飞机攻击的系统,尾后有飞机攻击时,它可以自动发射假信号借机逃避),那么1963年后加装的“12号电子预警系统”就不能小觑,U-2正是靠此三逃罗网,但中国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以“近快战法”、“反电子预警1号”破解制敌;而后美国发明“13号电子干扰系统”再接一招,中国的导弹和电子专家们则想出“反电子预警2号”予以反制。几个回合下来,胜败立见。中美双方的电子专家就这样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地暗中进行着没有硝烟的地空电子大战。

  重病缠身的刘亚楼在上海接到一营击落敌机的战报,高兴得从病床上一跃而起,连声说:“打得太好了,我们的一营终于把U-2飞机打下来了!一营终于有了扬眉吐气之日!”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刘亚楼奔波了一生,地空导弹部队从组建到每一次战斗,也都凝聚着他的心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包头战斗翌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分别发表了《祝贺人民空军新年开门红》和《凯歌再奏》的评论员文章,称:“人民空军新年开门红,是大喜事,为我们今年的大胜利接连立了两大功(引者按:另一大功是指1月2日在中南上空击落一架美国军用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我们谨向日日夜夜警惕地守卫着祖国领空、屡建奇功的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致以热烈的祝贺!”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