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李叔同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5017
本馆由[ bj4aol5j ]创建于2009年12月31日

《论老实》

发布时间:2015-08-23 16:46:15      发布人: bj4aol5j
这一篇文非常肤浅,幼稚,权当作抛砖引玉吧。
如果哪里说的不对的,不是古圣先贤,父母师长讲错了,而是我自己悟性太差,领悟错了。

又一次拜读《俞敬意公遇灶神记》,发现改过前的俞公就是我的写照,意恶特别重,所以果报非常惨烈。虽然我以前也很注意这篇文,但只是羡慕俞净意公修行成果见效快,并未体会到愈公从心地上下的功夫,而心地功夫才是俞公成功的正因。修行方法固然很重要,但相比决定改变命运的决心和行动上的坚持,还是次要的。俞公发的是真心,也就是所谓的诚敬心。愈敬意公是从心地上下功夫,修的是诚敬心。我们要学习修行成功的先人-- 比如俞净意公,修行不能光是停留在口头上,要修心啊!要落实啊!
感叹师长们苦口婆心,反复叮咛,“做人要老实,要厚道!”可是我(们)就是喜欢偷奸耍滑,耍小聪明。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所有的教诲里面没有比这及句话更朴实,更恳切的了。可惜,我们就是顽固不化,认为这是过时的想法做法,任凭师长们苦口婆心,我们就是听不进去,更加做不到。
老实包含大智慧,不是世间的小聪明所能比的 -- 所谓的「小聪明,大智慧」。世间的一切能力和成就都来自于老老实实听从和遵守先人师长们的教诲 -- 不投机取巧,不偷梁换柱,不添油加醋,把交付给我们的工作老老实实,认认真真一次完成,不需要返工。听话,老实,真干是最快捷省力的方法。
各行各业,无论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学生,商人,手艺人,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甚至强盗,小偷,乞丐,只要老老实实遵守行业守则,本本份份做好,就一定会成就一番事业。
爸爸妈妈是公认的做菜高手(就是太咸了!),我发现他们做菜的秘诀不过是绝不怕麻烦,减少程序,不会偷工减料,所以做出来的菜火候正好,味道足。许许多多的长寿老人都是老老实实遵守养生方法,哪怕只做到了一条,受益终生吗!我的爷爷九十四岁高龄无疾而终,除了温和的性格,就是做到了一辈子饭吃七八分饱。
我们所赞美的一切美好的品德 -- 孝顺,善良,勇敢,温和,节俭,谦让,持久,可靠,踏实,大度,能吃苦,肯吃亏,等等,不都是老实的外在体现嘛,老实人是不会吃亏的。老子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实人懂得吃亏是福,难得糊涂的道理,所以会努力督促自己去落实。
水在最低处,包容了一切。大地承载着万物,奉献出最丰厚的物产。老实人总是处在人群的最底层,最能体会出生活的本质。这是因为一些人觉得老实人好欺负,不惜对老实人展示出最真实的一面。老实人体会到了最多,最真实的世间万象,最能洞察人情冷暖呢?老实人不过是很善良,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肯戳穿别人的把戏罢了。老话说得好:“不要欺负老实人,越是老实人越不好欺负。”其实,有的时候老实人总是能够做到揣著明白转糊涂,恰到好处。而,为自己就总是想学装傻充愣,却总是学不像,总是被人能看出来,好难为情啊。还是那句话,吃亏是福,难得糊涂。老实人不但懂得,也努力要求自己做到这那些最简单,也是最难做到的叮咛;那些我们曾经熟悉,但现在渐渐遥远的教诲--踏实,本分,厚道。
老实 -- 绝对不是安慰没有本事的人,糊弄没有魄力的人的说辞。老实,听话,真干是宇宙间的真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大多数有大成就,大富贵,大福报的人都是能够做到老实,听话,真干的。比如,从黄帝,孔子,诸葛亮,唐太宗,武则天,岳飞,文天祥,孝庄太后,曾国藩,袁隆平,白芳礼,甚至西施,梁红玉等等。很惭愧,作者对外国历史了解的少,就举两个最保险的例子吧-- 圣雄甘地,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
您也许会说,我不过是个小老百姓,所举的例子离我的生活相差太远了。我们老老实实,具备了良好的修养和扎实的技能,好人一生想不平安都不可能!老实,听话,真干,成圣成贤都做得到,而事业兴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子女听话,还有什么难的。
老实 -- 最怕的就是伪善,也就是假老实。举头三尺有神明,自欺欺人是没有用的,喜欢耍小聪明的人,往往有奇祸。大奸大恶,下场往往凄惨,例子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好可惜啊!
糊涂,窝囊和老实,厚道看上去很类似,却有本质的不同-- 一个是愚痴,一个是智慧,天差地别。可是,天下不糊涂的人很少,我们又如何区分老实和糊涂的?这个答案,老实人心里有数。人若老实自然话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话少就会少惹事端,相对比较容易冷静客观。每每遇到事情的时候,有的人平时看起来老实巴交,却有主见;而平时牛皮吹的很大的家伙,却往往遇事会打退堂鼓,或者没了主张。这样一来,是不是对于比较抽象的“静能生定,定能生慧”的道理,有些画面感了?如果还是觉得难以理解,不妨让我们的心安静一下,心净了一点,就会理解的多一点了。《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即生实相”,换句话说就是,清净心生智慧。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越想安静来却往往越静不下来。没有关系,不要气馁。只要我们放下对自己的考虑,多去关心那些比我们困苦,可怜,更加憋屈的人,我们的心就会变得柔软一点。日月无私照,上善若水。我们多想想广袤的宇宙,温暖的太阳,和宽广的海洋,就会觉得心有点像莲花般纯净了。这大概就是返璞归真,也就是恢复智慧的本性的过程吧?“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自己有几分老实,自己最清楚。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是心灵的功课,来不得半点虚假;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什么东西用嘴巴一说反而会变味了。「一念不生谓之诚」---曾国藩,我们心无杂念的时候,就是我们最诚恳,最老实的状态,我们的内心自自然然一片澄明,动然明了了一切,我们自然就得到了清凉自在,这就是老实的最高境界吧。
不过,一时心静不下来没有关系,大家的心都在外面驰骋太久了。只要我们契而不舍,不忘初发心,就一定可以看得见自己的进步。人无完人,大家都差不多,本山大叔不是说:“犯错误就改,改完再犯嘛,犯完还改,改完再犯,千锤百炼嘛。”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改过有难度,就因此因循苟且,毕竟人生苦短。许许多多的先人都做到了,在前面等著我们呢!我们大家一起来努力吧!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还真的没有一个不求进取的人,地球上每个人,甚至每个生物都在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在孜孜不倦地努力。但由于老实的程度不同,目标各不相同,同时努力的程度也各个不同,这个时候就需要外力的帮助了。方法很多,无论做什么,目的都是想办法让我们的心安静下来,比如,静坐,瑜伽,解难题,干工作,锻炼身体,带孩子– 这是个好方法,天真无邪的孩子总是能净化一点点成年人被污染的心灵。
另外,对于相当一部分人说,在做的同时,最好还配合读书;道理明白的越多,事情就会做的越好,心灵也越干净。但可不是什么书都可以拿来读的,这就像吃药一样,吃错了药不但治不了病,还会死人。最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学习古人的智慧– 经过了五千年考验的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书到用时方恨少”,但是真正会读书的人知道其实该读的书其实并不多,宋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可是,我们的脑子中装了太多没必要知道的东西。虽然“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真的咬著牙,扛过去了,就会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难;我们的精力大多花在了紧张和忧虑上面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们的种种考虑都是心灵的垃圾,放下的越快,越多,越好。
可是,我们事做了,书读了,总是会一边做,一边胡思乱想;还是那句话,没有关系,大家开始的时候都是一样的,不要灰心,慢慢来!换句话说,似乎我们道理都明白了,却总是做得不像,这是因为我们其实还没有真正理解道理,只是而误以为自己已经明白了,这样做是会误己误人的!这是因为我们听先人的教诲听的还不够,要坚持每天学习。宋朝的黄庭坚居士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老百姓也知道,“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二天不练,行家知道,三天不练,大家都知道”。关于好学,古人是好榜样:“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如果一个人坚持读书,不松懈对自己的要求,就会很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境界每个星期,甚至每天都不同的,这是一定的,前提条件是做到了老实,听话,真干!
虽然,我说得头头是道,不过是伪道学,因为我自己许多地方首先没有做到老实,听话,真干。这篇文写了好几遍,写了这么多,是忏悔,还是炫耀?自己都搞不清楚。辩解的话就不要说了,免得罪加一等。就是希望大家多多监督指导!谢谢,感恩!

最后,还是用《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的话作为结尾来勉励自己:“君读书明理,亦知慕善为乐:当其闻一善言时,不胜激劝;见一善事时,不胜鼓舞。但旋过旋忘,信根原自不深,恒性是以不固,故平生善行善言,都是敷衍浮沉,何尝有一事着实!且满腔意恶。起伏缠绵,犹欲责天美报,如种遍地荆棘,痴痴然望收嘉禾,岂不谬哉!君从今后,凡有贪淫、客气、妄想。诸杂念,先具猛力,一切摒除,收拾干干净净,一顾念头,只理会善一边去;若有力能行的善事,不图报,不务名,不论大小难易,实实落落耐心行去;若力量不能行的,亦要诚诚恳恳,使此善意圆满。第一要忍耐心,第二要永远心;切不可自惰,切不可自欺,久久行之,自有意外效验。君家事我,甚见虔洁,特以此意报之,速速勉持,可回天意!”

再说一声谢谢!因为感恩,所以慈悲。谢谢!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