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兆海在白银执教11年 临终遗言将29万元积蓄捐赠学校
中国甘肃网据西部商报讯 一世节俭的教书先生,临终遗言却将29万元积蓄全部捐赠给自己曾经工作的学校。有人说这是另一种富有,有人想不通他哪来这么多钱?2012年4月28日,曾经受过这位老师教诲的学生,从全国各地汇聚到白银送别这位老人。这些已是成家立业岁数的人们都愿意用“曹徒”来概括自己的高中生活,这是一个代号,更是一种感激。这一切叠加在白银公司第二中学(现白银十中)退休教师曹兆海身上,让我们不由得想了解他更多……
路遇知音11载奉献白银教育
2012年3月28日,随着曹兆海老人的骨灰运抵白银市。阔别16载后,老人再次回到了这片曾经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只是这次老人已经去世,带到白银来的只是一捧骨灰。按照曹兆海老人生前遗愿,他希望自己去世后骨灰能安放到他曾经生活工作过的白银市。因此,这一天上百“曹徒”(曹兆海老师的学生自己起的称谓)从四面八方赶来,在白银恭迎老师魂归故里。
到底是什么样的眷恋让老人临终不忘安葬于此,又是什么样的尊重,让曾经受过老人教诲的学生从全国各地赶来为老师送行。
在这些为曹兆海老人离去悲伤的人群中,白银市第一任教育局长李保和先生神情凝重,在他看来是一次偶然相遇,为白银引来了一位良师。
据李保和先生回忆,1984年他任白银公司第二中学(现白银十中)党支部书记,当年10月兰州市组织下属单位考察外地优秀学校,他恰好参加了这次考察。在从旅顺到大连的公共汽车上,他旁边有一位身材高大却清瘦的中年男士,两人便聊了起来。开始的时候这个中年男士说他知道一位代课教师,上课特别认真,而且是北大毕业,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一路上聊下来,他感觉那中年男士描述的老师和他们学校需求的老师条件非常吻合,只是人家在沿海城市又怎么愿意到西北小城来教书呢?就在下车的时候,那中年男士突然说“我就是那个代课教师!”李保和说,当时他觉得很惊讶,但是从这位中年男士的谈吐中,他感受到对方对教育的热爱,所以回到白银两个月后,他就给这位男士发了一份电报,希望他来白银看看。这位男士就是曹兆海老师,他不但来了而且待了11年,直到退休才离开。
据李保和先生说,曹兆海老师的前半生比较坎坷,虽然考取了北京大学,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读了一年便无法继续,因为是肄业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在大连找了一份代课老师的工作,到他们相遇的那年曹兆海老师已经46岁了。可是这些都不能抹杀曹兆海北大才子的气质,对历史、地理的深刻领悟,让这位老师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给白银公司第二中学(现白银十中)的教学带来了一股新风。
在曹兆海老师的带动下,昔日的落后学校一下成为白银文科教育的标杆学校。由曹兆海老师带过的学生更是90%考取了大学,这在那个万人争过独木桥的年代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就。可是大家之所以怀念曹兆海老师,曹兆海老师之所以留恋这方热土,这些成就远远不能说明问题,只有曹兆海老师对学生的那份关爱才能让大家真正寻找到答案。
自称“曹徒”饱含学生的深情
像王小波小说忠实读者给自己取名“门下走狗”一样,曹兆海老师的学生给自己取名“曹徒”。如今“曹徒”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在不同岗位上为社会效力。当年这些人都是受到过曹兆海老师教诲的学生,他们中有很多一部分都是从白银农村走出来,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
2012年4月28日,“曹徒”们又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白银。这一天,白银市紫灵山吊唁厅,肃穆凝重。曹兆海老人的骨灰安葬仪式在这里庄严举行。他曾经教过的“曹徒”在这里目送老师最后一程,很多人眼中都饱含泪水。曹兆海老师曾经一手写字,一手在黑板上画地图的绝活还让大家回味,如今却要送恩师最后一程,往事一幕幕浮现,不得不让人伤怀。
1986年毕业的“曹徒”刘延祯说,1985年自己家拆迁,面临无房可住的危险,他怎么都没有想到曹兆海老师会邀请他入住自己的宿舍。其实曹老师的宿舍也不大,就能放两张床,可是老师不嫌拥挤还要让他住下。到高考的那年,曹老师怕他营养跟不上,给他买奶粉补充营养,这一切让他感到无限温暖。后来他考上大学为学费发愁,曹老师在他大学的四年里,又将工资拿出一部分邮寄给他,这份恩情让他永生难忘。
“都在熬夜,喝些咖啡提提神吧!”1987届“曹徒”王立新至今还在回味高中时代的咖啡味道。那时,作为农村孩子,很多人都不知道咖啡是什么味道,但是王立新却和他的同学有幸品尝到了这美味。多年过后,王立新更明白了当年曹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这些口中的美味,都是曹兆海老师省吃俭用为同学们买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全身心地冲刺高考。
据王立新回忆,到了高考的时候曹兆海老师简直像个保姆,他自费给同学们熬绿豆汤,最后绿豆汤不够喝了他就给同学们买绿豆雪糕消暑。看着曹老师满头大汗的样子,很多同学吃着这些消暑美味都哭了。
1993届“曹徒”张玉昇当年是慕“大老曹”的大名进入曹老师的班里的。当时,曹兆海老师带出的学生成绩优异,在白银教育界影响很大,同学们更是亲切地将曹兆海老师称为“大老曹”。
张玉昇回忆“大老曹”其实是同学们对老师的昵称,显得老师好像有些邋遢,其实真实生活中老师精神矍铄,一套蓝色的中山装虽然洗的发白却一尘不染。不过让张玉昇感受最深的还是老师家的美味饭菜。张玉昇说那时到了周末,老师总是留下农村的学生给他们补充营养。有时是面条,有时是米饭,有时还有火锅,里面有鱼有肉。而后来当同学们得知曹老师平日里吃的是白菜、豆腐,大家吃饭时眼泪都打转转。
“曹兆海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发自内心的爱让大家真的很佩服。让学生住进自己的宿舍,给学生改善伙食,没有发自内心的爱怎么能办到!”曾经住在曹兆海老师对门的甘元珅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
“回家”魂归情牵梦绕地
在白银公司第二中学(现白银十中)历史、地理教学岗位上奉献了11年后,1996年,曹兆海老师退下工作岗位。“曹徒”们也认为,老师太累了是该歇歇了。
“小小的房间有些昏暗,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各种历史书籍,这是老人的精神财富!”白银公司第二中学副校长欧阳璋这样描述曹兆海老人在大连的家。曹兆海老人退休后身体不是很好,1998年因为癌症手术后一直休养。
由于多方面原因,曹兆海老师一生未娶没有子女。不过曹兆海老人并没有感到十分的孤独,在他的内心依然能够感受到关爱,这种关爱来自他的“曹徒”们。曾经曹兆海老师用大爱呵护了每一个需要帮助的“曹徒”,为他们补充营养,为他们垫付学费。等到曹兆海老师老了退休了,这些“曹徒”们都成才立业,他们不曾忘记也不能忘记老师的恩情,很多人都探望过老师,给老师寄钱。
曹兆海老师虽然退休,多年来依然牵挂着白银这片热土。李保和先生确信,曹兆海老师在白银的11年是幸福的,因为他在这里找到了能为之奉献的事业。在病重后曹老师依然念念不忘白银,希望能回到白银走一走、看一看,这个他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可是老人终因身体虚弱无法成行,于2012年3月24日与世长辞,享年76岁。在老人最后的遗愿中,表示要将一生积攒的29万元全部捐赠给白银公司第二中学,用于学校的教育事业。同时希望自己的骨灰能回到白银安葬,让他永远都守望着这个让他梦开始的地方。
2012年3月28日,曹兆海老师的骨灰在亲属的陪伴下抵达白银。2012年4月28日,曹兆海老师的骨灰在白银市紫灵园安葬。遵照曹兆海老师的遗嘱,他捐献的29万元将在白银公司第二中学(现白银十中)设立助学基金,帮助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学业,由此他的梦想得到了延续。据“曹徒”们表示,老师不是有钱人,这些捐款除了老师省吃俭用攒下的存款,还有老师出售个人收藏字画的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