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老领导张孟旭同志
领导有方德高望重
|
作者:马凯
|
我与张孟旭副省长是1955年1月认识的,他当时是副省长,兼任省交通系统党组书记和省交通办公室主任,分管交通、邮电等工作。我当时在省人委交通办公室担任秘书主任,下面有五个秘书。交通办是省政府的工作部门、职能机构。1956年他升为省委常委、副省长,分管的工作没变。直至1960年8月,他调任省委书记处书记,才不再分管交通工作了。我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了近七年的时间。
他虽然是老领导,但却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一点架子都没有。他对年轻干部关怀备至。那时我才24岁,他对我从工作到生活都很照顾。当时他住在省政府旁边一个独门独院里,是没收官僚资本的一座二层小楼,还配有警卫班。我调到交通办公室时刚结婚,一年后有了第一个孩子。他楼上是空着的,他说你干脆住我楼上算了。我觉得不方便,他说没事,他实际上是照顾我的生活。他的夫人闫文同志待我们亲如家人一样,相处的很好。孟旭同志生活作风简朴,除了工作之外,平时只是散散步,看看报,分管外事时,还陪客人看看戏。他的家教很严,不许孩子搞特殊化,对小孩教育很好。
当时正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交通厅管理着全省的公路(水路)、铁路、邮电、民航四个方面的工作。他抓工作既能高瞻远瞩,又能事必躬亲,对交通工作看得远,抓得细,水平很高。他从来不泛泛的抓,一般的抓,而是抓大事,一抓到底。1955年2月,他刚分管交通工作一个月,就亲自主持了全省第一次地方交通会议,总结经验,布置工作。后来他又多次主持类似的会议,在他的具体领导下,全省的交通工作顿时有了新的变化。
那时湖南没有高速公路,只有很多自然交通。主要是驿道、茶亭、驿渡。湖南农村凡是大路上,铺的都是石板路,驿道上不远的地方是一个茶亭。就是为老百姓做好事的,老百姓走路,特别是长途走路喝茶的,有人专门烧茶水,还可以避雨,还有驿渡,湖南的河流渡,渡口不少。茶亭、驿渡的经费一个靠大家捐助,为老百姓做好事,修桥筑路,积善行德。有的县还有驿渡田,公田,一二十亩,也有上百亩的。这个田收的租金,专门养驿渡、渡船、茶亭等。
张副省长来了以后,首先是摸清了全省交通现状。当时仗刚打完,他要求我们首先把全省有多少条河流、多少条公路搞清楚。当时,公路主要有潭宝路、长潭军路,全省有3千公里的公路。同时,抓健全机构,抓人,把交通系统这套班子建立起来。从省市地县都建起了交通局,县建立了交通科。这样一来,全省的机构建立起来了,在他的领导下,我们开了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全省交通工作会议。同时,邮电、铁路、民航都开始发展。
湖南的公路交通,在他主管时期,从原来的3千多公里发展到1万多公里。那时水泥很少,沥青更少,公路养护只是在公路表面铺一层河沙,形成砂石路面。汽车在砂石路上走比较平稳,当时在提高速度保证安全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民航方面,原来是民航总局管的,他来了以后,亲自带我到大托铺军用机场,经过军地友好协商,从军用机场划出一块建立民航机场,军民合用。在他的努力下,大托铺机场正式开航了,这是湖南的第一个民航机场。
发展铁路,也有他的心血。湖南的铁路当时只有1千多公里,一个是粵汉路,再就是上海过来的浙赣路,还有一个湘桂路。湘黔铁路国民党时期没修起来。张副省长主管交通工作时,我们开始勘察湘黔铁路,想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铁路。当时做了一个从石门到长沙的修路规划,准备修猴子石大桥,铁道部也很支持,1958年开始修,后来没建成下马了。现在的大桥就是在当时的基础上建成的。
邮电方面,那时叫乡乡通电话,有线电话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为发展全省乡村邮电交通,改善驿道,他都是亲历亲为。他分管湖南交通邮电的时间不长,但使湖南的交通邮电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湖南交通的健康发展中都有他的心血。
湖南交通最主要的是水路运输,水运在我省交通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从历史上说,我国水运历史较长,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历史上的皇帝出巡都是坐船嘛。湖南的河流在全国居第三位,有800多条河流,能通船的航道有3万多公里。河上行驶的大部分都是木帆船,靠老百姓拉纤。水运在当时是湖南的主要交通工具,湘西、湘南、湘中都靠水运。
孟旭同志领导我们下了大力气整治水运。从自然环境来讲,湖南有一个很好的优势,是一个天然的水运网。湖南的主要河流是湘资沅澧,汇集到洞庭湖。对于如何利用天然水运网,他出了好多主意。沅水是我省相当重要的一条水路,沅水连着贵州,运量大。湘江旁边毕竟有两条铁路。整治沅水时,他亲自坐木帆船,顺流而下,察看沅水,一直到洞庭湖,然后察看洞庭湖。他召集我们开会研究,如何利用这个天然水运网。比如要扩大轮船航道,航道里程当时有17000多公里,但大部分是行驶木帆船,靠风帆作动力。湖南木帆船数量大,刚接管时有20多万吨,水运职工有十二三万,后来慢慢改成柴油机帆船,改变了落后面貌。从木帆船改为机帆船对湖南发展水运非常重要。但是只有大河才能行驶机帆船,他认为工作重点是疏通河道,发展港口,开拓航道。港口很重要,装卸很重要,港口不通畅,河道发挥不了作用啊。在开拓轮船航道,将木帆船改为机帆船,改善港口,发展港口,实现装卸机械化,对主航道的疏浚等方面,都凝聚了张副省长的心血和智慧。当时湖南的航运事业迅速发展,获得了交通部的肯定和表扬。
他的工作作风很好,跟着他我学到了好多东西。第一,他抓大事,大事看得远,抓得细,抓得住。如在他指导下湖南省搞的“平衡运输”。那时是计划经济,交通第一是货运,其次才是客运,适应群众交通需要。在他的领导下,我省每年搞了一个平衡运输计划,怎么平衡它呢?就是把每年的铁路、公路、水运整个运输能力和主要物资(如:煤炭、粮食、水泥、钢铁等大宗物资)和生活必需物资,每年都搞一次计划,把全省各个厅局召集起来开会。那时候我定时在那里组织。这个办法,那时候国务院还没有改名,叫政务院,政务院还专门发文,表扬我们湖南平衡运输计划办法,在全国推广湖南的经验。所以他在交通系统威信很高。
第二,他不是只在上面听听汇报,而是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充分调查研究。他经常下基层,召开船工船民座谈会。会上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对怎么样疏通河道,运输船怎么改善,大家都畅所欲言,尽量发表好意见。有时候,我跟他下基层搞调查研究,他必然会到下面的车站、养路道班、航道段、航标站,深入班组,召开工人农民基层干部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工作深入细致。
第三,作风正派,平易近人,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充分体现了党的好传统、好作风。我从来没有听到下面的同志对他有不尊重的。就因为他对群众对干部平易近人,以诚相待,大家都愿意接近他,向他请示汇报工作。我们高山上的养路工,是很辛苦的,基本上是10公里一个道班,道班靠走路,一个道班一两个人。他深入道班,去看望工人,工人都很感激。下面工人一听说张副省长,大家都很尊重很拥护他。还有一件事是参加劳动,他亲自带头到清水塘长沙汽车修理厂,带领我们洗机器、擦机器呵,干得热火朝天。这个印象很深。
第四,凡是他布置的工作,布置了以后他都要检查,而且检查要到点上去,公路检查到道班,航运检查到航标段、航道站,邮电主要是深入到县。这种方法很厉害,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下面的人也不敢作假。因此,他分管湖南交通的这些年,湖南交通事业成效显著,适应了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的需要。
另外,张副省长文化水平高,他写的文章和改的文章,大家都很服气,他讲话也不长,按他的讲话记录,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他的文章,他的讲话大家都很佩服。他的文章大家评价都很高。我跟他经常出差,他到下面,就是轻车简从,省委给他配了专车,他出去的时候就一个司机,从来没有过高的要求,跟他出差,没什么讲究,艰苦朴素,随便住什么房子都不挑拣。
他分管交通的这些年,正是我国“一五”计划时期,湖南交通建设日新月异,在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提起这段历史,大家一个忘不了他的好处,一个忘不了他的贡献,一个忘不了他的亲切指导和关怀。直到现在,交通战线的老人一说起张副省长的事迹,都肃然起敬;一提到他的大名,都还很怀念。
马凯口述黄健、黄金华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