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乡村精神文化生活的贫瘠问题更要重视。
绿水青山,更是心中的绿水青山,才能真正让金山银山有真正的价值,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前一段,看作家韩少功的文章很有感触。他说知识分子,不容易再回到故土,不大能接受家乡,倒不是说那里贫穷、落后、土气、青山绿水不再——这些他们大多还可以忍受;他们常常最觉得受不了的,是道德的崩坏,是世道人心和公序良俗的根基动摇。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连亲人之间也寡恩薄义,道德与文化已成为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短板之一。
随着乡镇青状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乡土社会的道德结构也发生变化,老人们更感受到事态变化,祠堂基本上消失;祖坟也不再出现在房前屋后;周围没有族人们的身影,自身的困苦很难消解情绪,以前的乡村文化中的精神支撑系统也淡化。
老人自杀,一起起悲剧接连发生,造成整个家庭的巨大创伤,我们更要寻根溯源,找到症结,对症下药!从而端详彼此,防微杜渐,避免悲剧再发生!而十九大所提出的振兴乡村战略,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更是精神文化层面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