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淮舟同志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47228154
本馆由[ 孝爱天使]创建于2017年01月09日

“红帽子”小青年

发布时间:2017-01-09 14:55:23      发布人: 孝爱天使

  郑淮舟1916年12月生于我省怀远县考城乡(现已划归凤阳县)一个普通农民家里。幼时在家乡念过私塾、小学,后考入凤阳县中学。其间曾因家境贫寒而辍学。郑淮舟在学生时代就善于思考、立志革命,他就读的学校有不少教师是中 共地下党员。受李席珍、武宗琦两位老师的影响,阅读了不少进步书籍,使他知道了苏联十月革命,思想发生革命性变化。在读初中和高中时,郑淮舟曾两次参加反对学校当局向学生宣传法西斯思想和教学质量低下的学潮,受到校长的点名批评,并要给他戴上“红帽子”。郑淮舟不但没有屈服,相反,更加坚定立志报国的决心。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的刺刀直逼郑淮舟的家乡。已失学的郑淮舟面对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热血沸腾,暗里串联同乡同学,走抗日救亡之路。抗战开始,当时主政的安徽国 民党军队,表现较为积极,主张同共产党合作。1938年春节后,郑淮舟满怀激情,经淮南、寿县、正阳关、麻蚌……找到了安徽省保安九团留守处(后被介绍到该团驻地含山团部)。

  短短一段时光的亲历,令郑淮舟看清了许多问题。此时,日军已占领和县,与含山近在咫尺,却不见国 民党驻军有任何备战气氛,而团里的几个头头去城里天天嫖娼、吸毒、买卖军火。郑淮舟愤然离去。

  返回家乡的途中,遇见日本鬼子下乡“扫荡”,乡邻仓皇逃难,国难当头、民不聊生。郑淮舟决心寻找共产党投身革命。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