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家里很穷,在我念大学的时候得了肺结核,根本没有钱看病,是慈善救济金帮我治病,我对慈善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也知道慈善对贫困的人意味着什么,我年龄大了,可能做不了太多工作,但我也愿意为他人尽点微薄之力。”
张贞慧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捐款。1986年第85期《辽宁师大校报》记载:“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张贞慧被前线战士流血牺牲的精神深深感动,于是,她将自己工资的一半用来支援前线;1966年邢台地震,张贞慧为帮助灾区人民早日走出困境,一次性捐款2000元。”
几十年来,张贞慧的捐款行为从未中断过。抗洪救灾、希望工程、抗击非典……只要口袋里有钱,只要国家需要,张贞慧的捐款就在继续,至今已累计为社会捐款16万多元。
老人对社会的慷慨捐赠甚至延伸到死后。2001年,老伴去世时张贞慧遵照老伴的遗愿完成了他捐献遗体的心愿,自己也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她说:“我志愿在逝世之后,将遗体无偿捐赠给医学教育和科研事业,以血肉之躯回报社会和人民。”
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年过八旬的张贞慧成了慈善总会义工队伍的一员。张贞慧说,只要还能继续为社会做事情,心里就充满了欢乐。重体力的活干不了,希望能做一名力所能及的慈善义工。
张贞慧是大连市注册的年龄最大的义工,也是大连市义工中唯一的“终身成就金质奖”获得者。这个奖项将依据张贞慧毕生的义工业绩,为晚年的她提供终身的社会义务保障服务。